多元化社会中的休闲价值观

 

文:张晓

 

  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所于1991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曾列出了未来10年最重要的社会地位象征,其中包括:(1)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2)工作与玩乐的统一;(3)对个人创造力的认可;(4)非金钱的回报;(5)对社会的回报。这五个因素已成为当代中国人衡量个人幸福感的重要指标,它们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小康社会将出现的休闲价值观的总体发展趋势,即:休闲将成为更有价值的一部分生活内容,也将成为人们更应该珍视的一种生活品质。
  笔者最近重读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代表作《人类动物园》一书,作者在书中从动物学的观点出发,对现代都市生活和现代人的行为进行了考察。莫里斯认为,今天的都市人像监禁于动物园中的动物一样,被监禁于现代都市这个“动物园”里,由此产生了凶杀、自杀、吸毒、同性恋和滥交等一系列当今世界的通病。《人类动物园》一书催人反思:在科技飞速发展、城市日益现代化的时代,人们为何会不得不面对那些丑陋的世界通病?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科学、正确的休闲价值观严重缺失是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进入“后工业社会”,休闲在其社会生活中的功能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对休闲理论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西方学者对休闲价值观的研究也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关注。随着休闲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休闲学者接受了瑞典哲学家约瑟夫·皮普尔《休闲:文化的基础》一书中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休闲是工作的目的,而不是相反。人们也普遍地把休闲看作自己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对休闲的诸多定义中,美国休闲研究专家杰弗瑞·戈比给出的定义相对更为科学,他从时间、生存状态和行为的角度将休闲定义为:休闲是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以自己所喜爱的、本能地感到有价值的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为,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休闲不是简单的休息,休闲是对人的生命意义和人生快乐的探索。因此,树立科学的休闲价值观是在当代社会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于光远先生所著《论普遍有闲的社会》,深刻地论述了休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他指出:“‘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的文明进步是并行发展的——从现在看将来,如果不属于闲的劳动时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减少,闲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是走向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这一思想出发,于光远先生进一步指出:“休闲是人们对可以不劳动的时间的一种利用,它是人的行为,是可以自我做主的。人们可以选择这种或那种休闲方式。不同的休闲方式需要不同的休闲产品和所需的服务。”最近十年来,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文化变迁显现出多元化趋势,而中国人的休闲价值观也随之演化,一方面继承了既有的东方休闲观,以东方独特的休闲保健养生方式为代表,另一方面也受到来自西方休闲观的影响,加入娱乐、游戏、运动、竞技、慈善、公益活动等方式。这些不同内容的活动共同丰富了中国的休闲内涵,也塑造了中国当代的多元休闲文化。
  今天,休闲已不仅仅被当作工作之余的消遣,而更多的被人们作为自己生活中个性化的兴趣爱好,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生理健康的同时,开始执着地追求精神享受。有学者认为,随着分散化和标准化削弱进程的日渐深化,人们的休闲观念和休闲行为将越来越缺少共识,休闲活动的表达方式将越来越体现出一个人的个性,以及其所从属的社会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越来越体现出多元化。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公民闲暇时间的增多,正确理解休闲的内涵,有助于人们科学、积极、合理、有益地分配生命中的闲暇时间。对个体的人来说,休闲不仅仅是一个如何增加生活的“量”的问题,而是如何改变生活的“质”的问题。对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而言,人的休闲本质的变化可以成为社会进步的一把标尺,据此建立相应的机构、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人们体验更富有意义的休闲方式,比如:作为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义务教育、慈善事业、社区服务、人际交流、敬老爱幼、扶危济困等社会活动。不管休闲方式和休闲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如何演绎,人们追求休闲的目的总是殊途同归——拒绝“人类动物园”,让精神家园永驻于世。

 

附表:变化中的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

新价值观

自我否认的道德观

自我充实的道德观

较高的生活标准

更好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性角色

模糊的性角色

公认的成功定义

个性化的成功定义

传统的家庭生活

各种不同类型的家庭

对工业机构的信任

自立

为工作而生活

为生活而工作

崇拜英雄

崇尚理念

扩张主义

多元主义

爱国主义

民族倾向的弱化

追求空前的增长

对局限性不断强化的认识

工业增长

信息/服务增长

对工业技术的接受

技术的导向

  注:美国学者普拉默曾经对西方社会现代和当代以及之前的价值观进行了上述总结和比较,对我国学者进行小康社会休闲价值观的研究较有借鉴意义。

 

(作者系北京新慧社传媒文化有限公司总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