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让休闲研究为国计民生添光彩

——2008-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
暨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侧记

人民政协报记者 李寅峰 司晋丽


  11月初,金秋的北京阳光温和、风儿更轻,路边常常会飘起洋洋洒洒的“落叶雨”,金黄的落叶像闪光的雨滴一样让人沉醉;公园里、社区中,每逢周末,男女老幼们不紧不慢地进行着户外锻炼、游玩,尽情享受着休闲的金秋。
  就在这个美丽的季节,由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办,首都体育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2008-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暨首届中国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在首都体育学院召开。
  来自全国休闲哲学、休闲体育、旅游休闲及相关领域的近百余位与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围绕着“休闲与国计民生”的会议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现象,关注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休闲智慧,关注社会转型中休闲价值的提升,关注大众的、民族的、科学的国民文化休闲需要,等等。
  “人民大众是社会的大多数人群,是国泰民安的基础。因此,国计民生不仅要关心他们的疾苦问题,也包括关心他们的休闲生活问题。” 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总顾问于光远老人分别发来了书面致辞,他鼓励学者们要关注休闲和国计民生的关系。“如今,我们已有法定假日115天,而且还实行了带薪休假制度,国家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等诸多方面正在日益完善,这是对国计民生关怀的体现。但是,闲暇时间多了,我们干什么,怎么干?这是时代的大课题。”
  全国人大原委员长、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成思危在书面致辞中也表示:“我作为这个委员会的主任,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多关注学科前沿,关注社会生活和实践提出的休闲理论问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尽学者之责。”
  长者的关注更激发了专家、学者的积极性,在7日到9日,三天的时间里,会议上,大家踊跃发言、认真倾听,会下,学者们抓住难得汇聚一堂的时间,热烈讨论、激情“切磋”。
  中国休闲哲学专委会秘书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惠娣做了《社会转型:对中国传统休闲价值的回望》的演讲,其中提到中国社会正经历一个新的社会转型期,生活方式中的现代化、时尚化、西方化等诸多因素的融入,加剧了传统休闲价值在当代的解构与重构。她呼吁,要“回望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中休闲的价值,回望曾经走过的路径,思索一下哪里是‘充满希望的春天’”,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共鸣。
  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现代休闲方式与旅游发展研究所宁泽群教授通过比较分析认为,北京市男女不同性别的居民存在着休闲差距,这种差距主要体现在休闲方式的选择上,休闲伙伴和休闲场所的选择方面。“不过,这种休闲差距是由于性别自身的特点导致,还是社会文化的环境原因,抑或是经济发展阶段所致,是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研究的。”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黄金葵提出,后奥运时期休闲产业的发展机遇应该放在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类休闲资源的深度开发上面,他对对中国传统节庆活动类休闲资源的深度开发进行战略性思考。
  学者们各抒己见,近百名学者提出自己的论点,提交了专业论文。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大会是我国休闲研究的一次高水平学术思想碰撞,对于推进中国休闲学研究的组织化程度、提高中国休闲学学术水平具有新的里程碑式的意义。
   三天的会期很短暂,专家学者们很快又奔赴到全国各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但是他们对休闲和国计民生的关注势必会融入对中国休闲学的研究中,让休闲研究为中国的国计民生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