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2014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会议纪实

主题:“社会变革中的闲暇时间研究”

(魏翔、张亚晨根据会议记录整理)

 

会议时间 2014-07-12

会议地点: 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109教室

参会人数:39

1. 开幕式—魏翔主持

魏翔:今年年会的主题是“社会变革中的闲暇时间研究”,各位学者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相信各位已经关注到,不管在经济学领域的期刊(如,AER)还是社会学领域的期刊(如,ASE),近几年都发表了关于时间配置的文章,这些文章也引发了国内学者对时间利用和社会进步等相关议题的广泛讨论。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各位学界同仁莅临会场来共同讨论这样一个议题。

2. 冯长根教授致辞

各位同仁、各位代表、朋友们:

大家好。

2014-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如期在武汉大学美丽的东湖湖畔召开。尽管会议筹备时间较短,但是有来自全国各地近50人报名、或提交了论文。作为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闲暇经济研究中心精心、周到地组织了这次会议。副校长朱佩芬教授、也是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可见她对会议的支持与高度重视。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的主管单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尚智丛教授在繁忙的事务与教学中抽暇出席会议,在此向他们表示致谢。

还要感谢与会的诸位代表,向大会提交了论文,阐发了你们对大会主题的理解,用你们的智慧和学识来支持、推进中国休闲研究。

今年年会主题是:“社会变革中的闲暇时间研究”。那么什么是闲暇时间?闲暇时间的价值在哪里?在普遍有闲的社会中,闲暇时间意味着什么?生活(生命)时间的哲学意义是什么?闲暇时间与创造有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我看到这个题目后所想到的问题。

我们经常会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在人类进步史上,关于珍惜时间的人文故事不胜枚举。马克思曾说:“任何节约,归根到底是时间的节约……就是能力发展的地盘。”可见时间的价值,时间对于人的成长、人的成才、人的抱负所给予的一种伟大力量。

爱因斯坦曾概括两句话:“工作和休息是走向成功之路的阶梯,珍惜时间是有所建树的重要条件。”

“炸药之父”诺贝尔是我崇拜的科学家之一,他一生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55种,其中仅炸药专利就达129种。作为发明家、科学家,他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用于了造福于人类的各项发明创造。他用有限的时间,创造了时间的永恒性、无限性,展示了时间的魅力。

十几年前,我在一次获奖会上,道出了我的心声:“珍惜如火的青春”,即珍视时间,在务实求真的科学研究中,实现人生的价值。后来就以“珍惜如火的青春”为标题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这篇文章。

人们对待时间的态度,特别是对待闲暇时间的态度也许有差异,但是“惜时如金”所产生的共鸣是相通的。时间是世界上最客观、公平、公正、公明的资源。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是偏私,给任何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也正因为如此,恩格斯说: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是的,我们已进入“普遍有闲的社会”, 时间的增多,不仅改变我们的生活、行为、心理,同时,也挑战着我们的生活、行为、心理。毋庸置疑,当下,人们对闲暇时间分配与利用存在许多误区,在某种程度上也正制约着社会创造和生活质量。基于此,凸显了这次会议所讨论主题的现实意义。

我注意到,本次会议提交的论文多视角地研究了现实生活中闲暇时间的理论与应用问题,既有理论的阐释,也有个案的调查报告;既有对某项政策的反思,也有中、外比较中的启迪。这些研究成果是有价值的。

遗憾的是,科技界参与的人较少,也缺少这方面的论文,大概这个问题还没有引起相关部门和学者们的重视,值得我们反思。

今后,我们的研究应一如既往地坚持“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生活,关注休闲生活中的文化取向”;坚持学术植根于社会、生活、民众之中,透视社会现实和基层民众中的各种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于光远语)。希望我们的研究水准不断提升,我们的科研选题更富有时代意义。

我因今天晚班飞机去美国,马上乘1040分的高铁回北京,所以,很遗憾不能全程分享大家的科研成果。

祝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祝各位同仁在交流与沟通中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

谢谢大家。

3. 尚智丛教授致辞

尊敬的冯主席、各位代表: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14年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我首先代表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向本次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向来自各地的学者、代表表示衷心的欢迎,也向承办此次会议的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的会务人员表示感谢。

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从2002年举办至今已经进行了12届,在历次会议里面,许多著名的思想家、社会学家关注并参与了这个论坛,如、于光远、成思危、龚育之、王文章、孙小礼等。各位大家都曾在我们这个学术年会上发表过重要的思想,应该说他们奠定了中国休闲研究的基础。

休闲哲学探讨的是关于如何获得身心的健康和自由发展的一门学问,应该说是一门生活的哲学,那么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自身能力的提升使得闲暇时间也相应增多,实现了人类摆脱各种束缚,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进步。自然辩证法这门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级学科,是研究人与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关系的哲学。在科学技术进步的时代里面,人类所获得的更多的休闲时间是由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因此休闲的问题也是自然辩证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今天,我们要从理论上更多的探讨人类的本质、劳动的本质、休闲的本质,认识科学技术与劳动、休闲的关系,在实践上来讲,我们要更多的来探讨生活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什么是体面而尊严的生活这样的一些问题。这些研究对于我们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小康的社会都是有积极意义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这样一个学术年会,汇集我们各位的研究成果,把问题推向更深一层。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是在2006年决定成立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在过去的时间里面,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在于光远、成思危、龚育之、孙小礼等前辈的带领下,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研究队伍,凝聚了相当的力量和研究成果,而且也参与了许多的国际交流,具备了一定的影响。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在过去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先进学术团体的评选中三次获得此荣誉。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社会变革中的闲暇时间研究”,这个主题我觉得非常切合当前我们的社会现实,希望有更多学者来关注休闲这一社会现象,对他进行更宽阔的多方面的研究,在哲学、社会学、经济学等领域对旅游问题、时间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也承担起学者在推进社会建设中的责任。

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4. 专题讨论(论文发言顺序)

首都体育学院——黄金葵

湖北理工学院华中休闲文化研究中心——谢域培

华南理工大学——黄镇

河南大学——张野

山东大学——吴文新

河南大学——司艳宇

辽宁大学——王国富

江苏师范大学——张玉勤

北京联合大学——宁泽群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魏翔

江苏省宿迁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段卫国

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耿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陈刚

河南大学——程遂营;白荞祯

河南大学——常少丹

上海大学——张璨

中央民族大学——良警宇;仲兴

昆明学院——马英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社科部——韩振武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魏程琳

江苏师范大学——梅良勇

1) “社会变迁史中的闲暇时间”论文提问与点评 评论人:吴文新

今天上午的演讲内容很丰富。

首先,黄金葵老师从人类学角度对休闲进行解读,我认为论文后半部分对我国的休假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具有一定意义的,但是由于时间原因没有说完。前半部分从人类学角度把休闲时间的几种形态进行划分,还有相关关系的结构,其理论性还是非常强的,给我们很多的启发。

谢域培老师,怀旧经济让我联想到一个问题,怀旧从某种意义上理解是传统的复活,在现实意义上,就是传统文化里面有一些休闲活动,我们将它复活。另外一种意义就是,如果我不能进行这种活动的话,我就可以通过概念的形式进行回忆、回想、假象,比如说读一些古代的书,这种体验也是间接的体验。这种通过从传统文化中提炼休闲活动对于增加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儿童的休闲活动是非常有价值的,希望做实业的谢老师能够继续开发,使传统文化能够活起来,这是很有意义的。

黄镇老师,从法学角度研究休闲问题,在休闲学界比较新颖,研究的并不多。我看过一本书,叫《休闲权益论》,是从法学、权益的角度。你这篇文章中休闲权等不等于休息权,这是一个问题。研究休闲的人一般认为休息是一种相对笨重的恢复性活动,而休闲是一种个性化的自我完善以及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追求自我发展的活动,所以单纯把他理解为休息可否?我们通常讲权益主要是休闲权,不讲休息权。国际休闲宪章里面也提到休闲权,我们国家的法律并没有专门对这个问题做过立法,但是劳动合同法等涉及劳动的法律很多,这需要规范一下。

张野老师和司艳宇老师,这是程遂营老师率领的团队,主要研究中国古代休闲的,主要是一些规律性的东西。这一点其实是非常好的,也正契合我国目前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趋势。中国古代的官员休假制度,他是官员是上层社会,如果将其大众化,是不是对我们现代,对我们国家构建休假制度有一些启发意义。这其中也提到“串休制”,我们现在也在借鉴西方的一些东西,我想我们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休假制度。

中国特色的休假制度与西方是有一定区别的,因为首先中国的人口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所以由此我就想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现在人保部的延迟退休已经开始执行,这个办法我们休闲学界没有人反对这个提议,好像我们休闲学界比较边缘化,在国家正统的学术界没有地位,国家智囊团中好像没有研究这一方面的,希望相关老师以后向国家智囊团中发展一下,争取让官方政策多听取我们的意见,延迟退休问题的讨论还是很有意义。

河南大学司艳宇老师,中国古代城市广场研究对我们现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广场建设、公园规划具有一定的启示,是不是还是应该体现出中国特色?把中国传统的优势挖掘出来,中国古代的一些小的玩意都有文化底蕴,如泥人张等等。我们现在好像过多照搬西方大而全的东西,全国各个城市建设太过雷同,没有文化的体现,因此我们应该将中国古人的智慧在现代城市的建设中发扬光大,这篇文章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值得去深入研究推广。

王国富老师的文章,总体观点上我认为还是可以的。但我对题目有些疑问,消费社会视域下的休闲和时间,这用的是澳大利亚的消费社会理论,所以这篇文章是用这个理论来研究休闲和时间问题还是将休闲和时间问题放在消费社会这个现实的社会背景中来进行研究?我现在有点搞不清消费社会是一个理论还是现实的社会?观点上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是用理论研究这个休闲和时间,这是一个方法,和我的文章中用马克思的理论进行研究有相似之处,但是我认为澳大利亚方面的理论并没有超越马克思,其理论非常具有思辨性,我觉得两种理论可以对比进行研究,我们私下可以进行交流。

张玉勤老师是研究美学的,休闲美学的书我也拜读过,对休闲有深入的研究。而林语堂是我们搞中国休闲研究不可绕开的一个人,他的书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他给我们指导的休闲的路径是生命化的,是让人的生命处于一种休闲的状态中,生命化、世俗化、日常化,有的人把休闲阳春白雪化,其实是大众没有意识到,其实中国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讲到的在世上磨练心性,换句话来讲,叫洒扫应对皆通玄,玄是一种状态,日常生活中处于的一种自由自在的状态,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洒脱的一种状态。所以今天许多老师讲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休闲都非常有意义,另外,我提一种观点,张老师提到休闲是一种感觉、情境和体验,这是林语堂本身的观点还是您从中读出来的?我一直认为休闲其实不仅仅是一种

感觉和体验,他是一种状态和境界,一种生命状态和一种精神的境界,不是只要从事休闲活动就是休闲,而一定要有一种境界,因为没有一种境界自身的潜能可能就很难发掘出来。按照马克思的说法,高级的休闲应该是发展人的,必须要有一种境界出来,这个问题是可以再挖一挖的。

宁泽群老师的文章,宁老师是休闲学界的老前辈,一直致力于休闲学基本理论的建设,涉及到休闲学的学科建设问题,因为目前高校中休闲学科建设一直没有建立起来,只有浙江大学有休闲学的博士点,但是不是一级学科。我想休闲学能够作为一级学科的话肯定会有一些规范性的东西,概念等逻辑关系。我们现在看学界对休闲时间、休闲概念好像是百家争鸣,但实际上是一种规范的混乱,因为很多人用的是西方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方法,非常乱。但就是没有基本的理论对其进行支撑,以供大家在一个规范的框架下进行延伸,去进行跨学科具体研究,这也就对各位在场的老师提出了一个学科建设的任务,能不能形成一个学派,同时这些学派是建立在休闲哲学研究规范的基础之上,有本体论的基础和方法论的框架,一种学科范式。在这样一种范式下形成一个流派,各个具体科学都可以展开,这对我们来说任重道远,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研究中为此做一些努力。

谢谢大家。

2) “社会变迁史中的闲暇时间”论文提问与点评 评论人:尚智丛

第二个单元主要讨论的是一些现实问题,这是非常好的。我觉得休闲就应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同时来推进。理论角度在第一单元已经做过探讨,虽然我们目前休闲学的理论体系不是很完善,但是我们会一起努力将它向前推进。同时,我们也将这样的认识贯穿到实践中去,推进我们国家的休闲研究和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单元五位学者交流中,魏翔老师讨论了欧美国家的休闲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这对我们的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这是从宏观角度的探讨。

段卫国老师探讨了南京下关区的休闲设施的建设,这对我们国家休闲设施的规划设置是非常有价值的。

耿羽和王会两位老师关于土地开发的论文,再有陈刚老师关于茶文化、茶庄园的建设等 问题,以及最后一位发言人白荞祯基于北京的调查写的这篇文章,我觉得这些宏观和微观的案例,都对我们休闲的推进起了非常好的作用。

下面从我的角度,说一下我考虑的问题以及对休闲的看法,我觉得在人类社会形成以来,劳动创造价值,这是我们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都同意的观点,那么休闲这一点,不但在于恢复人自身的这种能力,更重要的在于它实现了人的价值,休闲与劳动是同样重要不可或缺的。换句话说,除了奴隶以外,凡是自由人,拥有独立人格的人,从独立那天起,劳动的同时也就享有休闲的权利。我觉得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所获得的休闲会更多,休闲活动的内容会更丰富,这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的能力,我们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分工的细化,在早期农民的劳动相对简单,工业化时期的分工就更为细化,分工的细化导致我们的劳动局限在一个非常狭窄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人们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但是,人的发展并不是单向的发展,所以马克思所倡导的全面的发展,就是在劳动之外,我们要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价值,除了分工增强自己的劳动能力以外,靠的就是休闲。

所以,这个学科做理论的探讨、做现实的分析时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在未来的时间里面休闲业会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领域,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它,公共管理的学者也会投入到这种研究中。再一个我觉得休闲本身也是一种创造,在休闲活动中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出来。未来的休闲研究是多方面的,所以我认为每年坚持开这种学术交流年会非常有必要。

3) “闲暇时间与公共休闲服务”论文提问与点评 评论人:程遂营

今天下午的四个报告存在几个共同特点,一个是都是实证研究,第二个是报告中都有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的结合,还有一个就是报告以同学完成为主,这是非常可贵的。在研究过程中间,这四个议题本身都非常有意义。第一个调查中,我们是不是与西方相比,在阅读量上与西方存在较大差距,我觉得不一定是这样的,很可能是阅读方式的变化,只是我们不太关注,以往休闲研究中的阅读我们比较关注纸质的阅读,所以这一次扩大了范围。但是这个调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局限在开封市进行,开封这个城市是属于三线城市,所以不一定具有代表性,但是这个调查对于我们在闲暇时间利用的某个方面会带来一定的启发。

张璨同学,中产阶级的这个研究比较有代表性也比较全面,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这一阶层都是引领休闲的主要的群体,这个群体将会觉得整个国家的休闲特点,所以也就最具有代表性,张璨同学从中的许多发现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三个仲兴博士对于老街的研究,以往来说比较多的从旅游的角度进行研究,实际上,我认为,街区最主要的利用的群体是当地的居民,所以这个课题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进行研究式非常有意义的,在我们国家从南方到北方对城市中的老街的关注度是比较大的,所以我希望仲兴博士有时间将研究结果与我们分享。

马英老师带领的本科生进行的调查,涉及面比较宽泛,我觉得现代大学生的时间比较多的花费在网络上,特别是手机的应用,占据了大学生更多的闲暇时间。这里有一个疑问,什么样的学习能够与休闲联系起来,什么样的学习又是任务性的学习,我觉得这个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深入下去。在这四个议题中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方面新的问题,闲暇时间的利用方式是非常丰富的,有丰富研究方法值得去开拓,闲暇时间的利用在我们中国目前的阶段需要去引导和培训。

4) “闲暇时间分配与利用”论文提问与点评 评论人:陈刚

下面我就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对今天下午的三篇论文的感想。

第一篇是韩振武老师的,讲得一件事情是我们都所熟知的,从建国以来城市建设中压榨农民补充城市的这样一个现象,到现在我们也不能否认我们的政府是一个榨取型的政府。虽然中央提出建设服务型社会,实质上就是从榨取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演变,所以韩老师提出的从以前偏向一方到双方平等是一个比较前沿的话题,虽然在现实中说的和做得还是有差距。论文里面提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汽车进入家庭对休闲公共空间扰动的问题,好多东西并不是因为总量太多而产生问题,而是我们在管理方面不够精细化、透明化且存在歧视,比如歧视方面,公车的停放和道路通行权的问题,占用大量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休闲等候时间,这一方面的研究会引起社会的共鸣,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魏程琳博士讲的阶层分化和消费竞争的问题,这个问题刚才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感想,令我脊背发凉的不仅仅是消费竞争和面子竞争的事情,而是基因竞争的这个问题,老一代人愿意牺牲自己的闲暇时间来帮助子女获得基本的面子和所谓的社区活动参与权,从而不被边缘化,但是如果说,即便是上一代牺牲了所谓的闲暇时间,也不足以弥补家庭的基本的消费,就变成了基因的竞争,即儿子找不到媳妇,而不仅仅是有没有房子的问题。在江浙一带乡村,存在很多30多岁大龄青年找不到媳妇,也存在一些“拼妻”的现象,如果这篇文章再引入基因竞争,可能会更具有爆发力。因为这一问题,一下就从量的积累发展到一个拐点,这样政府就不得不重视起来。

梅良勇教授提到的孔子的休闲思想和当代价值,我在这块感觉比较共鸣的就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思想与道家庄子的思想有些相似之处,将自己放到自然环境中,在自然中游历,尽量减少功利主义等等,在旅游中就是减少前导性的想法,而是将自己融入自然中,触手是景。

5. 论文颁奖

1) 当代社会中的休息与休息权——休闲问题的法学镜像

黄镇(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2) 土地开发型村庄的休闲性质——“公共性”的衰退

耿羽 王会(福建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3) 阶层分化、消费竞争与农村老年人闲暇——基于浙江金村实地调查

魏程琳(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4) 闲暇的社会属性——对1200名居民闲暇生活的实证研究

易茜(上海大学)

5) 苏州城乡一体化对居民闲暇时间的影响

韩振武 姜晓春(苏州卫生职业学院技术社科部、)

6) 自由价值:休闲商品化及其价值形态演变的逻辑归宿

吴文新(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文化与休闲研究所)

马惠娣老师对黄镇、耿羽、王会三位作者的论文点评:

首先,他们提交了完整的论文。最重要的是,该二文,均有”问题意识“,关注到现实生活中出现的热点问题和实际问题。尤其黄镇的文章开辟了法学研究的新视角,具有新意。而国民休息权问题亟待政府政策和法律的认真对点。正如作者自己所言:“这意味着要在当代社会背景下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提炼,使休息权成为适格的法学研究对象。为进一步完善休息权的实现机制寻找合理的切入点。”我个人认为,这为法学的人性化研究开拓了新路,也彰显了法学应有的特质。

耿羽、王会的文章关注到:土地开发中的休闲性质从“公共性”向“私人性”转变,曾经“嵌入”村庄的休闲出现了“脱嵌”。土地开发过程中,村庄实体仍在,村庄仍需要在公共规范的指导下定分止争、分配土地利益,但村庄“公共性”已经先行衰退。作者认为:土地开发不仅会削弱既有的村庄“公共性”,也可以重塑新的村庄“公共性”,但当前基层政府和村干部大多回避重塑环节。

6. 会议总结 发言人:宁泽群

宁泽群:总的来说,这次年会有几个特点,在一个明确的主题下,我们进行了多样化的探讨,特别是不同学科对休闲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社会学、法学、历史学、哲学、文化艺术、公共管理等等。这样对于丰富学科研究领域和研究深度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另外,此次的研讨较以前更推进一步的是,通过刚才获奖的作者的内容来看,也显示了多学科研究的未来趋势。不再是简单的从描述性的角度来说明休闲的情况,而是开始挖掘背后的一些缘由,这种研究方式目前是与国际相衔接的,所以,我们已经能够从社会责任角度提出一些问题,而不是简单的现象描述,粉饰现实。这是一个研究者科学命题的最重要的东西,这完全出自于责任心和研究兴趣,这才是自由的艺术。

7. 会议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