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掠影中的日本印象①
——初访日本
马惠娣
没去日本前,对当代日本人与当代日本城市的了解很肤浅。尽管,从日本回来的中国人对日本和日本人的评价大多是肯定的,但我对日本仍不以为然。
我想像日本人对中国人不友好;日本的城市,尤其像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一定是高楼密布,人满为患,交通堵塞,街区狭窄,满眼的水泥建筑群中难寻公共绿地……
我便是在各种狐疑中来到了日本。在千叶和东京的五天中,在我所触及的范围内,看到的是与我原来想像的不一样景致。
一、日本有识之士热爱中国,对中国人很真诚
在我所接触的日本人中,他们对中国人很友好,这表现在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尊崇上。野口先生在致词中讲,中国唐宋文化处于鼎盛时期,而日本不过是一个“小婴儿”。后来日本的发展也多从中国文化中汲取大量的养料。研究中国麻将的日本同仁大多都是从小喜欢中国的文化历史,仰慕这个伟大的国度。正是在这种尊崇心理的支配下,他们从10多岁起就开始研究麻将。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他们开始在中国民间搜集那些被中国人遗弃、被当作敝屣的麻将,以及与麻将相关的物品。野口先生真诚地说,麻将起源于中国,属于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希望日本麻将博物馆的麻将藏品能为回报中国文化做些什么。他的态度很真诚。
点击浏览更多图片………
二、四十年如一日,搜集中国麻将,只为景仰中国文化
坐落在千叶境内的麻将博物馆,陈列了一副副凝聚着历史典故的麻将牌。那些精雕细刻麻将牌上的手工技艺,还有那些精美的带有麻将图案的各种器具、画作,都令人叹为观止 (在展出的展品中有:中国清末宫廷中的玩牌,溥仪使用的牌,袁世凯登基时江西景德镇为其专门烧制的青花磁牌,白崇禧、吴佩孚玩过的牌,梅兰芳1920年在日本演出京剧《游龙戏凤》玩过的牌;有犀牛角、翡翠、金、银、铜、象牙等材料制作的牌;有红木、景泰蓝、青铜器、红漆木等不同材料、不同造型、不同工艺的麻将桌椅与用具;有日本明仁天皇青年时代去美国途中与中国女孩子玩麻将的照片;有麻将引入日本后民间使用的第一张麻将桌;有美国20世纪20 年代麻将组织者的亲笔信以及1923年载有麻将广告的纽约时报;有美国著名影星佩戴的用麻将牌制作的手镯的照片;有全套的麻将生产制作器具;有带有麻将图案的中国画(大多为复制品)、中国瓷器;有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关于麻将研究和麻将规则的书籍等等).
当然,每一个展品也都凝聚了日本友人毕生的心血,和对中国文化挚深的情怀。40年前,当文化浩劫的“大革命”发生时,麻将当然厄运难逃。诸位友人几十年如一日,大海中捞针、九牛身上数毛,倾注时间、精力、财力大量搜集与麻将有关的各种物件与器件,而且多为珍品。许多人是从年少起到如今的白发苍苍,他们精诚合作、无怨无悔、义无反顾,默默耕耘于这片荆棘丛生的田野中,为中国和世界保留麻将文化历史遗产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他们说,麻将体现着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着中国人的才智与审美情趣。是世界各个民族都应该珍视的。
三、日本人普遍教养好
我在日本期间,没有看见一例有人往地下吐痰,没看见少男少女在大街上打打闹闹,更没看见有男女勾肩搭背在一起。公共场所没有喧嚣与吵闹,即使是人流如注的地铁站,除了列车驶入与驶出带来的噪声外,所有候车的人都会自觉地站立车门两侧静静地排队等候。上得车来,远途的人必定是掏出“口袋书”在阅读。而乘坐电梯时,所有的人都是靠左侧站立,没有人因为聊天方便而并排站在一起。我注意到,这个各种电器和手机的生产大国,很少有人带MP3之类的东西在街上行走,少见有人在大街上接听电话,更少见接听电话大声喧哗者。我还注意到,日本人的着装“严肃”,几乎看不见“奇装异服”、“时尚”,即使是青少年这个群体,也普遍地“规整”。染彩色发的人很少。
四、日本人很节约
日本因土地面积狭小,节约意识很强。东京的大马路双向行使的三车道马路极少。酒店的大厅、包房、客房都不算气派。我们住在位于东京千代田区九段下的Grand Palace Hotel,属四星级酒店,标准客房及浴室明显的小(比所有国内外的同星级的酒店),但是无论多小的厕所内都在一角设有小台子,以便放包用。节约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酒店房内的垃圾桶,很小。餐馆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明显的短。在我所到之处,未见到一处有水管或水龙头漏水、滴水现象。宴请宾客,以吃好为主,点菜量基本不剩余。这些方面的节约,看似微不足道,但日积月累不知会节省多少资源。开私家车的人很少,尽量是乘地铁或“打的”,也有骑自行车的,但人不多。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往往利用人行道。
五、东京处处有学校,而且设施好
早就听说日本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据说,战后的日本满处疮痍,但是,无论你走到哪里,只要看到好房子,那里必定是学校。此行印证了日本的传统和“传说”。我住在酒店的20层,从上往下看,仅在酒店我房间的这一侧就看见有三个标准的操场。我想,那应该是学校!可是怎么会有这么密集的学校?
第二天早晨散步时,果真看到了那几个操场,果真是学校。而且不止三所。在酒店西侧直径500米的半径内坐落了一个小学校、一个女子中学、一个幼儿园、一个专科学校、一所大学(日本理工大学)。在酒店的另一侧,大概也是在300-500米的半径内,我还看到了“女子医学专科学校发祥地、日本印制科发祥地、东京家政大学、大妻女子大学等等。离这个半径远一点,又有许多的学校(回来看东京地图发现的)。“学校集中”的现象,在其他街区同样普遍存在。
的确,东京的学校不仅密布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而且校舍的状况都十分良好,未见校园附近有喧嚣的商业街。
四月中旬的东京天气仍有寒意,但所有的中小学生都是一袭短衣裤,均为统一的校服。
六、日本城市交通秩序井然
想像中的东京必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到了东京,方知“耳听”与“想像”的不可靠性。千代田区属“皇居”退让出来的区域(因东京土地面积狭小“皇居”便将第二层护城河以外的占地退让给社会),居于东京城市中心,但是路上人不多、车也不很多,即使在上下班高峰时。更看不到随意停车靠站、听不到汽车喇叭鸣响。每遇“红灯”车与人会自觉地停立下来。东京的非主干道街区一般都是单行车道,人行道一般是2米宽左右。真可谓“各行其道”,走在便道上丝毫没有不安全的感觉。东京所有的街区似乎都相通,设计极其合理。大概是这个原因,所以我从未看见过有车走向“逆行道”。(据说,大多数人都在地下乘坐地铁,可见地铁之发达)我也没看见有撞车事故发生。
七、日本城市大街小巷都干净
我有个习惯,到任何一个陌生的城市,我都喜欢到小巷或居民区转转,因为,这样才能了解一个城市的真实状况。的确,日本人的住房狭小,更少有大院。即使是这样,日本人都会把自己的居住环境、周边的街区环境打造得像小公园。哪怕是仅有0.1平方米裸露的土地,他们也会栽种上美丽的花草。在我所到的街区,没见到流出污物的垃圾桶,没见到地上有遗弃的塑料袋、纸片,没见到一座有臊味的厕所,没看见有人往地下吐痰。所有的店面都窗明几净。在围海造田的新区,我看见一柄像长剑的建筑物直插云天,下面是特大的矮房子。我猜想这是烟囱,房子里面可能是垃圾处理厂。我一问导游,她证实我的猜测是对的。之所以设计成艺术的造型,因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八、日本城市绿地多
从千叶的九十九町到东京大约不足一百公里。我们乘坐新干线一路走来,所见之处均是青山绿水,有山的地方必是树木葱郁,有水的地方必是清清澈澈。有住宅必有花草树木栽种于门前,“花中有房”、“房中有花”。日本的城市化,并没有完全将种植蔬菜与农作物的土地统统建成高楼大厦,而是部分地保留城市之中,不仅舒展了城市,也净化和绿化了城市,降低了城市的拥挤度,让人在其中悦目、养神、平和心态。谁都知道,东京的土地是寸土寸金。但是,东京的绿化覆盖率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大概是65%。值得说明的是,东京绿化覆盖率是均匀地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因此,东京有某种“宁静感”、“洁净感”、“空阔感”,也给了日本民族的“创造感”。
九、日本旅游服务水准高
日本友人安排一日到几个著名景点旅游的项目。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先后游览了上野、东京塔、浅草、银座、及围海造田的一个新区域。从早晨8点30分出发,到晚上6点到达银座,每一站的时间几乎没有什么误差。上野站是游客的集散地,各路旅游车都在这里驶入驶出,然而却是秩序井然,绝无混乱与嘈杂。导游驹走小姐,一路面带微笑,用流利的汉语给我们讲解着。每到一站,她都首先下车,将一方扁凳放置于车门下,使游客上下车安全。如此人性化的服务让人感到十分温馨。导游也不诱导你购物,甚至驹走小姐还善意地劝导我,不要在东京塔(330米高,曾是亚洲第一高塔,建于20世际50年代)上买东西,因为那里的价格高。旅游车况很好,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也无异味。那一天有当“上帝”的感觉。
十、日本人的严谨体现在方方面面
在日本期间,我注意观察所能接触的一切。大街上见不到建筑物的破损,建筑工地干净,采取有效的防尘措施。尽管东京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很高,但大街上很少有广告招摇过市。银座有许多霓虹灯,看上去是被规范了的,整齐有序。这条街上也没有嘈杂的音乐和过度渲染的商业气氛。
我也特别注意了我所住的酒店,没有太多的装饰,但却雅致、整洁、温馨,该有的都尽量准备。房间内床头茶几放置的地图和手电筒,以及“逃难”的指示图,都放在醒目的位置。卫生间的浴盆、浴缸、便池都洗刷的干干净净,用手一摸是光滑的,使用起来感觉放心。
日本人的花道(插花),相当成熟、相当讲究。花色品种搭配合理、插花造型讲究品位,每一束鲜花往往是素淡中透着雅致,简单中含着妩媚,色彩中藏着个性,让人赏心悦目、流连忘返。这也许是日本人“以人为本”理念的表达,也许是对城市的关爱与敬重,也许是日本人的严谨性格使然。
十一、游憩空间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东京市内的公园、公共绿地、神宫很多,其特点是,分布均匀,全面开放。游人可不绕行从任意一个方向都能出来。以北之丸公园为例,它与皇居区域相连,属东京面积大的公园。公园由老城墙环绕,青石绿苔,下面的护城河水静静流淌。极有日本民族特色的木制公园大门,使此公园与其他国家的公园区别开来,凝重、古朴、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园内绿树成荫、林木密布,林荫道上每隔不远处,便有椅凳供游人歇息用。成片的樱花开得绚烂,幽香阵阵沁人心脾。园内有艺术馆、科学馆、武道馆等,给这个古老公园增添了新气息。公园内十分宁静,虽然已是上午9点多钟,但游人很少,多是鸟儿们嬉戏雀跃。
日本是进入老年社会的国家,为什么在公园里缺少老年人的身影?他们有另外的游憩场所?还是什么原因?我一直在思索着。
在中国,寺庙一般都地处深山老林或是僻静的地方,而东京的神宫庙宇却处处存在。走在大街上,往往在普通的楼宇间、大街上、小巷中,猛然就会发现一个神宫。庙宇中往往林木覆盖(大多种植了樱花),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浑为一体、相映成趣。虽无仙风道骨,却让人在这里感受心灵的安宁。
这是浮光掠影中的印象。我尤其对日本的学校、教养、礼仪、节约、秩序、宁静、游憩场所铭记在心。
我在思索,日本仅仅是因为科技强国了吗?日本人真的是经济动物吗?当代的日本和中国真正的差距在哪里?我们从日本真正应该引进什么?我心里似乎有了某种答案。
看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呢?
点击浏览更多图片………
① 应日本麻将界各组织的邀请,马惠娣作为于光远的代表与中华麻将论坛及公开赛组委会主任刘四风、国际麻将组织秘书长江选旗于2006年4月11日—16日访问了日本麻将学会,并在东京拜会了日本麻将竞技组织委员会会长野口恭一郎、日本麻将联盟理事长石本洋一、日本健康麻将协会会长田边惠三、麻将博物馆馆长大隈秀夫、日本全国麻将业联合总会木下裕章等人,以及麻将文化研究学者。参观了麻将博物馆和松冈全自动麻将桌制造株式会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