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不平等的世界:社会学面对的新挑战

——第18届国际社会学大会纪要

 

马惠娣

 

日本,横滨国际和平会议场——这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会展中心,正张开它的臂膀迎接来自全世界数千名社会学学者到这里交流、对话。

2014713-19日,第十八届国际社会学大会在这里举行。会议主题确定为“不平等的世界:社会学面对的新挑战”。历时四年的筹备,学者们精心创作的成果正在这里接受检验。

           

                                   第十八届国际社会学大会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一如以往的会议风格,硕大的会场坐满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主席台依然如故地简朴、简约、简单,没有标语、没有横幅、没有鲜花。舞台的侧边设主持人讲台,舞台中央设一主题演讲者的讲台。

国际社会学协会主席、日本社会学协会主席、横滨市长致辞(由人代为宣读)依次简短进行。

下届大会的主办地加拿大多伦多市代表表示了对承办19届国际社会学大会的信心和承诺;简要介绍了加拿大和多伦多的概况,希望四年以后,与大家再次聚会。

依然,遵循国际社会学大会开幕式的风格,开幕式上展示了举办地国家的民族艺术表演。三位年轻日本艺术家以鼓、笛子、钢琴三种乐器,独奏或合奏了不同的曲目,杂糅古典与时尚、现代与传统、民族与世界、浪漫与幽默、简约与丰富、虚幻与现实、炽热与激情等多重要素为一体。三个人的演出,竟传递出“轰轰烈烈、大气磅礴”之势,得到了近6000名与会代表的热烈反响。

 

开幕式的重头戏——大会主题报告,本届大会主席——迈克尔·布若沃伊,英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学派的缔造者,公共社会学的主要倡导者,其著作《垄断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变化》一书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传播。在17届国际社会学大会上当选主席(2010 - 2014)。

他首先告诉大家,这届会议参与人数为历届之最,达6000人,来自120个国家。而日本另有5500名社会学学者出席会议。日本社会学协会为筹备这次会议作了大量认真与细致的工作,为每个与会者提供了便利与有效的服务。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致以真诚的谢意。

他还说,过去的四年,国际社会学协会又有了新的发展,其中发达国家会员增长速度最高,其次是第二世界国家,而第三世界国家的会员增速为最低。由这个数据作为开端,他激情四射地演讲了“不平等世界:社会学面对的挑战”这个主题。

他说:社会学者以其敏锐的意识,关注到社会转换带给这个世界的不平等,因此,世界社会学协会不能、也不应该缺席对不平等问题的讨论与对话,这一直是这个协会和学科坚守的传统;通过这个舞台,将以我们独特的学术条件,以知识和道德力量的礼仪形式欢度社会学界的“世界杯”(当时“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在巴西举行)。以理性、多元、跨学科面对当今世界最为复杂的问题,并迎接“不平等世界”带给我们的挑战,用学者的道义和责任保护社会平等和人类生活。

他回顾了人类近30年的历史,指出了战争、暴力、贫穷、霸权的现象仍充斥着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他特别回顾了“人类新千年目标”的各项议程,并不无遗憾的说,许多目标不仅没有实现,而且有些问题依然严峻,诸如女性问题、青年问题、种族问题、外来务工者、种族歧视、区域不平等等问题。这是人类社会生活环境面对的问题,而自然生态环境也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诸如: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等。他指出,不平等现象是一个十分复杂和盘根错节的问题,因此,社会学者应以学术的和专业的视角参与这个讨论。令人高兴的是国际社会学协会所属的55个专业委员会和24个联络工作委员会所属的6000名与会者,将用智慧和理性剖析“不平等的世界”,并为之“寻医问药”。

迈克尔·布若沃伊主席的演讲长达一小时,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他在演讲过程中充满激情,充满真知灼见,充满幽默,吸引全场6000与会者静静聆听。

 

55个专业研究委员会,在“不平等的世界:社会学面对的挑战”主题下,从各自专业角度加以讨论。

这些委员会探讨的话题辐射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包括:经济、军事、政治、法律、医疗、心理、文化艺术、体育、农业、灾害、社会保障、城乡和区域发展等,还有针对社会学学科理论和学科史展开的讨论,可谓是包罗万象。

其中涉及的不少热点话题和研究进展对中国社会学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经济与社会委员会讨论了南南关系和全球不平等格局等主题;教育社会学委员会就教育中的不平等问题,以及各国家各地区不同的教育不平等模式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种族主义、民族主义和民族关系委员会讨论了关于归属感和身份认同的研究挑战,尤其强调在理论和方法层面上的批判性参与等;老龄化社会学委员会围绕人口老龄化展开,讨论了四种民主模式中老年人工作和照料责任的划分等问题;法律社会学委员会讨论了灾难应对的相关法律和法律服务等;社会学理论委员会探讨了娱乐、休闲、体育和市民社会等话题。此外,大会还设有休闲社会学、武装部队和冲突解决、区域和城市发展社会学、政治社会学、概念和术语分析、异化理论和研究、社会阶层和社会运动、社会学逻辑和方法论、艺术社会学、社会控制论、青年社会学、劳工运动等多个专业委员会,从各自的专业角度探讨了当前全球社会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趋势。

 

休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共计有22个主题进行讨论。这些主题包括:针对不平等世界中休闲问题的全球反思;动荡时期的休闲、文化与艺术;休闲与生活质量;休闲与家庭之间的相互支持关系;全球化时代的女性、休闲与性别政治;休闲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应对全球流动性和相互依赖性增强、不平等泛化时代的新挑战;情绪在跨性别和代际间休闲实践的正当性问题;东亚地区的休闲、资本市场和国家;多维度的休闲;全球环境恶化——基于休闲和旅游业的角度;休闲和不平等性的再生产;不平等世界中的休闲和教育;在当前的不平等世界中直面 “休闲文化”的终结;当代日本文化与家庭生活中休闲的地位;儿童与休闲——交叉的不平等;休闲作为青年集体流动性和寻求平等的机构;精神和肉体在恢复身体健康方面的同等地位——基于休闲学的方法;休闲与老年人健康;不平等世界中的休闲与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振兴休闲学的未来;等等。

以上这些议题,充分反映 出本次休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员针对休闲问题进行了跨学科性的研讨,不仅在休闲学内部各分支领域间彼此交织,而且在“不平等的世界”这一大会主题之下,将不同学科视野纳入讨论范畴;不仅贡献出休闲学对于不平等这一世界性热点议题的独特理论方法和批判角度,还呈现出了该问题的复杂性和立体性。

不平等是解决我们这个时代诸多棘手难题的最大阻碍。今日世界之所以充满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是因为少数人所进行的大量而快速的财富积累,导致了全球数以万计人的财产被剥夺、陷入贫困、被社会排斥。尽管没有任何一个社会能够避免这种历史进程,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自20世纪以来,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三十年间,社会两极化已经在各种因素合力作用下大大加重了,包括不宽容的体制、战争、人为或自然灾害,以及对致力于捍卫公共服务价值的社会组织的忽视、降级乃至遣散。没有任何一个社会机构或社会现象能免受全球不平等浪潮的冲击。

休闲,作为一个对于人类生活至关重要的社会现象,首当其冲承受着不平等的影响。但是休闲的核心却应当被予以重视,因为它蕴含了重要的人生目标,它不同于金钱和权力,休闲是人们用以达到理想生活水准的途径。此外,休闲与其他社会领域和现象在深层次上是互联互通、彼此交织的,比如:教育、儿童、青年、老龄化、家庭、女性、工作、志愿服务、移民、社群凝聚力和民族关系、城市化、环境、科学技术、健康和幸福、生活质量、媒体和通讯、社会转型、体育、旅游、文化以及艺术等。“针对不平等世界中休闲问题的全球反思”这一话题,反映的就是在全球视野下,对于面临不平等挑战的休闲模式和实践的一种追问和思考。

由于本次大会在日本横滨召开,所以一些议题的设置突出了地区特色,更多地关注到了日本、东亚乃至亚洲地区发展面临的社会学问题。其中一个议题是“东亚地区的休闲、资本市场和国家”。该议题关注的焦点是在东亚地区(日本、中国、中国台湾、韩国等)快速发展、高度工业化的资本市场和辛勤工作型社会的背景下,与休闲和国家政策之间的关系问题。其目的在于促进地理空间上的均衡对话,比较东亚不同地区与国家间休闲发展轨迹的异同。所涉及的方面包括:“发展型国家”的工业拜物教;针对休闲追求自上而下的社会规划;以及对土著居民、草根阶层和休闲商品化浪潮对休闲活动的冲击等诸多方面的反思;本地化休闲在工业时代和后工业时代文化和法律体制环境中逐渐消失的现状;“现代化的”休闲观念与形式的输入。这一议题所收纳的论文,大都考虑了东亚相对较长的工作时间和其他社会经济与文化限制对休闲的独特影响。

除了各分委员会的内部会议外,本次大会还设置了跨委员会的综合会议。这种设置为社会学各分支领域间的跨学科讨论提供了宝贵契机。

比如“休闲社会学专业委员会”与“沟通、知识和文化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了题为“在当前的不平等世界中直面‘休闲文化’的终结”的讨论。在过去的百年间,休闲在西方工业社会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并成为了大众现象。J·杜马扎迪尔认为休闲是现代文明的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机器时代的诉求之中,但同时却与这一时代的身体和道德约束相背离。

休闲活动是一个当代文化中享有成就特权的领域;休闲的价值——“休闲文化”,或者用M·沃芬斯坦的话来说“趣味道德”——是休闲生活中最广为传播而富有吸引力的组成部分,尽管社会不平等在休闲活动中是一直存在的。但是,在西方社会的“富裕时代”(大概在19501990年间)结束之后,一方面,新的情况诸如经济危机、更广泛的贫穷等情况陆续出现,使得人们拥有的休闲权利不断弱化;另一方面,新媒体为包括底层人民在内的社会大众提供了更多机遇,创造了人们可以亲身获得的休闲机会,比如电影、电视剧和电子游戏等。在上述情形之下,该议题要求对休闲文化作出重新反思,鼓励与会者思考:休闲在当今社会的大众文化中是否还是最广泛、最有吸引力的组成部分,休闲在当代社会生活和文化视域中究竟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在“动荡时期的休闲、文化与艺术”一组的讨论中:大家十分关注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可以说,就像2008年经济危机一样,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加速同样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在价值观、行为方式、经济发展模式等各方面,实现社会文化的重大转向。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每个部分都需要进行转变。其中,当代休闲需要进行的最重要的转变之一,将会是减少搭乘路面或空中交通工具的出行旅游。浪费和过度消耗稀缺能源的严峻问题,将为消费主义和疯狂购物拉响警钟。

上述这些变化也会对艺术和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出行旅游的衰退会直接冲击到旅游业和机动车行业。人们会在离家更近的地方享受自己的休闲时光和假期。休闲的本地化趋势将振兴本土文化和艺术的发展,并将在新技术的辅助下迈向更加虚拟化的休闲体验。艺术在引领当代社会批判与促进社会变革方面将会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参加了这一主题的讨论,并在会上作了“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休闲价值谱系”的演讲。文中指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休闲”二字意喻深刻,表达了中国文化传统中处理人与自然、与生活、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哲学理念。休闲价值的独特在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和渗透到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中,并成为传统中国人的一种生存智慧。中国正在崛起,我们不但能输出“中国制造”,亦能让世界倾听中国文化的声音,感受中国文化的力量——那就是让全世界都理解并体察到中国文化中“静”与“礼”的传统。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当下许多中国人已被“贪欲”与“浮躁”所控制。尤其不能忘记“万里长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因此,笔者呼吁:文化自觉,当由“平凡琐屑之事”做起。

 

大会期间,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组织了“中国学术日”,主题关注“中国的改革和社会转型”。 “中国学术日”为三个部分:中国的改革和社会治理、社会转型和结构变迁、社会转型和社会流动。多位中国学者在会上发言。笔者还注意到,此次会议中国参会学者相对以往较多,也有一部分人是自费前往,这可能与日本是中国的近邻有关系。

大会最后一天,各专业委员会召开了工作会议。国际休闲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主席和司库等人分别介绍了过去四年所开展的各项工作,汇报了委员会资金的募集和使用情况。中国青年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的杨耐便得到了会议的部分资助。会上还选举了新一届领导成员,印度的穆迪先生继续担任该委员会主席,选举加拿大翠德大学、英国利兹大学、匈牙利塞格德大学三名学者为副主席,马惠娣等十余人当选执委。

经国际休闲社会学研究委员会推荐,英国帕尔格雷夫·麦克米伦出版社与马惠娣洽谈了学术著作出版事宜。

 

横滨国际和平会展中心,为亚洲之最,不仅因为建筑规模庞大,也因为经常组织和展出各种大型、权威的会议和展览而闻名遐迩,这里有现代设施齐备的会场,有超级干净的餐饮处、卫生间、休息室,同时也有高效、精细、周到、亲切的服务。

作为大会地方组织者,日本社会学协会可谓精打细算会议经费的每一分钱,与以往两届不同,大会不提供免费的资料打印、不提供茶歇等,虽然让大家感到了“抠门”,但也让人看到日本人的精细与节俭。

笔者已连续七年出席国际社会学协会各类学术会议,与以往一样,在每一个不同的举办地,每一个承办的地方组织都精心组织,都高度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及时传递各种信息;在主题选定方面可见国际社会学组织学术领导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批判意识;而在征集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每个作者充裕的准备时间,保证了会议的庄重性、严肃性和论文的学术质量;在会议举办期间提供的高效、有序、简单、节俭等软件设施服务也令每一个与会者感到温馨。由日本社会学协会承办的这届会议也秉承了这个组织的一贯传统,受到了来自全世界大多学者的赞扬。

我们也期待着中国社会学界承担一次这样的国际会议,让中国的社会学成果接受世界同行的检验。由此也传递出中国学术声音。

马惠娣,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 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2011级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