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2008年3月20-23日出席广州休闲体育国际研讨会的大会主题发言

休闲、休闲体育、后北京奥运①

马惠娣

  从国家发展的角度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休闲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时代。
  人类文明史表明,当社会进入普遍有闲和有钱的阶段时,人们的休闲需求就越具有多样性和多元性。有人统计,当前有三种休闲方式,即旅游、运动、阅读是人们选择休闲方式排在前三位的活动。可见体育运动在人们的休闲生活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从一定意义上讲,开设休闲体育专业是对我国传统体育认知的一个新突破。在学科建制中增设“休闲体育”的专业,培养专门人才,让我们对体育和休闲的再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此学科的设置突出了时代特点,尤其将中国人过去的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拓展到人来享受体育这方面来,这是体育教育与教学的一大进步。
  过去在体育院校课程的设置中,一般关注社会体育、大众体育、竞技体育。而社会、大众、竞技的体育都忽略了个体的人。
  事实上,社会体育和休闲体育的内涵与外延有很大的差异。社会体育,强调的是社会与体育的关系,社会对于人来说,它是一个客体。休闲肯定是人的活动,休闲体育的主体当然应当是人,强调人的参与、体验、感受,以及由此给人带来的活力、激情、审美、创造力。这应当是体育的本质特征。休闲体育虽然在我国刚起步,但它标志着我们对体育、对人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我发言的主题是“休闲、休闲体育、后北京奥运”,但我可能会侧重讲休闲和体育的关系问题。

先谈谈什么是休闲?

  休闲是人生的一种存在状态,是一种精神态度,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它就伴随着我们。休闲思想博大精深,休闲形式多种多样,因此任何只从一个方面考察休闲,会让人有“顾此失彼”的感觉。美国学者约翰·凯利曾举过一个例子,他说,丢了钱包的人在找钱包的时候总会借着有光亮的地方去寻找,可是有时恰恰是在黑暗处找到了钱包。这个例子的意思是说,对“休闲”用一个学科、一个角度的知识去认识它是很难认清楚的。
  休闲,首先是个时间概念:闲暇时间。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是“三八”结构:睡眠八小时;吃喝拉撒八小时;工作八小时(原则上讲)。从时间概念上讲,休闲对我们来讲是多么重要。我曾在一本书的扉页上写过这样的话:“在这个世界上,除去阳光、空气、水以外,还有两样东西是所有生命所必须拥有的,那就是休闲和游戏。没有休闲,一切生命都不能持续;没有游戏,一切生命都难以进化。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越要关注休闲与游戏。”(见于光远、马惠娣著《休闲·游戏·麻将》,2006年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再谈谈人所固有的三个属性:其一,人的自然属性:人是自然中的一员,和其他生命一样,需要游戏,需要运动,需要与自然融为一体。其二,人的社会属性:人是需要社会交往的,并通过社会化的舞台逐渐“成为人”。奥林匹克运动就是人类社会最盛大的社交活动,也是一次最盛大的休闲活动。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载体,这样一个重要舞台,才可以让全世界的人实现一个世界、一个梦想,这是社会属性赋予人类的。其三,人的精神属性:这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所特有的属性。这种属性决定了人不仅要有正常的生理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有文化精神生活。一个健康和合理的社会应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协调发展。前面所讲的最主要的三种休闲行为,旅游、运动、阅读都是人对文化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
  旅游的本质是一项文化精神活动,是完善人类认知过程的一项活动,但目前在我国已经变味了。十六世纪的旅行家徐霞客曾经有一句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读书与游历相辅相成。现在从事旅游业的人,以及作为旅游者,这样的信念已经失掉了。
  体育运动也是人们选择休闲的一个重要的方式之一。通过运动要达到什么目的?仅仅是为了健体吗?仅仅是为了健康长寿吗?其实,中国人特别关注魂魄,即灵魂,精神世界和身体的共同成长。体魄是魂魄的载体,没有魂魄,身体只是行尸走肉。过去的教育方针很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作为人类的第三种精神活动,阅读。在发达国家中阅读是很重要的休闲方式,因此有十分发达的图书馆系统。中国古代先贤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可见好书对人的教化意义。
  旅游、运动、阅读,这样的人类行为是一种精神活动,是铸就人的魂魄的一种行为方式。
  中国人的休闲文化历史相当悠久,从三千年前的《诗经》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先民们休闲生活的情趣,感受到人们在休闲情趣中获得的智慧与快乐。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休闲始终作为一种亚文化形态传承主流文化,否则主流文化没有途径进入人们的精神世界,无法铸就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形成了文人雅士的休闲生活形态和市井大众休闲生活形态。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是文人雅士休闲生活产生的杰作;而各类民间技艺、民俗、戏曲,以及《家训》、“女红”等等都是市井休闲生活创造的非物质文化形态的财富。
  孔老夫子曾讲:“治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我们的文化传统中讲究“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御”指的是体育和运动。从这些理念中,我们能看到人的发展、人的休闲生活绝不单纯是旅游、或运动、或购物,绝不仅仅如此。
  我在组织翻译1998年出版第一套“西方休闲研究译丛”时,发现在五本书中有一词反复出现:recreation,当时将其翻译成“娱乐”。娱乐是一种感观感受,这种译法很浅薄。在西方,“游憩”(recreation)是休闲研究(leisure studies)的一个重要概念,因为recreation是美国文化和美国精神的一种体现。这是一个合成词,前缀Re,表达“不断”、“反复”的意思;而creation的意思是创造。Recreation原意是指“业余消遣或娱乐的方式,有身心的放松,休憩”之意。所表达的思想是:要创造就要有休闲生活、就要有玩耍行为、就要做适当的游憩活动、就要为行为者建造游憩场所。正因为人有了休闲的生活、有了玩耍的行为、有了适当的游憩活动和游憩场所,人的创造力才得以更好地发挥,人的教养在潜移默化的行为中提升。Recreation深刻地揭示了休闲与创造及人的多方面发展的辩证关系。
与recreation近似的几个英文词,诸如:play(本能的一种要求,实质表达是人的一种文化现象)、game(有规则的竞赛)、amusement(娱乐、消遣)、entertainment(娱乐、侧重娱乐表演)、sport(运动,尤指文体运动,或运动会)意思都有相似性,但在内涵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游憩”在中文的寓意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讲求“故君子之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讲求“游谓闲暇无事之游,然者游者不迫遽之意,”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看出休闲和休闲体育之间的关系。作为休闲生活,人类选择的三种方式,以及传统中的“六艺”有“两艺”和体育运动相关,和儒家文化传统相吻合,和我们所强调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理念相和谐。

谈谈我对“休闲体育”的理解

  休闲体育,顾名思义是以休闲为目的,或以休闲的心态参与的体育活动,是作为休闲生活方式之一种加以选择的活动方式。休闲体育强调以体育活动为路径、方法、手段和舞台,进而获得健康的和高尚的魂魄。如今,在大学开设休闲体育专业,培养休闲体育的专门人才,这是社会发展的一个新历程。
  休闲体育具有大众性、普及性、多样性、多元性、娱乐性、健身性、即时性、闲适性等特点。
  休闲体育的种类也多种多样,诸如:户外运动、室内运动、宣泄运动、表达运动、养生运动、健体运动、探险运动等。
  休闲体育的价值可以体现在多方面,诸如:个体生命得到锻造与锤炼,促进人自身的和谐——身心、脑体、张弛、动静、劳闲的协调统一;促进休闲生活结构多元化,增强个人与家庭的和谐关系;改善人的健康状况,降低维护健康的成本;自我支配的自由时间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身体体能的增强是人的激情、活力、创造力重要的基础,那么社会和谐度、生活满意度都会得到提高。
  有关国外体育专业情况的介绍。
  在国外,体育实际上有两个词:physical education和physical culture,这两个词都与教养、文化文明联系在一起。一般认为,体育是为增强体质和获得增强体质的技能而进行的训练。实质上,在许多国家的传统中往往把体质训练寓于打猎、礼仪、舞蹈和军事技能中;特别强调体育的文化功能,即身体健康有益于心智的发展。在西方的休闲体育里面蕴涵着魂魄的概念,认为体育不仅仅是锻炼发达肢体的运动,而是具有很强的人文理念——独立、自由、平等、民主、尊重、规则、团结、合作等等。当然,一般性的体育活动(除了竞技体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休闲,用休闲修饰体育,有画蛇添足之嫌。
  中国人在对体育的理解上与西方人相比有差异。过去人们的意识中认为搞体育的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对此,西方人并不这样认为。体育在西方人的生命教育和休闲教育中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人人都需要培养至少一项,或者多项体育项目专长,既可强身强体,又可作为社会化活动,还可培育多种能力。另外,中国人大多数人认为,搞体育的和学体育技能就只是运动员的事,或者说只有当运动员的人才去做体育活动。
  讲这些概念,是希望我们认真对待“休闲体育专业”的概念,概念清楚才能确定好学科的内涵与外延,才清楚讲什么课,编什么内容的教材,需要什么样的老师,培育什么样的专业人才,将来为谁服务,就业市场在哪里等等问题。如果只是为了赶时髦、为了概念上的标新立异,其实是无助于新学科的建构与发展。

“休闲体育”如何表述?

  体育往往是一个总称,它一般体现在游憩、玩、运动、户外运动、竞赛、娱乐、公园、人类健康等方面(recreation, play, sport, outdoor, game, entertainment, park, human health)。
休闲体育专业一般是这样表达:Department of recreation (play, sport, outdoor, game, entertainment, park, human health) and leisure study。当然,各种组合都有,即学科设置侧重点不一样。Sport 不等同于physical education。在所有体育科目中链接 leisure study,其实是在体育课中教会学生如何理解休闲、怎样休闲、选择什么样的休闲方式有价值、设计什么样的休闲活动或项目更符合体育精神,使所有被开拓的体育项目有人文思想在里边。这也是西方与中国目前的学科建制最重要的差别之处。(这里主要是指欧美国家的课程设置,不包括日本、韩国,也不包括我国的香港和台湾地区)

“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之异同

  我注意到目前被教育部审批下来的五所院校开设的休闲体育专业,有“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名称上的区别。我不知道它们之间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中国传统讲求“名正言顺”,我建议专业名称统一比较好,因为,五所院校是同一个方向的专业。
  “体育休闲”与“休闲体育”,在本质上没有什么不同。我尝试从三个方面做解释:
  “休闲体育”与“体育休闲”,都是两个词叠加,都是由两个同样的词组成。差异在于:一个是“休闲”在“体育”的前面,一个是置于“体育”之后,从字面上可以这样理解:
  以休闲的方式(或休闲的心态)参与体育活动,谓之“休闲体育”;
  以体育的方式参与休闲(或享受休闲),谓之“体育休闲”。
  在共性上,都是把休闲与体育连在一起,都把体育作为一种休闲。无论是以休闲的方式参与体育,还是以体育的方式参与休闲,其二者都含有通过体育达到休闲的目的,或者是以休闲的心态参与体育的目的。
  如果把“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两个词组看成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的话,可以这样分解“休闲体育”,即:休闲的体育,同样意味着“以休闲的方式(或休闲的心态)参与体育”的意思。“体育休闲”,即体育的休闲,同样意味着以体育的方式参与休闲(或享受休闲)。
  从哲学概念的角度看,“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也许略有不用。“休闲体育”的主体是“体育”,强调的是体育,体育是一种休闲的方式、行为、途径。而“体育休闲”的主体是“休闲”,休闲是体育的目的、方式方法(休闲方式之一种)。这样看来似乎逻辑上也是说得过去。
  并不是所有的叠加词(或者修饰词)都能获得同样的“结局”。比如“经济休闲”和“休闲经济”就很难解释,且“经济休闲”有语焉不详之嫌。
  将“体育休闲”和“休闲体育”做上述解释,并能解释得通,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体育是人的休闲方式之一种;休闲可以通过体育的方式获得。它们都作用于人,都与人发生关系。而且人的休闲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体育就是一种。体育不仅有竞技体育,大众体育,观赏体育(观赏者并未直接参与体育),也有休闲体育(即:以休闲心态参与的体育活动)。
  其实,“体育休闲”和“休闲体育”,在一定意义上有同义反复之嫌。但这里的合理性在于,都强调了体育的休闲功能,也强调了休闲方式向体育领域的拓展。
  但是,这里的问题是,一定有必要在“休闲体育”和“体育休闲”上争论不休甚至相互不认同吗?教育部有必要把同一个学科批复成两个名字吗?(是疏忽?还是各有侧重?),这将为日后会带来更多的麻烦和混乱。
  解释“体育休闲”和“休闲体育” 本是词义学家们的行当。本文的解释只能说献丑。当之则取,不当则弃。

关于“后北京奥运”

  北京举办“奥运会”的意义,目前我们已耳熟能详,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体育经济、体育产业,甚至对促进城市建设、对促进市民文明程度的改善都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大事件。
  这里我要说的“后北京奥运”,有四大理念应当在中国人心目中确立:

  1. 奥运会是人类一次盛大的美的展示机会、一次盛大的社交活动、一次盛大的人类休闲狂欢、一次盛大的人类和平与友谊的呼唤。当人们走向古希腊奥运会时,都提到奥林匹亚不仅是一个竞赛场,同时也是祭祀、宗教仪式、集会的场所,是为一切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带来灵感的地方。后北京奥运,同样能给我们带来创造的灵感。
  2. 确立体育精神传统,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先驱顾拜旦先生的《体育颂》是对体育精神的最好诠释:“天神的欢娱,生命的动力……你就是勇气……你就是乐趣 ……你就是进步……你就是和平……”而对奥运会的理解是:“奥运会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生活的本质不是索取,而是奋斗”(顾拜旦,1936年)。
  3. 人是体育的主体,人人都有参与体育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权利,每个个体、家庭、社区、城市都应对体育给予格外的关注;体育是我们休闲生活的一部分,体育应更多地走向民众的休闲生活;体育也是公共事业的一部分,理当得到各级政府合理的管理与服务,以及对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设;从事体育专业服务的执业者都应是传递爱心的大使,让体育、体育产业变成融洽社会、融洽人际关系的黏合剂。
  4. 后北京奥运之后,在我们的教育理念中应确信,体育贯穿着竞技与运动、神性与人性的精神。人是一个统一体,包含了许多相互依存的机能和因素,人既是精神的又是肉体的。体育锻炼能塑造出身体健美、情操高尚的公民。亚里士多德曾说,教育应包括读写、体操、音乐和绘画。柏拉图相信,通过教育和体育锻炼能培养出完美的人。

 

   谢谢!

 

2008年3月26日于北京

① 2008年3月20-23日应广州休闲体育国际研讨会的邀请在会上做了题为“休闲、休闲体育、后北京奥运”的主题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