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会议背景

当代科学技术对人类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是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有了充裕的闲暇时间,由此改变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行为方式。

于光远说,“争取有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从现在看将来,如果闲的时间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加,闲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是未来社会高速发展的必然规律。”

对于这个必然规律,马克思说,利用时间是人类认知自身的高级规律。凯恩斯说:科学、合理地运用闲暇时间是人类永久性的问题。

闲暇时间的价值可从“人类永久性的问题”中窥见一斑,因为,人们有了充裕的休闲时间,就等于享有了充分发挥自己爱好、兴趣、才能、力量的广阔空间,有了为“思想”提供自由驰骋的天地。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人们可以不再为谋取生活资料而奔波操劳,个人才在艺术、科学等方面获得发展,个人的充分发展又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马克思语)

中国已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 国民已有法定假日115天(不包括日常生活中“8小时以外”的闲暇时间),这意味着人的三分之一时间是在闲暇中度过。

闲暇时间的增多,不仅要满足人民大众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各种需求,同时也要满足文化精神生活的需求。由此必将引起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社会文化关系的变化:诸如:闲暇时间与劳动时间的关系;闲暇时间与经济结构、产业转型、消费政策的关系;闲暇时间利用与社会文化生活建设的关系;闲暇时间与相关社会条件支持系统的关系;闲暇时间与公共文化服务;闲暇时间与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以及由以文化引导和人文关怀的力量推动国民闲暇时间合理利用等问题正成为哲学社会学新的研究视角。当然,生活方式、休假制度、公共服务、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制度建设、文化传承、核心价值、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问题在此社会转型背景下面临诸多的挑战,也面对重构之需。

时下,人们对闲暇时间分配与利用存在许多误区,在某种程度上也正制约着社会持续的发展和人的核心价值的形成。

中国休闲研究一如既往地坚持“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生活,关注休闲生活中的文化取向”;坚持学术植根于社会、生活、民众之中,透视社会现实和基层民众中的各种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于光远语)。力避文字游戏、隔靴搔痒、攀附风雅、失去主见的术论。

欢迎各学科学者、大专院校学生、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等各界人士就休闲研究热点问题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建言献策。对您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感谢!


2014-“社会变革中的闲暇时间研究”会议议程

会议名称:社会变革中的闲暇时间研究

会议负责人:魏 翔 宁泽群

会议时间: 2014-07-12

会议地点: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楼04教室)

会议签到:8:00-8:30

 

时间

论坛学术研讨内容

备注

830-850

分论坛开幕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冯长根 主题致辞

 

主持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     尚智丛 主题致辞

850-1030

第一单元

休闲的历史文化及理论研究

6分钟发言;5分钟点评与提问)

1.   发言人:黄金葵(首都体育学院)

发言题目:休闲时间机制的人类学解读:维克多?特纳学术思想应用研究

评论人:

冯长根

 

主持人:

程遂营

2.    发言人:谢域培(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

发言题目:怀旧经济及休闲意义初探

3.    发言人:黄镇(华南理工大学)

发言题目:当代社会中的休息与休息权——休闲问题的法学镜像

4.    发言人:张野(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发言题目:中国古代休假制度的历史演变

5.    发言人:孙邦金(温州大学)

发言题目:照明方式的变革与中国传统昼-夜时间生活的近代转型——以晚清温州煤油灯的普及为例

6.    发言人:朱立新(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发言题目:超越限制的休闲——先唐文学所表现的仙界休闲娱乐方式研究

7.    发言人:司艳宇(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发言题目:中国古代城市广场功能嬗变研究

8.    发言人:王国富(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发言题目:消费社会视域下的休闲与时间

9.    发言人:池心言(南京师范大学)

发言题目:从休闲与生活品质的原始模本谈中国梦:以七里坪为例

10.    发言人:张玉勤(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发言题目:休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从林语堂“生活的艺术”的三个命题谈起

1030-1040

   

 

1040-1210

第二单元

公共休闲及休闲产业研究

8分钟发言;5分钟点评与提问

1.    发言人:魏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发言题目:Leisur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A Panel Analysis in OECD Countries

评论人:

尚智丛

 

主持人:

张玉勤

2.    发言人:段卫国等(江苏省宿迁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发言题目: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

3.    发言人:耿羽;王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发言题目:土地开发型村庄的休闲性质——公共性的衰退

4.    发言人:许汝贞(临沂大学商学院)

发言题目:临沂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5.    发言人:陈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发言题目: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视角下的茶文化休闲研究——法国红酒庄园对综合型茶庄园的借鉴意义

6.    发言人:程遂营;白荞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发言题目:闲暇时间视角下我国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北京市的调查

1210-1430

自助午餐    地点:武汉大学湖滨食堂

 

 

 

 

 

 

 

 

 

1430-1530

第三单元

休闲主体的闲暇研究

8分钟发言;5分钟自由提问)

1.    发言人: 常少丹等(河南大学)

发言题目:闲暇时间视角下我国国民阅读新探索

——以开封市为例

 

 

 

 

 

 

 

评论人:

程遂营

 

主持人:

田芙蓉

2.    发言人:柯文静(武夷学院商学院)

发言题目:大学生休闲时间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3.     发言人:张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发言题目:中国中产阶层的闲暇生活方式研究

4.     发言人:良警宇;仲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

发言题目:居民闲暇活动的时空特征与公共空间建设:以F老旧街区为例

5.     发言人:宁泽群(北京联合大学)

发言题目休闲研究中的时间: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及逻辑关系

1530-1540

?

 

1540-1700

第三单元

休闲主体的闲暇研究

8分钟发言;5分钟点评与提问

1.     发言人:易茜(上海大学)

发言题目:闲暇的社会属性——对1200名居民闲暇生活的实证研究

评论人:

?

 

主持人:

宁泽群

2.     发言人:韩振武;姜晓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社科部)

发言题目:苏州城乡一体化对居民闲暇时间的影响

3.     发言人:魏程琳(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发言题目:阶层分化、消费竞争与农村老年人闲暇——基于浙江金村实地调查

4.    发言人:马英等(昆明学院旅游学院)

发言题目:昆明市高校大学生闲暇时间利用调查研究

5.     发言人:马惠娣(中国艺术研究院)

发言题目:闲暇时间的社会管理

1700-1720

会议闭幕式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 尚智丛

会议总结

主持人:

?

1720-1730

合影留念

 

1800-1900

自助晚餐? 地点:武汉大学湖滨食堂

 

注:如遇特殊情况以上议程可能或作调整。

  

 

 

论 文 摘 要 汇 编

 

  

第一单元 社会变迁史中的闲暇时间

论文题目

休闲时间机制的人类学解读:

维克多?特纳学术思想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

黄金葵(首都体育学院)

摘要

本文旨在通过回顾评析美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的重要学术思想对休闲文化支撑理论进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从人类学角度看,休闲时间的三种形态分别是作为物质存在的休闲时间,作为社会规范的休闲时间,以及作为精神信仰的休闲时间。(2)工作时间与休闲时间的互补关系在本质上可以表述为结构性与阈限性的关系。(3)作为人类社会重要阈限功能的休闲时间机制,其终极目的在于促进社会平等与维系社会流动。结论指出,原本任意的、无隐喻性的自然景观当叠加了反映规律性人类休闲实践活动的时间机制后,便转换成寓意丰富、动态进程的社会戏剧式的休闲文化景观。因此,休闲时间机制对休闲文化景观的构成与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休闲时间;存在的;规范的;信仰的;阈限

 

论文题目

怀旧经济及休闲意义初探

作者简介

谢域培(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

目前针对怀旧的研究不多,现有的研究主要是从文学、心理学、文化、营销学等角度切入的,鲜有关于“怀旧经济”的研究,另外许多学者常常将怀旧与怀古混为一谈,本文初步探讨了怀旧经济的定义、基本属性以及在休闲方面的重要意义等。

关键词

怀旧;怀旧经济;怀古;休闲

 

论文题目

当代社会中的休息与休息权——休闲问题的法学镜像

作者简介

黄镇(华南理工大学)

摘要

在当代社会,休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关乎个人生理发展的行为,更深层次的休息,是关乎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关系,休息权则是与休息相关的社会关系的集中体现。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美学等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休息”“休闲”“闲暇”等类似概念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与意义。而法学作为一门规范学科,更加关注作为一项权利内容的“休息”如何通过规范的方式取得并实现。这是一个社会现象的不同方面,“休闲问题的法学镜像”即是通过法学的视角和方法来研究这一社会现象。这意味着要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提炼,使休息权成为适格的法学研究对象。为进一步完善休息权的实现机制寻找合理的切入点。

关键词

当代社会;休息;休息权;法学

 

论文题目

自由价值:休闲商品化及其价值形态演变的逻辑归宿

作者简介

吴文新(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与休闲研究所)

摘要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休闲的商品化具有剩余时间和剩余财富的消费必要性,而消费的前提是交换或购买。作为商品,休闲的使用价值众所周知,这也是其得以发展的基本原因,而其价值则是由与劳动力价值相对立的社会剩余劳动时间(剩余价值)所决定;休闲的价值经历了交换价值——(货币化为)价格——(纳入社会消费轨道而转化为资本增殖的手段)资本——利润(资本的增殖本身,剩余价值)的不同形态,但是最终,在社会生产关系变革的基础上,社会剩余劳动时间从资产阶级的独占中解放出来而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可共享的社会自由时间,休闲的价值便从利润即剩余价值转化为自由价值,从而实现了休闲商品化的历史性蜕变,其价值和使用价值融合为一即自由价值,休闲回归其自由本质。劳动异化是休闲异化的最深刻根源,而休闲的商品化进而资本化是其异化的直接根源,休闲异化也是休闲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分化并对立的直接产物;根除劳动异化,克服休闲的商品化,消除休闲作为商品的二因素的对立,是消灭休闲异化、使之回归自由本质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休闲;商品化;资本化;剩余价值;自由价值

 

论文题目

照明方式的变革与中国传统昼-夜时间生活的近代转型——以晚清温州煤油灯的普及为例

作者简介

孙邦金(温州大学)

摘要

火光所照之处,驱散了夜晚的黑暗,为人类创造文明的进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照明技术的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可谓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近代以来,中国城乡照明经历了从菜油灯、点蜡烛、烧竹篾到煤油灯,继而再从煤油灯到电灯的技术革命。这一照明技术的革命,是近代中国努力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之潮流的一个组成部分,其普及推广过程中饱含了近代中国城市与乡村在接受西方工业文明与生活方式洗礼时的多重消息。我们仅以煤油灯在晚清以来温州的传入、推广与普及为微观例证,就可以看出近代照明方式变革对于中国传统城乡社会有着多重影响:它用最简单、直接和广泛的方式影响了国人的中西文化观,祛魅了国人对夜晚时间的传统观念,放松了传统社会政治制度对民众平日里夜晚时间的严厉管控,有力地促进了夜间生产与生活的蓬勃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它与钟表时间一起为昼—夜不息的现代生活方式的形成准备了新的昼-夜社会时间观,悄然却显著地改变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式的昼-夜时间生活的深层结构。

关键词

照明方式;煤油灯;昼-夜时间;社会时间结构;

夜间生产与生活

 

论文题目

超越限制的休闲——先唐文学所表现的仙界休闲娱乐方式研究

作者简介

朱立新(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

摘要

“仙”是长生不死之人,他们的生命长度和休闲时间均近乎无限。本文以先唐文学作品描述为材料依据,研究人们想象中仙界的休闲娱乐,梳理出周游、美食、弈棋、赏乐、求欢、施法六种主要方式,它们是人在摆脱死亡恐惧之后,追求生理需要、情感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满足的体现。

关键词

超越限制;休闲;仙界

 

论文题目

中国古代城市广场功能嬗变研究

作者简介

司艳宇(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广场自在原始社会后期产生以来,就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舞台而客观记录和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程度。本文以城市广场为视角,以时间发展为轴线,分析了我国广场的类型、活动内容的演变。并从其演变中总结出特点及规律。广场自身演变上:广场空间结构由最初的部落中心向多中心、多区域发展;广场形式由最初的完全封闭向半封闭到完全开放的大众娱乐转变;广场功能由最初的宗教祭祀发展到政治教化再到大众娱乐的转变;宋代是中国古代城市广场发展的重要转折期。广场活动内容上:氏族部落时期的宗教祭祀为主;进入阶级社会逐渐植入宗教和政治活动的元素;宋以后的活动内容倾向于大众化;明清时期的活动一方面逐渐向政治和皇权集中倾向加强,另一方面则出现以天桥为载体的民间娱乐活动的迅速普及推广。

关键词

 

 

论文题目

消费社会视域下的休闲与时间

作者简介

王国富(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

休闲表明人摆脱劳动时间限制的自由发展追求,但消费社会视域下的休闲却仍然表现出明显的物化的特征,休闲的自由时间并没有真正摆脱劳动时间的束缚,而是表现为劳动时间的产物或延续,表明休闲没有摆脱资本逻辑的掌控。真正的休闲不仅要摆脱资本逻辑的掌控,而且应当消除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的单纯对立,努力实现主体自由时间与内在精神空间的关联和转换,确立自由时间在主体意识层面的积极的内容建构,促使休闲成为表征主体个性存在特征的现实领域。

关键词

消费社会;休闲;资本逻辑;时间

 

论文题目

从休闲与生活品质的原始模本谈“中国梦”:

以七里坪为例

作者简介

池心言(南京师范大学)

摘要

本文以大胆的理论创新,运用多学科、多方法、多视觉建立休闲理论模型分析框架,提升其内核并用于对应当今社会问题。

  1. 休闲是一组自然与宗教的符号,其甲骨文与铭文含义的内核理论是,在中国文化中把它称为“干支”、“建木”,记录天文与宗教构建,西方称“生命之树”。这一原始文化象喻人类繁衍生息仰仗于树荫庇护,被视作宇宙正能量传输放射处。
  2. 休闲的天命观。古语“休养生息......仰合于天心。”古人按照“居中而生”的指导思想,认为“天地中央”是休息调养,繁殖人口的最高品质人居环境。经典范式有以北斗斗口为天心坐标定位的三星堆。
  3. 休闲的和平理念。古语“许其修睦,因以罢兵,庶几休养生息。”表现了休闲是人类追求和平、吉庆、福禄、文雅、安闲的生存方式。
  4. 休闲品质的原始模本。七里坪遗址是古人以北斗七星为参照坐标勘定为“天地中央”,其特征是立庙供奉“12地支”天文干支,以七蛇为图腾。
  5. 休闲与中国梦的关系。“中央之国”拓展了“居中而生”的休闲文化,深化为“居中而治”,造福全人类的思想,追逐“中国梦”可理解为探索和谐善美的人居环境,积累休闲文化资本的过程。

七里坪休闲遗址重建的意义。是充实和提升休闲文化的内容和质量,作为一个展示人类历史发展不能也不应缺席的重要存在空间,并应成为一个持久的发展战略,唤醒世界古老民族的中国梦,提供人类宗教血缘辨析资源,引导人类协调共同祖先认同应对民族宗教冲突。

关键词

休闲;甲骨文;七里坪;天地中央;中央之国

 

论文题目

休闲研究中的时间:几个相关概念的辨析及逻辑关系

作者简介

宁泽群(北京联合大学)

摘要

休闲学科的建立取决于休闲研究的科学体系的建立,而这种建立的基础在于基本概念的科学界定和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这种基础研究的功能犹如搭建一座建筑的基本框架模型。闲暇时间是休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但从一些现有研究对这一核心概念的使用上,却反映了不同学者对其内涵理解的歧义性,这是不利于建立休闲研究的科学规范的。本文试图对这一核心概念进行重新的解读,根据几个相关概念的逻辑联系,来探讨闲暇时间的科学界定问题。

关键词

 

 


第二单元 闲暇时间与公共休闲服务

论文题目

Leisure and Economic Efficiency:

A Panel Analysis in OECD Countries

作者简介

魏翔(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摘要

Economists most time, if not all, deri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from activities engaged in during the working time, instead of the leisure time. Sociologists, on the other hand argue that the leisure time has a dual role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n that it not only acts as a substitute to working time but can also improve production efficiency through its effects on affecting individuals’ self-development. Using empirical data from nineteen OECD countries the paper finds that: leisure time is nonlinearly associated with economic efficiency, which is defined as GDP per capita per work hour. The leisure time which, despite playing a negative role in economic efficiency at the beginning, turns out to enhance economic efficiency as economy development proceeds.

关键词

 

 

论文题目

四化同步引领下的休闲产业发展浅析

作者简介

袁力;蒋斌(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

摘要

党的十八大提出“四化同步”以来,社会经济全面发展,尤其是对产业综合性强的旅游休闲业促进作用日益明显,这有利于国家经济战略的良性发展。当前,成都正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双加速’时期,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最根本的就是要转入“四化同步”的科学发展路径。成都作为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旅游休闲产业也将得以提升,但在休闲产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产业之间相互带动,我们要通过对“四化同步”深入分析结合成都市实际,总结经验得出结论,为成都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做出贡献,以“旅游梦、休闲梦、成都梦”助推实现中国梦。

关键词

四化同步;旅游休闲;统筹推进;成都实践

 

论文题目

南京下关区城市公共休闲设施规划研究

作者简介

段卫国等(江苏省宿迁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

休闲产业与休闲活动将成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民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有关部门在《休闲绿皮书》、《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都有了较明确的产业规划导向,但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往往忽略了与休闲活动相关的空间载体的系统规划,导致城市提供的休闲设施难以令市民满意。目前与居民活动相关的休闲设施的规划大都分布在城市各层面规划或其它专项规划中,尚缺乏系统的公共休闲设施专项规划的技术规范和实践。

关键词

公共休闲设施;休闲活动;休闲设施分类

 

论文题目

土地开发型村庄的休闲性质——“公共性”的衰退

作者简介

耿羽;王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摘要

村民的休闲,需放在村庄中看。土地开发型村庄,公共娱乐虽兴盛,但休闲性质却从“公共性”向“私人性”转变,曾经“嵌入”村庄的休闲出现了“脱嵌”。土地开发过程中,村庄实体仍在,村庄仍需要在公共规范的指导下定分止争、分配土地利益,但村庄“公共性”已经先行衰退。土地开发不仅会削弱既有的村庄“公共性”,也可以重塑新的村庄“公共性”,但当前基层政府和村干部大多回避重塑环节。

关键词

土地开发;休闲;公共性;公共规范;土地利益

 

论文题目

临沂市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简介

许汝贞(临沂大学商学院)

摘要

休闲旅游是以游览、休闲为主要方式的旅游。本文通过分析临沂市发展休闲旅游的现状,结合当地著名的休闲旅游景区,研究发现临沂市休闲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发展水平不高,制约因素较多,市场尚不健全,旅游安全问题,景区管理人员缺乏、服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因此,临沂市休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政府部门应该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企业需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管理水平、树立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游客和服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文明参与旅游。媒体通过宣传使社会形成休闲旅游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临沂市;休闲旅游;现状;问题;对策

 

论文题目

旅游产品组合性开发视角下的茶文化休闲研究——法国红酒庄园对综合型茶庄园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陈刚(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摘要

本文提出了法国葡萄酒庄园与茶庄园在作业模式、文化传播、旅游功能方面的相通点,提出茶庄园引入葡萄酒庄园模式的思路,并为茶庄园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茶庄园;葡萄酒庄园;组合旅游;庄园模式

 

 

论文题目

闲暇时间视角下我国城镇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研究——基于北京市的调查

作者简介

程遂营;白荞祯(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摘要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开始由以解决温饱为主的生存型社会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转变,由此带来大众休闲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作为满足大众休闲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公共休闲服务供给就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以及我国国情的复杂性,基本公共休闲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并逐步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突出问题之一。文章基于闲暇时间利用这个视角,通过问卷发放对北京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的供给现状、居民使用情况及其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实地调研。调查发现,在性别、年龄、收入、职业等不同群体间,北京市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等现象;非均等化服务出现的原因既有政策、规划等因素,也有资金、空间等的制约。北京市在我国城镇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北京市为突破口,结合城镇经济发展实际,探索基本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路径,不仅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显著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公共休闲服务;均等化;城镇;问卷调查法;北京

 

 

第三单元 闲暇时间分配与利用

论文题目

闲暇时间视角下我国国民阅读新探索——以开封市为例

作者简介

常少丹等(河南大学)

摘要

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休闲方式被人们采用,阅读也作为一种休闲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据目前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民近年来纸质图书阅读量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没有太大提升。本文就此现象提出两个假设,一是各种新兴阅读方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我国国民阅读纸质书的份额,二是公共阅读设施供给不足。此外,我国当前对阅读的调查研究一般只局限于纸质或电子书阅读这两种方式,而对通过其他的媒介来获取书本知识的方式的研究还不够。本文以开封市市民为调查对象,以现阶段出现的几种常用的获取书本知识的阅读方式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获得比较完备的市民学习书本知识的现状,探讨影响其阅读的各种因素,对以上两种假设加以验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引导我国国民的阅读休闲。

关键词

闲暇;阅读;听书;开封市

 

论文题目

大学生休闲时间利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柯文静(武夷学院商学院)

摘要

为了探讨当代大学生休闲时间利用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选取部分高校300名大学生调查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分析大学生休闲时间利用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年龄、年级、专业类别、锻炼时间、事情的重要性排列与当代大学生休闲时间利用行为呈显著的正相关;(2)年级、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当代大学生休闲时间利用行为呈显著的负相关;(3)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居住地、政治面貌、规避安全的方式与当代大学生休闲时间利用行为无关。大学生休闲时间的利用还受到较多阻碍,严重制约了大学生德育健康的发展。本文旨在对我国大学生关于休闲阻碍和改善大学生休闲文化方面提供理论指导和相关建议,保障我国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

休闲时间;影响因素;政策建议;大学生

 

论文题目

《引导学生管理闲暇时间与自觉培养特长与个性的策略》提要——以广东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课题“城乡结合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为例

作者简介

洪少敏(汕头市渔洲中学教研室)

摘要

当前,中学生的闲暇时间日益增多,这为他们提供良好的闲暇生活的契机,但数量增加并没有使学生闲暇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本文主要以笔者主持的省级课题“城乡结合部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培养的实践策略研究”课题实施为例,阐述引导学生管理闲暇时间与自觉培养特长与个性的策略。主要策略有:一、在活动中树立自我管理闲暇时间的意识。二、在实践中培养自我管理闲暇时间的能力。三、在沟通中创造自我管理闲暇时间的途径。四、培养高效率利用的技能技巧,弥补自我管理的缺陷。

关键词

闲暇时间策略;意识;管理;途径;技巧

 

论文题目

生活服务业农民工的闲暇生活研究——基于南京市生活服务业农民工的实证调查

作者简介

董文超(山东省建设发展研究院)

摘要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闲暇”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投以了极大的关注。但目前国内在农民工的闲暇生活这一领域研究较为欠缺,这是本文所要关注的主要话题。

在中国的城市化和现代化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进城市,农民工已成为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庞大群体,而且这一群体的数目还将会继续增加。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大背景下,对农民工闲暇生活的研究,将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地把握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社会互动等方面,使社会更加关注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本文主要通过对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南京市生活服务行业农民工的闲暇生活方式进行实证调查,对该地区服务业农民工闲暇生活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寻服务业农民工闲暇生活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闲暇生活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有利于生活服务业农民工构建合理健康的闲暇生活方式的若干建议。此研究对于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完善,城市建设以及城乡生活方式的融合和统一有促进作用,能够为我国有关部门制定及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生活服务业;农民工;闲暇生活

 

论文题目

中国中产阶层的闲暇生活方式研究

作者简介

张璨(上海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

随着逐步加深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社会被拉入了一场消费革命中。休闲时间已不再作为自由支配的时间而存在,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具有“有效支付能力”和“空闲时间”的中产阶层正逐步培养自我有组织的闲暇生活方式。本文基于2008年中国家庭动态调查的上海数据,通过收入中产、职业中产和学历中产三个维度划分出中产阶层群体,比较其与非中产阶层的闲暇时间利用情况,试图探讨中产阶层闲暇活动方式的特征及其背后的差异动机。研究发现,中产阶层已经形成相对统一的闲暇生活方式,闲暇生活具有阶层化特点。相比于非中产阶层,中产阶层在闲暇时间有着更为活跃和丰富的闲暇生活,更愿意从事享乐型、发展型、品味型的消费。

关键词

中产阶层;闲暇生活;阶层化;差异动机

 

论文题目

居民闲暇活动的时空特征与公共空间建设:以F老旧街区为例

作者简介

良警宇;仲兴(中央民族大学社会学系)

摘要

通过对居住在F老旧街区居民日常活动路径及其时空特征的调查研究,本文分析了其休闲活动的时间、空间和内容;从年龄、性别、职业、家庭结构等四方面比较了其日常活动、特别是闲暇活动的差异状况。研究发现,F老旧街区居民的日常生活规律性强,用于休闲娱乐的时间和需求相似,活动空间范围有限,其休闲活动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职业差异以及不同家庭结构中的老年人日常活动的差异性都较为明显。结合对该街区居民公共空间利用状况的分析,本研究对该老旧街区的公共空间规划和建设提出了初步建议。

关键词

闲暇活动;时空特征;公共文化服务;老旧街区

 

论文题目

闲暇时间:社会管理的迫切性

作者简介

马惠娣(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

摘要

闲暇时间是工业化进程中被人关注到的社会现象。作为一个概念的提出始自马克思和恩格斯。

爱因斯坦曾计算:人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睡觉和吃喝拉撒;工作时间的总和大概仅有13年;而闲暇时间大约有17年。

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曾说:“醒着时的闲暇时间远远多于工作时间”,因此 “科学、合理地运用闲暇时间是人类永久性的问题”。

十九世纪后叶,先期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开始了对闲暇时间的研究——试图通过对闲暇时间分配的研究,揭示国民生活实态、生活质量、生活结构,进而将闲暇时间纳入社会管理的范畴。

二十世纪初叶,闲暇时间纳入了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二战”后,闲暇时间成为一个学术领域,成为研究社会、经济和生活质量的一种方法体系。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生活时间分配的调查研究更加重视。特别是在北美和欧洲,生活时间的研究所涉猎的问题也越来越广泛,比如:市场外劳动(家务、公益活动)、照料活动(孩子、老人)、无酬劳动的估价、性别差异、家庭问题、公共服务政策、文化资本建设的问题。凸显了闲暇时间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研究这一问题的紧迫性。

本文在缕析闲暇时间研究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人们为什么关注闲暇时间、闲暇时间孕育怎样的资源和财富、闲暇时间应以什么样的形态呈现、闲暇时间社会管理的现实意义等问题。

关键词

闲暇时间 无形财富 社会管理

 

论文题目

普遍有闲时代下“拼养”现象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李婧(首都体育学院)

摘要

拼”字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时尚字符,拼吃、拼玩、拼单、拼车……。在“拼团时代”,不仅体现了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也折射了闲暇时间的利用。对此,“拼养”现象的出现尤可佐证。拼养,就是几个家庭可以“拼”着养孩子:目前,一方面,“自己跟自己玩”是独生子女的本领,也是一种无奈;另一方面,“独二代”令不少父母变为“孩奴”,尤其周末,几乎48小时都花在了孩子身上,颇显几分无奈。所以,由几对父母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将几家孩子来集中起来,由其中一对父母轮流照看,这样不仅孩子有伴玩了,父母也就有休闲时光了。如此巧获闲暇时间的聪明做法在印证了闲暇时间难能可贵的同时,也向时代诉说着“闲暇时间是人类永久性的问题”。

关键词

闲暇时间;拼养;家庭休闲

 

论文题目

闲暇的社会属性——对1200名居民闲暇生活的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

易茜(上海大学)

摘要

不同的阶层由于其所占有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不同而趋向于选择不同的闲暇方式。作为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一部分,闲暇生活其实也体现了一种阶层的品味和需求。本研究通过对1200名不同职业的城市居民的闲暇时间和活动选择的分析,探讨了闲暇生活的社会属性问题,得出如下结论:在闲暇时间上,性别间的差异并不明显,但家务劳动时间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在不同收入水平群体之间的差异也不明显;在闲暇活动的选择上,不同职业群体之间在选择闲暇活动类型上存在阶层差别。结论显示尽管在闲暇时间上相差无几,但是具体到闲暇活动上则体现出社会阶层赋予闲暇的这一社会属性。

关键词

闲暇时间;闲暇活动;社会阶层;职业群体

 

论文题目

苏州城乡一体化对居民闲暇时间的影响

作者简介

韩振武;姜晓春(苏州卫生职业技术社科部)

摘要

苏州地区三十年前提出城乡一体发展后,大致经历了乡村工业带动小城镇发展、政府主导的开发区扩张及积极的城市化战略三个阶段,现在是全国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地区。从苏州近三十年的经验观察,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生态功能区的经济补偿有助于居民更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生活质量。而农村的工业化既给村民增加了收入,同时也导致了环境污染,生活质量下降。农民集中居住式市民化、农村信息化则可能相对剥夺农民的闲暇时间,增加其生活压力。国家治理现代化应该借鉴道并行而不相悖的中庸精神,不应把共同富裕作为唯一标准,应尊重公民的自组织,允许部分居民保留其小康的传统生活方式,留得住乡愁。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应从供给主导式转向需求主导式,避免误入现代化的陷阱。把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传承历史、绿色低碳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全过程。城市规划要由扩张性规划加快转向限定城市边界、优化空间结构的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开发边界、开发强度和保护性空间。

关键词

城乡一体化;闲暇时间;苏州

 

论文题目

阶层分化、消费竞争与农村老年人闲暇——基于浙江金村实地调查

作者简介

魏程琳(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金村农民在市场经济中迅速崛起并发生深刻的阶层分化。物质消费档次和闲暇圈子成为人们阶层、身份、品位和面子的表达符号,并进一步演化为“二次分化”的隐蔽机制。在青年家庭中,由消费期待与支付能力之间的张力引发的地位焦虑,经由代际关系分散转移到父代家庭。为了支持子代家庭的体面维持和地位改善,父代家庭自愿地进行自我闲暇剥削,金村从事卖菜、帮工、念经的中老年妇女就是这一群体的代表,与中上层家庭构成的有闲阶层相对应,金村出现了一个无闲阶层。村落社会中的经济生活分层经由闲暇圈子机制生产出文化交往分层,进一步将同一村落的村民区隔开来。

关键词

阶层分化;农村老年人闲暇;消费竞争;代际支持;闲暇剥削

 

论文题目

中国老年人闲暇时间研究对退休政策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丽(南开大学)

摘要

根据建国以来中国老年人闲暇时间的年龄结构、内容分布的分析,探讨国内经济发展、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目标已经实现、居民生活方式转变、退休文化变迁等方面对中国退休制度改革产生的影响和意义。根据中国和日本、欧美国家老年人闲暇时间的时间分配、主要内容的分析,探讨日本、欧美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后构建积极、健康、充满活力的老龄、高龄社会,充分开发老年人人力资源,缓解人口机会窗口关闭后,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提供政策保障和社区照顾的方式,满足老年人对闲暇时间的多样化、多层次、多元性需求,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目标。以此为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和改革退休制度提供借鉴。本文主要通过对老年人闲暇时间的时间段、内容分布的研究,结合中国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逐渐进入老龄社会的人口现状,综合探讨闲暇时间的实现方式对退休制度改革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

 

 

论文题目

昆明市高校大学生闲暇时间利用调查研究

作者简介

马英等(昆明学院旅游学院)

摘要

2014年,网络上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时间都去哪了”。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多,如何更好地利用闲暇时间,在闲暇中提升自己的生活品质,提高人们的幸福感,最终实现人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普遍关注的话题。为此,本课题组结合自身实际,选取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选择了昆明市4所著名的本科院校为调查对象,按照性别、文理科、年级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其目的在于了解大学生闲暇时间活动考虑的因素、闲暇时间的分布情况、闲暇时间对象、闲暇时间利用及闲暇时间满意度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好自己的闲暇时间。

关键词

昆明市高校;大学生;闲暇时间利用;对比研究

 

论文题目

基于社会角色的闲暇时间管理

作者简介

王涛锴(河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系)

摘要

从社会角色的角度考察闲暇时间与人的关系,一方面,通常着眼于个人或群体的职业、年龄、性别以及阶层等地位类型。然而,另一方面由日常生活入手,则可以发现“无业游民”和“有家有业”者、“事业有成”和“一事无成”等话语背后,潜藏着民众对休闲的一些观念和认识,即某些社会角色不应存在休闲权,同时休闲对生活安定还可能带来许多消极影响。鉴于此,休闲生活的安排,尤其是闲暇时间的管理,就成为社会角色获得身份认同的内容之一。

不过,闲暇时间的私人性、闲暇时间的灵活性,又往往要求休闲者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生活情趣。近世中国的社会精英对此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本文又通过对清代、民国名人如李渔、张潮、梁实秋和林语堂等典型人物的个案观察,试图梳理和总结文人这一社会角色的闲暇时间管理经验及其身份认同。

关键词

社会角色;日常话语;闲暇时间管理;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