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中国休闲学在他的目光下一路走来

——怀念于光远先生

 

秋寒叶落雁南飞,碧水长天鹤不归。

苍翠青松山岩立,奇绝逸峰挂天垂。

 

中国休闲学奠基者于光远先生于2013926日凌晨342分在北京医院谢世,享年98周岁。

于光远,生于191575日,上海市人,1936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委副主任,第十二、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哲学家、经济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学问家、社会活动家,是中国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最重要的推动者之一。

他学养深厚、人格高尚,视思想与写作为终生享受;喜欢独立思考,长于哲学方法,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追求思想创新,自称望家发起家。凭着他的睿智、胆识、敏锐,常常云人所未云,发人所未发。对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文化学、科技发展战略、文学作品等几十个领域都有独到的贡献,涉猎范围之多、之广在中国的学者中还不多见。

他的人生原则是:独立思考,自成一家。独立思考:即目不随人视,耳不随人听,口不随人语,鼻不随人息。自成一家:即要刻苦专研,不做思想懒汉。承认自己所说是一家之言,无垄断真理之意,要向别人学习和争鸣。

他的学术深深植根于社会、生活,常常犀利地透视社会现实和基层民众中的各种热点问题、焦点问题、难点问题;他强调:我们的研究工作不应该限于一般的、抽象的思辨,而是要去作特殊的、具体的研究,向着实践的方向前进,直到实践生活中显示出这种研究的重要意义。

他一生出版了约有2000万字的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哲学论文演讲和笔记》、《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探索》(1-7卷)、《我的教育思想》、《碎思录》、《文革中的我》、《于光远短论集1977-2001》、《论普遍有闲的社会》、《我亲历的那次历史大转折》、《窗外的石榴花》等。

30余年来,由他创立了自然辩证法、国土经济学、发展战略学、技术经济学、未来学等几十个新兴学科。

休闲学是他晚年对中国学术界作出的又一贡献,成为中国休闲学的缔造者和奠基者。以下是自1995年以来,他所参与的休闲活动和发表的文章的概述。

19955月在中国实施每周五天工作制后,他于当年的7月在北京成立了休闲文化研究小组,组织各界人士开展对这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的研究。此后,他的家里常常成为讨论休闲问题的集会场所。

19957月在庆贺他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的会议上,他提议由我主持一个哲学咖啡屋,他希望中国的学人像巴黎人那样坐在巴黎左岸,喝咖啡谈哲学、谈科学、谈艺术,相互碰撞思想火花。

1996年他发表了长文论普遍有闲的社会,指出:争取有闲是生产的根本目的之一。闲暇时间的长短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同步的。从现在看将来,如果闲的时间能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增加,闲的地位还可以进一步提高。这是未来社会高速发展的道路。同年四月在北京他组织了休闲文化研讨会,凭借他的学术与社会影响力,该研讨会吸引了首都理论界、新闻界、学术界众多人士。

1997年,他亲自成立玩的俱乐部,亲自组织踏青与郊游活动。

1998年,他发表题为休闲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一文,指出:关于休闲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问题,我想从社会主义的立场上讲一个道理,搞社会主义为的是什么?说到底还不是为了全体社会成员生活过得愉快。我们提倡艰苦奋斗,但苦不是目的,苦是为了乐。现实的、可以使人们快乐的事,我们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没有理由忽视。

1999年,他参加了西方休闲研究译丛(第一套)的编委会工作,并亲自主持与云南人民出版社联袂召开的第一次编委会,在他的影响下成思危、龚育之均在百忙之中莅临。

1999年春,我随他去河北燕郊,在车中他与我谈到了休闲哲学问题。他问我,中外哲学史中是否有对休闲的论述?还问我,休闲在人类文化史中居于什么样的地位?是否有人做这方面的研究?他认为哲学是方法论和认识论,是学问的核心,同样适用于休闲研究。

200098日,他出席了中国首届休闲产业国际论坛,并在会上作了重要的讲话。他指出:休闲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的提高,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有些人只看到开展休闲业带来的经济利益,而不研究休闲本身,比如说,假日经济,不多讲如何使人过好假日的生活,那么发展休闲产业的基础就不牢。

2000年五一之后,他看到了旅游井喷的场面,在一次会议期间,他对我说,旅游问题是需要认真关注的,因为,旅游不仅具有经济性,而且具有文化性,还是现代生活中的一种休闲方式。他当即提出写旅游词典,许多条目就是在那次饭桌上边想边提出的。后来他又对条目框架做了多次修改。

2001年,他为广东一家企业题字:玩是人生的根本需要之一,要玩得有文化,要有玩的文化,要研究玩的学术,掌握玩的技术,发展玩的艺术。

200210月,他出席中国首届休闲与社会进步年会,并在会上呼吁人们要学会玩,玩中会蕴育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他的影响下,时任国家旅游局局长的韩克华,科技部副部长韩德乾,外交部大使陈鲁直,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马俊如,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孔德涌,时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文章,时任文化部教科司司长童明康等均出席了会议。

2003年初,在他的影响和关照下,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休闲研究中心。

2003年,时任世界休闲组织秘书长Dr.Gerald Konyon先生亲自到于老家中拜访了他。

200312月,他亲赴海南博鳌参加并主持了首届中华麻将论坛暨公开赛,并在会上指出:把麻将用于赌博,乃人的问题,而非麻将之过。把赌博现象归罪于麻将,显然是人在逃避责任,是我们的智慧出了问题,是我们的创造力远远不够。值得人们很好地反思。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世界麻将组织,他担任了首届主席。

20043月,他出席我国公众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状况的调查课题评审会议。在会上,他提出:闲暇时间,属于时间的范畴,在当代社会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时间问题,既是经济问题,也是哲学问题、科技问题、艺术问题。

20046月,他出席“2004-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生年会,并作休闲的理论与实践的主题演讲。在他的感召力下,原宣传部部长朱厚泽,原全国政协秘书长朱训,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吴明瑜,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北京大学孙小礼教授,中央党校沈宝祥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何伟教授,中国文化研究所刘梦溪教授等出席会议。

200410月,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新著《论普遍有闲的社会,收录了他自20世纪70年代末所发表的与休闲相关的论文与文章。

20051月,出席“‘中国学人休闲研究丛书出版暨学术座谈会,他在发言中指出:休闲是我们这个时代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关乎构筑健康、科学、积极的生活方式,关乎全体国民素质的提高,关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最大最大的字眼,因为社会生产力这个大字眼相联。既要重视有文化地休闲消遣,使之对社会的进步起积极作用,又要注意克服消极的填充闲暇的方式。所以我们应多管事。这次会上,他向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提出召开一个流行歌曲歌词的文化批评的学术研讨会,他认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很特别,值得研究文化的人关注。

2005年休闲年会以休闲与城市为主题在浙江江山市举行,他在书面发言中指出:建议在关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到生活方式的研究,尤其是现代社会中的生活方式应具有多方面的文化要素。

2005816日,他为江苏教育出版社《闲暇教育》一书作序,其中写道:我个人的经历说明,闲暇时间是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第二课堂,而且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课堂,可以在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任何方面。学会珍惜,并有效、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你就拥有多方面发展自己的能力,你就一定会有丰富而充实的人生。反之,利用不好,闲暇时间也会加害于你,轻则使你虚度人生、碌碌无为;重则使你误入歧途,害人害己。这就是闲暇的辩证法

20065月,由他破题,我们共同完成了《休闲·游戏·麻将》一书,11月,由文化艺术出版社正式出版。他为这本书所写的序言有这样一段话:闲暇时间多了,我们干什么?这是时代的大课题。当年马克思、恩格斯对此有很多深刻的论述,认为社会发展、社会享用和社会活动的全面性都取决于时间的节省。一切节约都是时间的节约,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因而,利用时间问题是一个极其高级的问题。

2006年底,在他的影响和努力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批准成立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

2007年,他出席在密云召开的以休闲与媒体为主题的论坛时指出:媒体如何关注休闲与休闲经济问题,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特别是媒体如何帮助政府与老百姓认识休闲的价值,认识休闲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认识由休闲生活的增多而引起的社会关系和产业结构的变革等。这些对于媒体来说既是新的课题、新的挑战,也是新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2007年,他为休闲年会题写书面发言,指出:“休闲研究在中国也有10多年的历史了,也出了很多的成果,涌现出了很多人才,开展了许多工作,已经具备了必要的条件。我想,我们应该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努力,特别是在形成和培育休闲研究中国学派上下功夫。”

2007314日,他躺在病床上建议我主编一本有关休闲研究的杂志,最好是图文并茂,体现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文风和内容最好活泼一点、轻松一点、悠闲一点。除了必要的论文外,还可以开辟域外采风休闲趣事风景线幽默故事等方面的栏目。出游游记、休闲生活、名人专访等等都可以反映进来。他还说:我可以帮你设计栏目,我帮你邀请一些人写他们的休闲生活。我和龚育之都是你先采访的对象……我知道现在的协会和研究院都缺少经费的支持,但是大家可以共同努力,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创办一个专业刊物,用来发表大家的成果。我现在的身体和精力虽然都不如以前好了,但是我还愿意为休闲研究刊物做工作。

2007129日我到他家,他若有所思地对我说:今天是一二·青年运动72周年,我特别忧虑当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身体状况。这个群体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热情,但压力也大,很多人不注意平日的体育锻炼。小马,你要关注这个现象。

2008年,他在休闲年会的书面发言中指出:国计民生不仅要关心人民大众的疾苦问题,也包括关心他们的休闲生活问题。现在闲暇时间多了,我们干什么,怎么干?这是时代的大课题。

20088月,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于光远马惠娣十年对话:关于休闲学10个基本问题》一书,书稿完成后,他有几点想法,并在序言中写道: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休闲在传承文化方面一定有独特的价值。我们确信中华民族的休闲理念有优于其他民族文化的特质在其中,需要认真梳理,不能因近现代以来休闲的没落而抛弃她。当然,对此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要妄自尊大。另外,我建议,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时,也应包括中国人的休闲智慧和休闲价值观以及由此创造的艺术形式。

20098月,他为休闲年会题字:关注国计民生中的休闲,关注休闲中的人文关怀。

200910月,他以94岁的高龄出席了他人生最后的一次国际会议(国际休闲社会学研究委员会中期会议暨2009-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他亲自到会,并与全体代表合影。在会上他的的发言由秘书胡冀燕完成。发言指出:我曾长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职务,也长期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我以为,社会科学自诞生以来,就在不断地吸收各个学科门类的营养,形成了开放性、跨学科性、包容性等学科特点,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它的研究方法。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国际社会学协会就成立了休闲研究委员会,不难看出社会学对新生事物敏感捕捉的能力,也不难看出休闲问题之于当今社会的重要意义。

2010年,我每次去他的家里,他都会带我走向大厅中的书报柜前,翻两本杂志给我看。他告诉我说,听说XX杂志办不下去了,你到天津跑一跑,接下来把它办成《休闲专刊》,休闲研究需要一个园地。就在那一年,不知他说了多少次这件事。然而,我却没当回事,当然,也没有能力办这件事。现在想来,不仅对不住于老,也辜负了他的一片心意。至今,我的内心总是隐隐地痛。

2011年,由于身体原因,他未能亲自为休闲年会题写讲稿。征得他本人同意,选取了《休闲·游戏·麻将》一书中的片段,作为会议的书面发言。这段话是这样的:休闲的价值不言而喻,没有闲,人的自然成长都有问题。中国的文化传统是强调休闲的,我特别欣赏《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意思是说,人的心灵要保持清净,而不要旁骛太多,没了章法和智慧。因为,人一忙就容易乱,头脑不清醒;人一忙也容易烦,心情不能和平;人一忙就容易肤浅,不能研究问题,不能冷静认真思考;人一忙就容易只顾眼前,不能高瞻远瞩。

20111029日上午北京医院,我对他说:休闲年会将在峨眉山召开,你去吗?他摇摇头。你想对参加会议的代表说点什么?他又摇摇头。

2012年,他为休闲年会书写书面发言,指出:休闲这一社会文化现象,以及休闲与社会进步的关系值得理论界、学术界、教育界以及政府部门认真研究、认真对待。

近些年随着年龄增高,他的身体每况愈下,坐轮椅、走天下开始成为奢望,而他老人家却开始了坐轮椅、走社区,进而思索北京市民的休闲生活。考察了解平民的休闲生活,并希望理论联系实际,做具体的研究。每次去社区,他的观察都很仔细。他注意到一位梳长辫子的中年女性经常在这里打乒乓球。他嘱我找这位女同志了解一下,她是否下岗了?还有什么业余爱好?闲暇时间都怎么分配等等……”

休闲研究在中国的研究常常遭人指责。一些人认为这是对资产阶级生活情调的青睐,是自由化的回潮。即使在学界,也把休闲当成是对吃喝玩乐的眷顾。文化大革命遗留的意识形态时常利用多种场合向休闲研究发难。是他不惧冷言恶语,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依据,声张休闲研究的文化意义、时代意义与社会进步意义。这些都记录在《论普遍有闲的社会》一书中。

近一年,于老的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渐差,一般情况下,主要通过小黑板进行交流。但是的他的思维非常清晰,记忆力也很好,比如,他跟我聊起他的妹夫早年在盐城新四军任政委,名叫施光华,小名叫荣涛……也记着我家的地址,曾在我家吃过饺子……

2012年初于老住进医院,210日上午我去看望他时,在小黑板上写下:文化部批准成立中国休闲文化研究会,请您担任名誉理事长,他看过微笑着。春节期间探望他,我在小黑板上写下一行字:过年大家都忙疯了!看过又笑了,问我:为什么”……

201279日上午,北京医院。到病房时,于老正醒着。跟他打招呼时,他睁大眼睛、点点头。随后给他展示《于光远休闲思想文献回顾》小册子,他一直看着。我又在小黑板上写下于光远休闲思想文献回顾几个大字,他专注地看着。

20121225日下午,北京医院。于老的精神不错,我在黑板上写下了“2012年休闲年会开得很好,他仔细地看过,点了点头。我接着又写了小非非已考取了美国康奈尔大学数学系,你高兴吧?他仔细地看了一遍,似乎个别的地方没有看明白,就又看了看,而后点点头。

201375日下午4-5点,北京医院。是于老98岁生日,我给于老带来贺寿字幅,上面书写:大壑空幽瘦松高洁,莽原弘阔碧水清扬。当即粘贴在病房的墙壁上。

2013822日下午4点至5点,北京医院。我取签证回来的路上,转道来看于老。于老安详地躺在病床上,看似在沉睡,呼吸均匀,体温正常,床边垂吊的尿液袋有少许尿液。护工小张贴着于老的耳朵大声说:于老,马大姐来看你了。没有什么反应,小张又试着喊了一遍,于老没有像往常一样,睁开眼睛、微笑一下。这是我与于老的最后一面!

他曾为自己写过墓志铭,自命是一个大玩学家,开玩笑地说:我死后,在我的墓碑上可以写上这么几个字:大玩学家于光远与我们永别了。他走了,我们还是要玩。这正是于光远希望人们做的事情

于光远将去拜会老朋友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们将在香槟酒、爱情诗、高雅音乐的陪伴下继续讨论发展生产力、剩余价值、全面自由地发展人,也一定会继续讨论人、生活、休闲的问题。

在我与于光远交往的25年间,我认为,他是有人文关怀的经济学家,是力避空谈的哲学家,是具有超人魅力和影响力的社会活动家,是深知百年树人的教育家,是不从众、不跟风、不唯上、不唯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既懂自然科学、又懂人文科学的学问家,是独辟蹊径、文理兼备的文学家,是善于反思而自觉的儒将,是以独立思考、只服从真理为座右铭的知识分子,是没有官场意识的高级别政府官员。

值先生远行之际,拟绝句 与恩师告别:秋寒叶落雁南飞,碧水长天鹤不归。苍翠青松山岩立,奇绝逸峰挂天垂。

 

另附:

王治国先生撰挽联:

天赐奇才二科北斗铁笔留世寰;明德通玄八字箴言后学继君来。

刘世定作诗:

百载春秋,几多风雨,几多探求。忆故园烽火,少年赴义;文坛毁落,国土沉忧。理尚真诠,思崇独立,劫后深知事未休。重启蒙,欲百科兴盛,横纵自由。胸中固有壑丘,论学问何须弄权谋。且直行正道,无心蛇委;开怀世事,谈笑中流。万里行程,千篇著述,或短或长任评勾。绩长在,大时空视野,更见鸿筹。


 

 

写于2013929

 

此处“绝句”非中国古典诗词体例,是“诀绝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