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 关注人文关怀的力量

会议纪实

(马文佳 耿奖妍整理)

会议时间:2008.11.6晚20.00
会议地点: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会议内容: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

  李相如主持:首先我们要感谢马老师这么些年来对这个专业委员会的策划和酝酿,她的努力促成了我们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同时她也对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提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成思危先生对委员会的成立和今后的发展作了充分的肯定。我们本次预备会主要的议题是审议委员会章程。

  马惠娣:2007年11月8日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在重庆正式宣布成立。这一组织的成立给休闲研究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我们一下步的工作重点怎么做、谁来做、做什么。2008年的4月16日,在北京召开了专业委员会的第一次工作会议,16人到会,成思危出任专业委员会的主任。本次大会得到了成思危的大力支持,这对新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扶持作用。也是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申请办2008年的学术年会。于是有了我们今天在这里举办的会议。我希望能够在“团结合作、强强联合、互助共赢”的十二字原则下民主办会。

  刘孝廷:随着这么些年的发展,休闲作为重要的社会现象走进越来越多人的视野,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中国的休闲研究也逐渐走入正轨,形成了学院化、规范化、立体化的发展趋势。哲学、经济学、旅游学、体育学等许多不同的路线也开始了合作研究,这对学科、文化、思想、意识的发展有更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们的教育全面引进西方的教育体系,这样一种空降的教育使我们失去了传统,在生活中失去了意义。所以我们应该去关注社会中的科学、民间的科学,社会的和谐、科学的发展都需要民间的力量。

  刘琦岩:作为中国休闲专业委员会的第一次会议,我们的主要内容是完善章程、组织建设以及今后学术发展问题。作为学科的休闲应该如何走向社会?如何通过社会学、旅游学、经济学等市的休闲向社会传导?需要通过活动和载体进行。通过组织平台推动,用户的深度参与,科学家的背后参与,把休闲和产业共生的理念向社会进行传导,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从事休闲的活动和创造。而理念的落后也会对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在休闲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做两个方面的努力:首先要做好组织建设,形成学科群。同时,我们要边作哲学探讨,边向实践靠近,把价值理念和人的需求结合起来,这是个艰难的创业过程,休闲作为社会发展的软科学最重要的是虚实结合,面对当前发展的需要。

  在4月16日的第一次工作会议上我们商议了下一步的具体工作计划。一、在2009年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社会学协会休闲研究委员会合作,组织一次题为“休闲的人文力量”的国际跨文化交流。二、组织出版休闲研究译丛。三、编辑出版休闲研究的论文集。四、组织申请国家课题。五、组织系列的小型学术交流会。六、建立学术研究基金。七、加强国际交流,推荐人才出国深造。八、完善组织管理,为会员提供服务。

  刘孝廷:1、建议在北京创办休闲研究论坛,定期举办沙龙活动。2、举办休闲暑期班,通过这个来培养休闲研究的人才。3、在2009年的国际跨文化交流中,我们是做下家还是做对家。

  卿前龙:北京大学申请承办2009年的国际学术交流会。

  梅良勇:徐州师范大学与徐州市委申请合办2010年的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

  吴承忠:对外经贸大学申办2009年的学术年会,并提出了竞标方案。休闲研究可以以书代刊,可以争取中国科技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的支持。

  卢峰:体育是休闲的践行者,是所有休闲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与人的本能联系密切。因而要关注体育休闲和研究。休闲者学专业委员会应该创编一个刊物,成立自己的宣传阵地。

  李宗浩:我国休闲研究起步较晚,目前看来发展力度比较大,形势尚好。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绝大多数是以个人的形式分散地从事休闲研究,缺乏一定的组织力量。二是休闲理论的研究滞后,应该集中力量对休闲的基础理论进行研究。三、目前我们的休闲研究不够活跃,可以整合政府、媒体各方面资源多搞各种形式的活动,使休闲研究活跃起来。

  刘琦岩:在现阶段要创办休闲研究的刊物是个难题。要申办正式刊物起码要两三年的时间,关键还是要取决于刊物的学术水平和在学科中的地位。我们可以曲线发展,比如说办内部刊物,或者找战略伙伴合办栏目。申请休闲的硕士点、博士点同样也很困难,可以从其他角度切入,比如在哲学学科内开设休闲哲学专业。

 

2008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
暨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开幕式会议记录

         主  题: 休闲与国计民生
         主办单位: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
         承办单位: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

         协办单位: 高等教育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科学与人文研究中心;
               对外经济大学文化与休闲管理中心

 

2008年11月7日上午会议

出席会议的嘉宾:
致辞:

  首都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李鸿江教授致辞:代表首都体育学院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介绍了从申奥到成功举办奥运会以来的休闲体育的发展过程中,“人文奥运”理念拨动了人们的运动休闲主旋律,人们丰富的休闲生活促进了休闲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在今天后奥运会背景下,休闲体育势必将谱写新乐章将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文化部教科司陈迎宪女士宣读成思危主任的书面致辞:祝愿会议取得丰硕的成果,并提出下一步休闲研究的工作,多关注学科前沿,关注社会生活和实践提出的休闲理论问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尽学者之责。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刘孝廷副秘书长致辞:祝贺大会召开,希望通过大会提升休闲,使休闲研究走向新的境界,有组织的转向建制化的历程。并提出了中国休闲研究的五点建议:一、不断转换中国休闲研究的视阈,用新的思想资源开拓休闲含义;二、不断开拓休闲研究领域;三、积极努力,推动学科的发育。四、开展休闲教育,学校作为起步,形成良好、全面、健康的休闲教育。五、呼吁建立休闲的生活方式。

  中国社会经济系统分析研究会理事长孔德涌教授回顾了休闲在中国的发展,指出休闲在中国的研究更要与中国的实际结合,提出休闲研究应该关注的两个方面:在广大的农村应该怎样发展休闲?面对2021年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性国家的目标,如何发挥休闲的创新作用?

  中央党校沈宝祥教授:指出应该大力发展消费,通过发展消费拉动内需,尤其是发展文化消费推动休闲的发展。

  肖彤岭: 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大的发展,而教育是使人学会生活品质和质量的阶段,因此学校教育要社会生活相联系,学习先进、高雅的休闲文化与方法。祝福学会兴旺发达。

  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分析了于光远先生最初提出的“人之初,性本玩。”,指出了休闲的获得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对发展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指出农民的休闲问题应该进入到休闲研究的视阈中。

  中国社会科学院办公厅胡冀燕女士宣读于光远先生的书面致辞:提出一、休闲研究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大众生活;二、会议要商讨未来发展计划。

  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刘琦岩主任作了休闲研究的工作报告:一、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这是对人的休闲精神世界和生活世界的关注,对马克思主义与人学研究的关注。休闲问题考验着人们在面对优秀文化时,如何保持文化的张力。二、休闲研究的现实意义,休闲对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影响。三、确定委员会的宗旨和指导方向:为学术祈神福,这民生探路。四、活动经费来源:会员交纳的会费,企业资助以及开展合作。五、公布2009年工作计划,提出设立与政府相关的专题论坛,并成立专业性的分支机构。

  太平洋经合组织中国委员陈鲁直教授在会上分析了关于剩余劳动力以及人的解放问题,并简要分析金融危机的根源,让人们认识到经济越发展,休闲就越重要。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马俊如教授在会上作了题为“创新全球化—机遇与挑战”的报告。在报告中指出创新已经成为全球发展的动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要遵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的重大发展战略。在知识生产的管理下,休闲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应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存在。

专题报告:

  北京大学哲学院的刘华杰教授作了“休闲是对现代性的克服—从卢梭说起”的专题报告:现化性与休闲是一对矛盾,现代性让人不自然,人们于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向往休闲,休闲就是对现代性的克服。他提出了通向休闲的N条道路:从博物学出发,研究植物学,公民博物学是一种值得推荐的休闲方式。得出让心灵休闲,首先要让休闲得到超越的理念。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刘孝廷副秘书长在会上做了:精神实践与内在休闲的专题报告:从理论的角度,论证幸福就是自己对内在状态的一种自我认同。真正的休闲是内外统一的休闲。通过精神实践、通过休闲进入自我,挖掘人的内心体验,从而达到一种“畅”的休闲状态,获得真正的幸福。

  北京化工大学STS研究所张明国教授作了题为“休闲与技术发明——从技术史角度”的报告:一、休闲是技术发明的源泉之一。二、发明休闲观与休闲发明观,从技术的角度来看休闲。三、休闲和技术发明的光和影。四、面对生态文明的技术发明。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卿前龙教授作了题为“休闲与社会控制”的报告。他提出了休闲社会控制论。这是一种休闲的社会治理论,休闲作为一种软治理手段和工具相对成本较低,非常适合于社会治理。把休闲作为社会治理的工具,可以缓解就业压力,提供就业岗位;人们的休闲消费可以推动经济增长;建立一种以休闲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可以增强人们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缓解社会矛盾。但是,仍然存在贫困阶层休闲机会缺乏的问题,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是影响全民休闲的重要因素。同时,提出一个思考,为保证休闲活动的全民化政府是否应实施强制性的休闲活动。

  赵鹏:国内休闲学的追溯。1、尊重国内已经经历过的休闲研究历程。2、主导思想与方法价值需要探讨。进入中国休闲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社会整体的休闲潜能有待释放。休闲时代到来。

 

2008年11月7下午
第一组交流会
会议地点: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    
 会议时间:2008年11月7日14:00-17:30
 主  持:梅良勇,徐菊凤       
 会议内容:分会场大会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的徐菊凤作了关于东西方主体旅游方式决定因素的分析,并指出这两种不同的旅游方式的决定因素及对旅游业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文化的全球化。长期以来,西方人喜欢一地停留式的“度假旅游”,而以中国人为典型代表的东方人则喜欢周游式“观光旅游”。这种东西方不同旅游观念的差异可以体现在旅游日常用语、旅游官方机构的名称以及旅游统计分类的标准上。一些研究者指出了人们旅游需求和旅游方式的形成,取决于社会、经济、旅游资源、休假制度、文化传统、交通条件、价格等外部社会性因素,也取决于个体的消费观念、动机、偏好、态度、旅游经历、教育水平。这一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两个问题:一个国家社会主流旅游方式是否会发生转变,取决于这些因素是否发生重大变革,尤其是其中关键性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的变革;当今,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旅游客源国,想要更好地满足中国游客的旅游需求,必须了解中国人偏好什么样的旅游方式,以进行有针对性地的促销和管理。

  北京联合大学的王静博士作了北京博物馆休闲旅游联合营销研究。联合营销是具有优势互补关系的企业联合起来,共同开发新产品、共享人才和资源,共同提供服务,从而降低竞争风险,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旅游资源的管理者们乐于在营销策略上采用组织之间的合作,发挥旅游资源潜在优势,获得更丰厚的利益。北京市具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这些博物馆分布较为集中,交通便利,周边服务设施健全,有利于创造休闲环境和满足参观者的多样化休闲需求。Jonathan Bryant (1988) 提出因为博物馆在分享公众时间、兴趣、经历和财政支持等方面面临来自其他旅游资源的竞争,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要进行博物馆的营销活动。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博物馆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二是联合营销与其它类型旅游资源之间的联合。三是联合营销的途径还可以采用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合。这样会面对一个问题:博物馆联合营销的实现及利益分配?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李京颐分析了乡村旅游休闲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基本问题。乡村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被广泛接受,但乡村旅游休闲管理信息系统不健全,缺少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支撑、功能缺失 、缺乏良好的利益机制,还有一些其他问题,比如基础设施落后;上网人数较少;人员素质较低;资金缺乏;缺乏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扶植。应该认真研究乡村旅游的供给和需求特点,构建一个合理的业务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功能良好的管理信息系统。

  安徽师范大学的方青教授作了休闲研究的社会学范式的发言。从“休闲”的基本内涵出发,在阐述库恩的“范式”概念演变基础上,试图将社会学视阈下的休闲研究范式化,以对学科内与学科间的交流与学习有所裨益。在传统经典社会学的召唤下和当代社会学话语的阐释中,休闲研究应有:以涂尔干、默顿的结构功能论和马克思、拉法格社会冲突论为代表的社会事实范式;以霍曼斯和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为代表的社会行为范式;以凡勃伦的炫耀性消费理论和哈贝马斯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代表的社会批判范式;以韦伯的理解社会学理论和布鲁默、戈夫曼、托马斯符号互动理论为代表的社会释义范式。这种休闲社会学研究范式化的努力是休闲研究规范化的体现,也是休闲研究方法论方面的一大进步。

  广西大学商学院的刘亚萍教授对休闲及养生旅游作了释义,针对广西巴马发展休闲养生旅游的条件进行了分析。认为巴马的长寿旅游资源特色、巴马旅游开发的现状和潜力、国内外休闲产业的兴起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持,以及当地政府政策的倾斜和大量资金的投入等,均构成了巴马发展休闲及养生旅游的有利条件。在对巴马发展休闲及养生旅游提出了具有合理性的建议的同时,也指出发展休闲旅游可能对当地的生态和文化生活方式的造成破坏,这是在旅游开发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一点。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的周毅刚、刘晖作了休闲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心理功效研究。休闲体育具有积极的“和谐”价值:它有促进人的心理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和构建和谐精神家园的价值;有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与交流,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协调发展。同时也具有积极的心理健康价值:有助于减少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促进人的正面情绪效应,提高人们的生活满意感和主观幸福感;提高认知能力,促进个性的发展,提高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得精神层面的自由感和解放感。休闲体育以其独特形式在促进人身心健康、心理和谐方面具有积极的功效。

  徐州师范大学的梅良勇教授力图从传统、经典中寻找休闲思想,对孟子的休闲哲学思想进行了梳理。休闲是为了人性的完善,孟子认为人皆有四端,通过休闲可以使人实现这四端。也提出了置民之产作为休闲经济的基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自然休闲之乐,读书休闲。通过休闲修炼理想人格,乐心、养生、达志,成为圣贤君子。休闲对于个体修养身性人格的重要作用。

  马惠娣:休闲应该是一个宜居城市所具有的品质。许多欧洲小城的城市景观极具美感,服务设施的设计很人性化,能满足人们休憩的需求,让人能充分地休闲。随着休闲产业的发展也带来资源的消耗、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人提出一种新的休闲度假理念:带一本书度假一周。这样的休闲理念让我们寻找更为绿色的休闲方式,寻找内心安宁的,享受思想,体验休闲的真谛。

  安徽师范大学的邬丽丽从社会学功能视角出发,针对儿童群体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特点以及地震灾害后儿童可能发生的心理、行为障碍,分析了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在地震后灾区儿童心理发展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可以满足对儿童心理干预的需要。

  安徽师范大学的赵甜甜对山东省泰安市的茶馆进行了调查,以此为个案对城市休闲茶馆作社会学分析。通过对价值观的追求、生活方式的改变、茶艺文化的发展来说明人们迫切需要休闲茶馆的出现,同时分析了茶馆功能的演变,指出茶馆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的功能,并指出了茶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方向。

  上海体育学院的卫志强、金银日作了休闲理念与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研究,介绍了国内外休闲研究的状况和休闲体育相关专业的设置状况,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进行了分析,给休闲体育的学科特点作了一个图解。加强休闲理论在休闲体育专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理论建设和技术发展同步,是休闲体育学科建设的必经之路。

  首都体育学院的李相如、吴建美以海淀区建筑行业、民营企业、服务行业为例,对北京市农民工参与休闲体育的认知、动机、消费水平、行为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与研究。北京市农民工主要以青年为主,出现出休闲娱乐方式具有花费少、易获得性的特点;参与的休闲体育的项目主要是以球类项目、健身类和体育欣赏为主;影响参与休闲体育的主观因素多是因为农民工文化素质较低,以及农村生活方式的阻碍影响和心理因素;客观因素主要是:农民体育教育不足;工作时间长及劳动强度大;居住环境的体育场所与设施较差;组织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不健全。

  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的黄潇婷博士以颐和园为例研究了城市居民休闲设施使用的时空行为特征。用时间地理学的研究方法从居民休闲行为模式入手对在颐和园进行休闲活动的北京市民进行了聚类分析,结合定性分析对不同的休闲行为模式进行了划分。这是对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的尝试。

  广西右江民族医学院的罗春潮对休闲的和谐价值进行了诠释。休闲的人本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自身和谐,社会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社会和谐,生态价值反映和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休闲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目标有着紧密的关联。

  山西大学的马文佳指出了休闲与审美有着天然的联系,二者都是人类认识自身的本质,超越自身有限性,实现个体自由的必要途径。可以说,人唯有在休闲中才能够进行纯粹的审美,而同时也在审美的存在状态中体味休闲的真正价值。因此,从存在论的角度揭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将是我们理解休闲,并真正进入休闲状态的有效途径。

  山西大学的耿奖研从休闲对科技和工具理性的克服的维度提出休闲使人成为人的命题。科技和工具理性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人面临失己的危险,而休闲的存在正式克服这一点,让人能找回做人的意义和价值。

  王建军作了题为“金融风暴对休闲行为的影响”的报告。当前我们面临几个经济周期回落的叠加,出现了一场不小的金融风暴。休闲周期的反应略滞后于经济周期,也会收到金融风暴的影响,通过时间的重新分配和收入的分配影响个体所获得的休闲成本从而影响到个体的休闲行为。

   

2008年11月7下午
第二组交流会
会议地点:首都体育学院六报告厅    
会议时间:2008年11月7日14:00-17:30
主  持:宁泽群
会议内容:分会场大会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宁泽群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北京市男女不同性别的居民存在着休闲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休闲伙伴和休闲场所的选择方面。“不过,这种休闲差距是由于性别自身的特点导致,还是社会文化的环境原因,抑或是经济发展阶段所致,是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研究的。”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的石美玉在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民休闲活动拟合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休闲市场的几种方式,提出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平衡各利益主体的需求、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

  北京联合大学的李享和赵鹏研究了新休假制度下北京居民旅游出行的变化及其趋势,新的休假制度使北京居民在出游时间选择上更为灵活,开始追求更实惠、自由、个性化的旅游方式,这样的休假制度改革被认为整体上促进了旅游休闲活动。但目前新休假制度的实施尚不足一个完整的周期,应该加强后续调查研究。

  首都体育学院的李婧以北京市城区居民的体育生活方式为切入点,对休闲体育活动中的交往方式、参与方式、获取方式以及影响人们进行休闲体育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在全民体育的后奥运时代,休闲体育的方式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首都体育学院的黄金葵提出,后奥运时期休闲产业的发展机遇应该放在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类休闲资源的深度开发上面,她对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类休闲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战略性思考。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路强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听”有着很强的隐喻意义,它不仅仅是一种感知能力,更是一种面向本体的体悟。在听这一隐喻中可以看出其与休闲的本质性关联,而解释这种关联则为我们从本体论的意义上理解休闲提供一条有益的思路。

  华南师范大学的王丹丹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把休闲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其在休闲教育中的主导地位,让休闲教育和课堂教育共同承担起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的重任。

  华南师范大学的刘海春认为休闲教育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和价值诉求,休闲教育的缺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加强休闲教育促进人和人、人和自然、人和自我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广东商学院的彭文革认为政府的政策导向与日渐重视的休闲环境是体育休闲娱乐新学科构建的催化剂,体育专业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是学科构建的助推器,认识和了解学科构建要素,有利于加速体育专业的拓展、重组和改造。

  济南职业学院的胡春莉认为休闲权的实现状况体现于由立法向现实转化的机制之中,如何通过制度建设维护和保障公民休闲权势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吴承忠对休闲、休闲经济、休闲产业、休闲经济管理作了一番定义,并对休闲于旅游、游戏、玩和游憩之间的区别进行了比较,对休闲经济、休闲产业的本质属性和组成部分进行了探讨。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吴文新认为休闲伦理学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应用伦理学,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于其他多种学科和应用伦理学发生着交叉关系。休闲权利的普遍性、休闲资源享有的公正性、休闲文明的共享性、闲暇和休闲活动中的价值取向的和谐性、文明性、可持续性和幸福性等应该成为休闲伦理学的基本范畴。

  宁波市委市党校的张雅静考察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居民休闲生活的嬗变历程,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居民休闲的内容不断丰富、形式日益多样、质量稳步提高,并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和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支柱。

  首都体育学院的李相如对休闲体育和社会体育的专业设置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社会体育更多地面向社区体育、大众体育健身、大众体育服务,是一种更多促进社会体育组织、社团建设和发展的面向群体的体育。休闲体育其涵盖的范围更宽,是多维度、多层次的体育方式,目前西方许多国家把休闲体育分为了高、中、低不同的项目群,以满足不同人群选用适合自己的休闲体育项目。

  广东海洋大学体育与休闲学院曹卫认为滨海旅游、滨海休闲就是人们的体育活动在滨海和海洋这一区别于陆地和空域的体育实践活动,只有将三种资源和运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演绎“海洋体育文化”、“滨海体育休闲文化”,才能发展“滨海体育休闲产业”。滨海休闲必然与体育结合,滨海体育休闲必然是人类海洋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008.11.8 上午
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小结会

  本次会议秉承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听取了各与会代表的意见,对委员会章程进行了讨论,修正了章程中表述不明和尚未列出详则的部分,对会员的申请资格、会费的缴纳和管理 、单位会员的入会资格、单位会员的会费缴纳和管理、对委员和常务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的标准进行了讨论和确立。正式设立了休闲研究基金,于光远和马惠娣捐献出了新书《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研究的基本问题》的稿费作为第一笔基金。希望休闲研究基金能通过奖研荐学带动中国休闲研究迈向更高水平。
  会上对未来的组织建设和其他工作进行了讨论和安排。会后将组织筹建一个学术委员会,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内从事休闲研究的学术精英囊括进来,高屋建瓴地引领休闲研究的发展,促进休闲学术研究。为了鼓励学术创新,学术委员会每年将评出“学术新人奖”一到两名,鼓励更多优秀的年轻的研究生加入到休闲研究的队伍中来;“学术传播奖”一名,对积极进行学术传播并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或实体进行奖励;“优秀论文奖”一名,对高质量高水平能够有学术创新的优秀论文进行奖励。以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为平台,强强联合合作申请国家课题。可以在小范围同一专业领域内或者跨学科组织一些小型专题会议,进行学术交流,推选学科带头人,建立结构合理的丰满的学术研究梯队,为申请课题作好准备工作。同时,以学术委员会为主体组织编译休闲研究的著作,促进休闲理论的研究,弥补目前休闲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2009年与国际社会学协会休闲研究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休闲的人文力量的跨文化交流国际会议是下一年度委员会工作的重点,联合北京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对外经贸大学等大学共同主办,切实履行强强联合、民主办会,集中优势资源将大会办好。最后与会代表对上一届委员会学术部、办公室等部门的工作表示感谢。
  马惠娣对与会代表和后辈学人寄予了厚望,希望每一个学者能慢一点,单纯一点,停下来唱一支歌,用欣然之心从事休闲研究,把休闲研究推向前进,发展壮大休闲研究的中国学派做出应尽的努力。同时指出休闲研究应该深切地关注社会,关注抗震救灾、关注金融风暴等等社会现实。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从新的视角、用新的方法研究休闲,尊重他人学术成果,坚持学术创新。
  大会讨论通过了北京宣言。在休闲成为社会共识的当今,关注休闲实质是注重用文化引导和人文关怀的力量推动社会的文明与进步,这是中华民族人文复兴的新路标。学者们以“学问”的方式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现象,关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休闲智慧,关注社会转型中休闲价值的提升,关注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国民文化休闲需要,关注科技创造与休闲的互动关系,是当代学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因此,我们呼唤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人们,用休闲铸造文化资本,丰富精神世界,完善生命过程,开扩生活空间,融洽人际关系,建构社会和谐。这也必将是中国对未来世界文明的又一个伟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