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休闲是美丽的精神家园


——马惠娣答《杭州通讯》问
张晓整理
(2006年4月16日)

 

  问题一:未来社会发展将会进入一个休闲社会和“休闲时代”,这个“休闲”在概念上有没有明确的定义,它可能的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

  【答】:从休闲研究的角度讲,休闲在概念上有明确的定义。通常认为,休闲是指已完成社会必要劳动之外的时间,它以缩短劳动工时为前提,劳动工时的缩短会使劳动时间更紧凑,劳动条件更好,休闲活动更丰富,对劳动产生更有益的影响。因此,休闲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尺度。
我的研究结论认为,①对个体而言,其实质是关注和关怀个体生命的存在质量——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精神的态度,是每一个人“成为人”的过程。②对社会而言,是社会公共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重要的一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促进人自身的和谐(身心、脑体、忙闲、张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重要途径。③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而言,是标志国家的治理与调控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科技手段、法制手段,向用文化引导和人文关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④对社会生产力而言,其实质是一种人的文化素养的投资和积累,她在文化进程中可以培养人的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个体生命获得更强的创造力,且能让人的生命富有尊严和意义。
  休闲是一种人的生活方式,一种生命状态,一种价值表现形式,是人类美丽的精神家园。这是休闲的本质。
  休闲的特点应该是:自由、快乐,并富有意义。我的名言是: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
  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认识到“休闲”在人的生命中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十分珍惜“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与利用,并把“休闲教育”作为全体国民一门人生的必修课来对待,通过休闲教育获得休闲的“资格”,以使每个人都享有时间去培养个人兴趣,发展多方面的才能。以美国为例,早在二十世纪初期,美国联邦教育局就将休闲教育列为青少年教育的一条“中心原则”,作为正确树立人生价值观的途径。这个中心原则是:提升个人生活质量的整体活动,提升休闲价值、态度和目的的认识。休闲教育的内容也很广泛,包括智力的、肢体的、审美的、心理的、社会经验的;创造性地表达观念、方法、形状、色彩、声音和活动;主动参加各种公益活动的经验;野外生活经验;促进健康生活的身体娱乐;培养一种达到小憩、休息和松弛的平衡方法的经验和过程。
  近年来,西方国家还兴起了通过创造性的休闲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念,从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角度丰富闲暇时间的内涵与外延,比如参加志愿者活动、捐助活动、慈善活动、扶贫济困、社会救助、环保、爱动物、爱植物,鼓励人们把自我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用这样的行为方式营造充满温馨、友善、互助的社会氛围,使之成为一种新的社会与个人财富。
  可以看出,如果有闲,没“休”,闲的价值也体现不出来。现在有一个误区,以为“有闲社会”就是“休闲社会”,其实不是那么回事。10年前,于光远先生曾论“普遍有闲的社会”。思想家提出的概念是严谨的、科学的、符合中国国情的。

  问题二:休闲与经济之间有哪些联系?

  【答】休闲与经济是紧密相联的。人们有了闲暇干什么?自然是读书,写作,交往,喝茶,听音乐,旅行……而读书、写作,需要出版业、传媒业;交往、喝茶,需要服务业、茶加工业、咖啡厅、茶馆、歌舞厅;听音乐,需要音乐厅、乐器制造业、唱片业、音响制造业、音像公司;旅行,需要旅馆业、交通业、旅行社。实际上,每一项休闲活动,都为整个服务业做出直接的贡献,并间接推动了其他产业。所以,可以说,休闲渗透在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们的休闲需求、休闲意识和休闲实践不断推动着诸多产业的发展。而这些产业又能对提升人的价值有帮助。

  问题三:休闲与创业是否是一种矛盾?

  【答】目前,在我国公众中相当多的人对“休闲”缺乏正确认识,很多人一说到“休闲”就是吃喝玩乐,还有人把“闲”与“闲生是非”、“玩物丧志”相提并论;也有人把“闲”当作外出旅游、购物,等等。将休闲与创造对立起来是国人的悲哀。事实上,健康、合理、科学地休闲,不仅可以调节自我身心、缓和脑体、激发创造灵感,还可以和谐社会、提升生活品质。等等。
休闲当然与娱乐有关,但是,休闲决不仅仅是娱乐、旅游、购物。在现代社会中,工作的范式已经融入到生活的深处,人们会不自觉地用衡量工作的标准比如效率、成就等去衡量生活本身,有时也会用这些标准去衡量休闲。这时,休闲就成为了人生态度、人生理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正确认识休闲,理解休闲,实践休闲,将有助于人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健康与进步。

  问题四:休闲与文化又有哪些关联?

  【答】休闲对人们参与到文化活动当中、欣赏文化是至关重要的。总体来讲,不同的休闲种类会产生不同的文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文化观念。
  人类的智慧和文明都是在闲暇中孕育的,其中也包括文化艺术。闲暇时间是一种“以时间形态存在的社会资源”,闲暇时间利用得好,也能转换为人的创造力的源泉。在闲暇时间里,人们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探索,由此提升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才能。正是在此意义上,马克思说,人们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一切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个人才能在文化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又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概括起来说,休闲是科学、哲学、文化、艺术、宗教诞生的基本条件,是传承文化的载体,是一个民族智慧的体现。
  事实上,休闲是任何一种文化现象产生的前提,它是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个积极因素。

  问题五:一个城市最吸引人的,是城市的生活品质。杭州最根本、也是最平常、并得到公认的特点是城市的生活品质比较高,文化融入到生活当中,创新创业融入于生活当中。一直以来,杭州都将生活品质主导和“休闲、文化、创业”三位一体,作为杭州城市发展的特色。您能否简单评价一下这个思路?

  【答】我认为“休闲、文化、创业”的定位没问题。首先,杭州既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又是吴越首府、南宋京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人文荟萃,名家辈出。历史上,杭州素来享有“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的美誉。天赋的自然条件加上丰富的人文景观,构成了杭州的特质。这些特质是杭州城市发展定位的必要条件和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杭州的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城市十强之列,以IT、动漫创作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给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赋予了新的内涵,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优势加上新的时代元素,杭州打造以“休闲、文化、创业”为特点的城市品牌就有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必须有历史文化底蕴。

  问题六:您对于杭州打造“休闲之都”还有哪些建议?

  【答】杭州人杰地灵,是一个有文化和历史积奠的城市,早在隋唐就已成为我国东南文化中心,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既然要打“休闲、文化、创业”这张牌,杭州就要更加具有文化氛围,要强化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不可复制的特色。应避免伪民俗和西化的趋势。
  过去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尽人皆知。现在杭州要改变门风,打造“休闲之都”,不知是否做了民意调查。有一点是“休闲之都”绝不是外化成纯粹的消费、娱乐的休闲,或者说我们倡导的休闲不是以消费、娱乐为主要特征的休闲,这一点我在前面已经阐述过了。如果用我前面的休闲定义来衡量一个城市是否休闲,我看目前中国还没有。
  自古以来,杭州名人雅士汇聚,历史上就有休闲的传统,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创造。杭州的休闲根本上是以文化为底蕴的。这样看来,杭州目前仍然缺少有内涵的休闲文化创意活动,且在杭州城市文化发展战略中对历史遗产的挖掘与弘扬也并不充分。近年来,杭州的城市建设成绩很大,但旧城改造也不可否认地带来了城市整体面貌及本地传统文化习俗的异化,杭州市应处理好保护与建设之间的关系。西湖的改造与全面开放是非常好的事情。
   另外,现在杭州的房价很高,对于大部分创业者而言,安居乐业的门槛相应地提高了,因此我认为,杭州的城市建设要适度、要均衡。适度的意思就是要对旧城、旧址在建设中保护;均衡的意思是要考虑城市及环城地带的整体建设和布局,加强人文文化环境和社会公共基础环境的建设(包括交通、绿地、礼仪教养等),不能一味追求高楼、高档、高傲,而不高雅、高尚、高远。愿杭州的城市规划更合理,让乐于在杭州创业的各路人才更加“安居乐业”,以不负杭州作为历史名城之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