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漫话“中国梦”

 

马惠娣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

 

2013年最绚烂的花,当属“中国梦”——花团锦簇般地绽放在每个人的心里,绽放在国家的每一个角落里。

梦,常常稍纵即逝。但,美梦成真,也是常有之事。作为一个象喻——中国梦——凝聚了人心,燃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样激情。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借用诗的语言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现代与未来。让中国人对“中国梦”充满企盼与向往。

梦,常常虚幻,而“中国梦”的梦境却愈来愈清晰——“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对于未来的城镇 “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样的梦境如诗如画般地诱人。

梦,常常稍纵即逝。但,美梦成真,也是常有之事。比如,几十年前的中国人最大的梦想是吃饱肚子。而如今,早已丰衣足食、人寿年盈。

当然,梦想成真也并非一件易事。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应预见到未来之路会崎岖不平,考验重重。这种心理准备总该是有的。

弗洛伊德曾著有《梦的释义》一书,解析了梦的原动力何在。我是在多年前就买了最早的中译本,记住了书中的核心要义:梦与性之间的关系密切。我个人理解,这里的性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诸如受压抑的性情、受压抑的情绪、受压抑的精神、受压抑的个性,当然也包括受压抑的性欲,对实现美梦有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般说来,梦是人的生理现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比如,人在身心劳累的时候、心情不悦的时候、遭受压制的时候、思想被桎梏的时候,夜晚常常伴随噩梦与荒诞之梦。如梦方醒时,已是喘息难匀,血脉凝滞。

近些年,人们对释梦问题又有了新认识,认为一个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梦境能产生正能量的影响力。从经验论角度讲,这种解释有其合理性与科学性。一般说来,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在放松、娴静、闲适的状态下才能发生。

据一项调查显示,2013年,人们的普遍感受是“累、累、累”,身子累、心也累。

何累(此处为三声,发lèi音,为“劳累”之意)之有?幼孩“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便小小年纪加入了竞争的行列;学生为了获得高分,不得不日夜兼程、“两点一线”,基本的睡眠得不到保障,玩趣、好奇之心跑到了九霄云外;在业者为生存、为生活,不得不像“蚁族”奔波往返,而成“井底之蛙”;富有者,为了更多的钱,也为了更多的虚荣,不得不甘当房子、车子、票子、面子的奴隶;仕途之人,为了升迁,为了高就,不得不活得像一只“哈巴狗”;专家学者,为了职称,为了当“老板”,为了钞票,内心总是纷乱,斯文已去,面色委琐。这些人生状态,必然远离想象力和创造力。

人们为名累、为利累、为情累、为欲累(此处为三声,发lěi音,为“拖累”之意)。“累”加上“累”,难道这是人生存在的模样?是生活的目的?这种“累状”并不是局部、不是小众、不是偶尔。这个问题特别值得关注与深思!因为,这直接影响“中国梦”的质量。

纵然,梦是心的活动,心好了,心安了,心静了,心悦了,肯定有利于产生好梦!

本来,现在人们每年能享受到115天的假期,可谓有较充裕的闲暇时间和休闲生活,以滋养人的文化气质、提升精神面貌、栽培诗性雅趣、积累文化资本。然而,人们对“休闲”之不屑、之轻视、之浅薄恐怕前无古人。

休闲在当今意味着什么?——政策借她为“黄金周”,社会借她为“纸醉金迷的娱乐场”,民众借她为“电视、手机+网聊”。尽管眼下正在扭转,然风气已弥漫太久,且缺社会人文风尚,休闲真情还难一下子拨云见日。

休闲,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可谓意涵深刻而富有哲理。休,“倚木而休”,意味着人与自然的融合一统,也意味着人在其中所表现出的悠然与闲适之态、与自然亲近之状。闲,隐喻“花前月下”、“闲庭赏月”中的生活情趣与惬意。根本之处在于“质真而素朴,闲静而不躁”。“闲”亦通假“娴”字,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之意,亦有“不越矩”的养分。“闲,静也”;“闲,雅也”。

毋庸置疑,在中国绵长的文化传统中,休闲,以“细雨湿衣、闲花落地”的姿态,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文化气质和精神家园。一部中华文化史,亦是一部中华休闲文化史。休闲不仅铸成了中国的“礼仪之邦”和“尊师重教”的文化基础,而且成了解中国文化的另一个读本。当然,不能把休闲说成中国文化历史的全部,但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中,不能没有休闲。

遗憾的是,我们丢掉了这样的生存智慧、文化气质和精神传统,不仅如此,而且用当代消费主义、拜金主义亵渎与瓦解了休闲的精神内涵与宝贵价值,亵渎与瓦解了生活应有的境界。

有人说我对“休闲”过于学究和“理想”,甚至窃笑我的“迂腐”。如今满大街到处是“休闲”,按你的说法、解法,怎么创造新经济、新产业!这也许没有错,只是学究式与理想的休闲少有存身之地,尤其在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理想与现实,这个天平已大大地失衡。

此时不禁想起儒家经典《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显然,“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为世间正道。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怠慢则不能研精, 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谓与《大学》同功同曲,都讲了“静”中的博大力量。“以静制动”成就了华夏文明史上“礼仪之邦”和“尊师重教”之国度。

静,可以让思想自由驰骋,让想象与创造的翅膀飞腾;静,注入社会文化生活,可以抚慰人的心性、智性、品性、德行与理性,可以守护社会的安定与人际的和谐。反观现代,我们不得不承认时下人们过于喧嚣与浮躁,过于崇拜金钱与消费。客观上,会给“中国梦”的人文生态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切记:多闻数穷,人会没有智慧的。时代虽在变,可文化传统内核不能变。

“中国梦”可否注入闲雅、恬静、安宁的元素?致梦境美好而绵长!期待着。

 

20141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