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2015-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

论文摘要选编

 

 

科技时代:馅饼与陷阱之察
——马克思“劳工异化”思想的再学习

马惠娣

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

[摘要]: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通过大量的社会调查与观察,发现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中的“劳工异化”,并由此出发对人、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思考。

如今,世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这是当代科技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就科技进步对人类所产生的影响来说,无异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一方面,它推进了人类的文明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在挑战着人性,和以新的形式异化人。

互联网使每一个人能以“个体”的形式采取全球行动,这是这个时代的新新事物。多亏了互联网和这个扁平的世界平台,个人被赋予了强大的力量。对此我们深信不疑。

但是,科技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让人进“天堂”,亦可让人入“地狱”。科技时代的“馅饼”和“陷阱”提出了哪些休闲哲学和社会学问题?需要学者清醒的认知和未雨绸缪的预见。本文以休闲社会学为基础做学理层面的质疑与思考。

 

休闲教育:青少年自由全面发展的必修课

刘海春   吴之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休闲教育,在西方国家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是人“成为人”的过程,是青少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需要,对青少年的身心个性完满、社会关系和谐、精神家园构建具有重要价值。在青少年的成长境况中,闲暇时间的充裕和休闲生活的贫困形成对照,休闲教育也长期存在缺位和错位现象,阻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因此,要明确休闲教育的实践目标和理想,从战略定位、理念转变、体系完善方面探索休闲教育的实现路径,促进青少年的自由全面发展。

[关键词]:青少年;休闲;休闲教育;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大学生现代人格建构

舒婷婷

(南京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南京 210023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建构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主要有个人主义膨胀,社会责任感缺失;工具理性思维明显,传统人文素养不足;物欲化倾向突出,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淡薄等。马克思倡导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建立在个体主观自觉、自愿、自主基础上,摆脱了功利性的拥有欲支配与专业性奴役,可以成为大学生现代人格建构有力的理论参照。以此为理论镜鉴,大学生的现代人格建构需要强化主体意识,把握发展本质,进行系统设计,不断创新探索。 

[关键词]: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现代人格;系统设计

 

 

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及其对自由全面发展人的启示

李元旭

(阜阳师范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30071

[摘要]: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对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特征开展了深入批判,并对未来做出了超越性谋划。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尽管有其局限性和不足,但对于自由全面发展人仍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马尔库塞;单向度理论;自由全面发展人

 

 

劳动与休闲的逻辑关系

——基于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解读

颜军  王菁

(成都理工大学政治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摘要]:马克思全部理论的现实目标是实现人的解放,价值诉求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基本主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难发现,马克思在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中给我们揭示了劳动与休闲的逻辑关系,指明了劳动与休闲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形态中的合乎规律性与目的性的两种基本样态。在马克思看来,一方面,劳动是人存在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休闲需要时间,而自由时间的获得是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劳动为休闲的实现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休闲确证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休闲的价值不但在身体疲劳的缓解和消除,休闲的实现确证了劳动的价值,也实现了愉悦身心和释放自我的生命意义。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劳动;休闲;逻辑关系

 

谁在享受媒体创造的娱乐与休闲

——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状况分析

胡晓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摘要]:提供娱乐休闲服务,是大众媒体的功能之一。广播、电视媒体,声音、图像所带来的魅力创造了影视剧、综艺娱乐节目收视率一路飘红的奇迹。互联网的出现,社会化媒体的革新,更是将娱乐与休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支付方式、交友方式之中。而媒体所创造的娱乐与休闲,其享用者似乎并不包含新闻从业者本身。一方面,新闻从业者提供娱乐休闲服务的常规报道(外部)遮蔽了他们自己作为受众享受休闲的过程。另一方面,工作的压力、困境以及现实状况,似乎让更多的新闻从业者无暇于休闲。本文以全国范围内新闻从业者的大规模调查为样本,辅以深度访谈,透视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状况(收入,健康,满意度,工作强度,困境等等),试图解释提供娱乐休闲者本身无缘于休闲的悖论,呈现一个真实的新闻从业者状况,关注科技进步,媒体繁荣所带来的休闲娱乐背后人的境况,尤其是传播主体的诉求。

 

 

18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中蕴含的休闲思想

武晓玮

(山东大学(威海)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摘要]: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内外学界长期处于不受重视、解读不充分的状况,笔者认为,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本质上来说是对人的道德精神状态、人的生活目的、人的存在方式的探讨,在18世纪空想家的眼里,批判现实、创造未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解放,使每一个人摆脱制度、阶级下的不平等,摆脱道德堕落、精神萎靡的人性状态,实现积极乐观的生活,找到人生的根本意义,这与休闲学的核心具有相通之处。休闲学以人的休闲活动及其各种要素、条件、关系、影响、规律等为对象,探究休闲与人的生命、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关系及其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一种对特定对象的研究,而且是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方法,可以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观察、分析,从而得出具有人性意义、文化意义、历史意义、社会建构意义等结论,对人类解决现代危机,寻找个人精神、生命意义,实现自我自由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提供借鉴。因此,从休闲学视角重新梳理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可以更好地挖掘其中被忽略的价值,也可以更好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休闲价值,还可以对当前我国普及民众的文明休闲观念,形成保障公民休假权利的法治体制,培育享受休假、休闲的社会风气,更好地迈进大众休闲时代提供启示。

从休闲学的视角来看,18世纪空想家对现存社会的批判,实质上是对有闲阶层的批判;他们所构想的未来社会,包含了丰富的、有时代特点的休闲理念。18世纪的法国,封建贵族、僧侣、大资产阶级是特权阶级,享有劳动者无法想象的奢靡的休闲与娱乐,我们将他们统称为“有闲阶层”,相应的那些日夜从事劳累辛苦劳动的广大群众被统称为劳动阶层。空想家们用大量的语言文字对休闲权利不平等的现象与有闲阶层奢靡浪费的休闲进行了描述与批判,表达了自己强烈的不满与愤怒,在此基础上,指出私有制是产生有闲阶层和劳动阶层对立分化的根本原因,并揭示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的虚伪性,指出私有制基础上的封建专制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制度是维护统治者特权、剥削人民的工具,是有闲阶层享有休闲特权的保障。因此,18世纪空想家对现存社会的批判,实质上是对有闲阶层的批判。18世纪空想家构想未来社会的出发点是“求得一种人能在世上尽可能得到幸福和乐于从善的环境”,即建造一个每个人都幸福的社会,在这个社会中人们都以公共福利为出发点,自主自由的劳动,互帮互助,乐于行善,这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本的、文化的、和谐的、道德的、幸福的社会,因此,在空想家们的设想中包含了丰富的、有时代特点的休闲理念,比如:提出消灭私有制是实现全民休闲的前提;重视劳动,向往自主自由的劳动;提倡禁欲主义式休闲;反对“清闲”和“恶闲”,提倡全面发展。尽管他们没有认识到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不清楚实现全面休闲社会的核心在于自由时间,没有认识到进行社会变革的途径和力量,所提出的休闲理念具有很多局限性,显得空想味十足,但这些主张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休闲思想提供了直接和有益的思想材料。

[关键词]:空想社会主义;休闲学;梅叶;摩莱里;马布利;巴贝夫

 

 

哲学的与生活的

——论海德格尔文化批判的双重维度

徐志宏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

[摘要]:海德格尔在以“存在”为核心的哲学运思中,特别地发现和批判了“人类活动被理解和贯彻为文化”这一现代根本现象。本文认为在海氏的文化批判中存有哲学本体论的以及生活的双重维度。在本体论维度上,他对文化价值的批判最终指向了“创造”;在生活维度上,他剖解了文化是如何在精神的没落中成为社会流行乃至摆设的。基于当今生活强大的互联网化、自媒体化、消费主义化等特征,海德格尔文化价值批判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洞见对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时代和自己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他让我们在看到世界变得更“平”的同时,警惕生活被形而上学所吞噬。

[关键词]:海德格尔? 文化价值? 本体论批判? 生活批判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身体审美与休闲体育活动参与

陈静姝

(成都体育学院)

[摘要]:本研究从女性视角出发,运用社会学方法、文献资料法将女性审美与休闲体育活动参与相结合进行探索。指出休闲体育在重建性别意识形态和抵制男性霸权主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突出女性在休闲时代的发展背景下,通过闲暇时间所进行的瑜伽、普拉提、有氧爵士、慢跑等休闲体育项目,逐渐了解和掌握自己的身体,提高自我意识和认知水平。女性通过休闲体育运动展示了身体的美感,并获得自信与健康,同时,进一步反思男性构造的女性审美标准是否真正符合自身特性。通过参与休闲体育活动,构建属于女性自己的身体自我认知框架,实现身体的自主权,以此抵抗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构建,以获得平等和话语权。

[关键词]: 休闲体育;女性主义;身体审美;霸权主义

 

 

科技时代:文化景观的叙事机制研究

——美国香槟县公园演艺活动田野调查

黄金葵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专业、首都体育学院)

[摘要]:经典景观叙事学的视觉景观策略有三种,断点叙事、线性叙事和连续叙事。笔者选择美国香槟县的芳草溪公园、伊大植物园以及西区公园的三场演艺活动进行田野调查。结果发现,文化景观叙事策略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画面展示的形式审美。无论是组织者、演员还是游客,人们参与文化活动的实践本身就体现了遗产传承与民俗体验的休闲文化价值。纵观美国公园演艺发展历程,依托公园而生存的文化活动,其内部应存在一种文化商品化与去商品化的双向校正机制,在营利性与公益性间灵活调试,方能有效地发展成为优质的民俗文化景观。结论指出,文化景观的叙事策略不应只针对静态展示,还应侧重动态演艺,舞台叙事和游园叙事是两个具有动态特质的文化景观叙事策略。

[关键词]:文化景观、叙事机制、动态演艺、舞台叙事、游园叙事

 

 

 

我国城市不同年龄段公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会能度调查

舒建平1  温晓媛1 樊超2  陈静姝1

1 成都体育学院 2 山西农业大学)

[摘要]:运动技能会能度是指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的区分度,代表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也是公民参与和体验休闲体育活动的关键。研究采用Likert scale5,以受试者主观自我感觉为依据,调查我国城市不同年龄段公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会能度情况。得到运动会能度分值,通过分析性别和年龄与休闲体育会能度的相关性以及运动项目特征,得到不同年龄段公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会能度的变化值及相似度。分析认为:我国城市公民体育项目会能度偏低,不同年龄段会能度有所差异,年轻人较偏重体能项目,年长者更偏重技能项目,性别和年龄与休闲体育会能度成正相关,而较低的会能度说明公民休闲时参与体育锻炼少,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休闲体育;会能度;相关性

 

 

信息化社会:花园还是壁垒

蔡易坚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信息是人类社会技术存在与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信息产业地位凸显,人类逐步迈入信息化社会。信息技术对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便利人们沟通交流、丰富人们休闲娱乐等方面有极为积极的作用,但当人类对信息空间的利用愈加多样复杂、人们对电子信息产品的依赖感与日俱增,信息化对于人类的束缚也逐渐显现。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信息化发展趋势无可阻挡,人们在享受信息化带来的便捷的同时,必须合理审视自身的发展需求,坚持自我追求,不因信息化的多样性而改变自我的独立性,让信息化社会成为资源共享的花园,而不是自我封闭的壁垒。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利用;独立性发展

 

 

超越混沌的整体

——对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的思考

刘志洪

(北方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44;北京大学哲学系,北京100871

[摘要]: 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思想需要更为深入的考察和理解。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客观造成了人初步的全面发展。从主体向度看,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这两个阶段所包含的维度并不相同。在第二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人、群体和人类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而在第三大社会形态中,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只包含个人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两个维度。并且,在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群体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的全面自由发展三个辩证统一的方面中,马克思更为注重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个性。

[关键词]:马克思;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个人;群体;人类

 

 

成都市民休闲参与影响因素十年比较研究

李丽梅 楼嘉军

(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

[摘要]: 通过2004年和2014年成都市民休闲参与影响因素的调查,运用描述性分析发现十年来,成都市民休闲参与越来越受到休闲方式的健身性、娱乐性以及个人健康状况、心情、兴趣爱好的影响,而闲暇时间因素对市民休闲的影响力略有下降。最后针对市民休闲参与特点,提出了城市如何优化休闲功能,从而更好地为市民休闲生活服务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休闲参与;影响因素;城市休闲功能;成都

 

 

城市动态文化符号——运动休闲

杨芳 潘媛媛

(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

[摘要]:生活于21世纪的人类,已经进入到一个需要创造知识和合理高效的分配信息的高速运转的经济社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于是运动与休闲日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城市发展的步伐和人们对休闲的需要催生了一种新的城市类型的诞生:休闲城市。运动休闲作为休闲时代的“重量级选手”,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运动休闲城市便是城市发展的高级化阶段。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分析运动休闲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运动休闲的发展对城市经济,文化及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运动休闲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它标志着城市的今后的发展方向及城市的精神面貌等。运动休闲的发展将拉动城市的投资,消费和进出口,运动休闲可以称之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催化剂,运动休闲对于我们人类提高自我整体素质有着一定的作用,现代生活中的各种运动休闲项目在充实闲暇时间的同时,人类在这些休闲运动中得到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运动休闲对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抵御的安定作用。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运动休闲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剖析出运动休闲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既是相互影响又是相互制约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文价值的回归,城市特有的文化及运动休闲质量的提升,都将成为休闲城市发展的最为主要的时代性特征。

[关键词]:城市;文化符号;运动休闲

 

 

科技时代背景下我国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定位的研究

盛小芳

(湖南商学院)

[摘要]:以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在科技时代的背景下,人们享受高科技带来的繁荣的物质和快捷的资讯网络,却同时产生许多隐忧。休闲对于城市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中最重要的资产,即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影响和作用体现的。这种影响和作用分为浅层次和深层次两种。城市社 区休闲公共服务供给是实现城市休闲的重要和具体渠道。通过界定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供给主体和服务属性三个方面对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进行定位分析。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城市中人(个体)的发展;其供给主体应以政府为主、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同时大力发展志愿者体系;而服务属性定位则主要体现为福利性和社会共享性、综合性和灵活性。

[关键词]:科技时代;城市休闲;社区公共服务;概念界定;定位研究

 

 

城镇化休闲空间构建中被忽略的心理健康空间

杨耐

(中国艺术研究院)

[摘要]:城镇化建设中,休闲空间的构建要远比心理健康空间的构建来得容易,这是因为前者只需满足一定的经济实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而要想在这一构建过程中融入心理健康空间却很难。其根本原因就在于,精神化的非模式构建要远比物质化的模式构建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中国现代城镇化进程中,在商业-利润模式诱导下,尤其是在“政绩工程”、“面子工程”驱动下,人们大肆构建休闲空间,心理健康空间通常都是被忽略的部分。本文拟通过对城镇化建设中片面追求休闲空间“高”、“大”、“尚”的透视,着重考察分析公共构建和个体构建中心理健康空间的缺失,以期有助于人们提高对于现代休闲空间的科学认知,树立和培养积极健康的休闲理念。

[关键词]:城镇化?? 休闲空间? 心理健康?

 

 

 

从福柯的生存美学看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徐国超

(牡丹江师范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对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理解是多向度的,福柯的生存美学是其中之一。根据福柯,现代人生活在相互勾连的知识与权力所编织的铁笼之下,因此人是不自由的。福柯给的出路是关注自我,即生存美学。其特点是权力以非统一和非强制的形式作用于自身。虽然福柯和马克思在自由及其实现方面存在差异,但生存美学对于理解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理论大有助益,即人不再受作为理性及物质必然性体现的巨大异已力量的强制统治。

[关键词]:福柯;马克思;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生存美学;异化

 

 

再论《哥达纲领批判》的公平分配思想

何西瑞 徐如刚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

[摘要]:《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思想成熟时期的标志性著作。在著作中,马克思在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中阐述了公平分配思想。马克思阐发的公平分配思想主要包括:分配方式取决于生产资料归谁占有;公平分配具有相对性,公平分配的实现具有渐进性;按需分配是马克思追求最理想的分配方式。马克思公平分配思想是人类收入分配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的飞跃,对今天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中的收入分配问题具有重要现实价值。

[关键词]:公平分配;生产资料;共产主义

 

 

工作的终结与文明的再造

王景全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随着智能机器人成本的降低,资本与科技正联手把人从直接的物质生产过程中解放或放逐出来。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内容之一,“‘机器人’换人”将导致 生产和服务业的许多工作岗位趋于消失。里夫金预言的“工作的终结”将以比大多数人预想快的多的速度加速到来。“工作的终结”是招致人类文明死亡的灾难,抑或是增进人类自由与幸福的福音?关键取决于人类能否明智用闲,诚如罗素所言,明智用闲是对人类文明的最后考验。工作的终结或许意味着技术层面上的异化劳动的终结,而这种终结恰恰是全新的文明形态——以自由自主劳动为本质的社会形态的基础,是文明再造——“造福人类的一场伟大的社会改造运动”的开始。人的幸福根植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没有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就与自由、创造、意义无缘,从而也与幸福无缘。工作的终结使得我们摆脱“不得不做的对象化活动”(异化),同时使得我们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选择“自由自主的对象化活动”成为可能。

 

 

谁在享受媒体创造的娱乐与休闲

——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状况分析

胡晓娟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

[摘要]:提供娱乐休闲服务,是大众媒体的功能之一。广播、电视媒体,声音、图像所带来的魅力创造了影视剧、综艺娱乐节目收视率一路飘红的奇迹。互联网的出现,社会化媒体的革新,更是将娱乐与休闲渗透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支付方式、交友方式之中。而媒体所创造的娱乐与休闲,其享用者似乎并不包含新闻从业者本身。一方面,新闻从业者提供娱乐休闲服务的常规报道(外部)遮蔽了他们自己作为受众享受休闲的过程。另一方面,工作的压力、困境以及现实状况,似乎让更多的新闻从业者无暇于休闲。本文以全国范围内新闻从业者的大规模调查为样本,辅以深度访谈,透视新闻从业者的生存状况(收入,健康,满意度,工作强度,困境等等),试图解释提供娱乐休闲者本身无缘于休闲的悖论,呈现一个真实的新闻从业者状况,关注科技进步,媒体繁荣所带来的休闲娱乐背后人的境况,尤其是传播主体的诉求。

 

 

略论“互联网+”与闲暇的相互作用

杨荣发

(云南昆明禄劝科信局)

[摘要]: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重要而基础性的科技发明,“互联网+”尤如“电力+”、“蒸汽机+”一样,正演进成为一场深刻的科技、产业、社会变革。“互联网+”为闲暇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多维的菜单,潜默移化的革新着闲暇思维方式,渐进式的重构着闲暇供给、闲暇消费模式,对闲暇适宜性的改进是深远而普遍的。闲暇在“互联网+”带来深远而普遍的适宜性改进中,本身的消费理性对“互联网+”的发展路径、创新思维、技术改进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互联网+”与闲暇在相互作用过程中,获得彼此共同的所需。

[关键词]:科技进步? “互联网+? 闲暇? 相互作用

 

 

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思考

  石秀秀

(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省生态文明研究中心 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人们关注的两大热点问题,推动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论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方法,对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动因,“互联网+”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影响,互联网+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对策进行探讨,旨在为促进我国互联网与生态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生态文明;信息化;绿色化

 

 

休息权实现机制的形式特征与内在动因

——兼论我国休息休假制度的理论重构

黄镇

(华南理工大学大学法学院)

[摘要]:休息休假制度的任务在于保障休息权的实现。休息权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作用机制。机制受阻便造成了可利用的自由时间减少,从而导致“时间荒”,

度符合休息权实现机制的内在要求。休息权实现机制并非仅由成文的制度规范构成,它还包括人们在借助制度规范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非制度性规范。它的形式特征在于休息权的实现途径在制度规范与权利参与者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双向作用机制,使权利实现途径在制度化与再制度化之间顺利过渡,不断寻求稳定与平衡。而它的内在动因则来自于来自国家制定法与社会自生秩序之间张力,这股张力产生于不同利益主体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在劳动时间分配问题上所进行的博弈。

[关键词]:休息休假制度;休息权;实现机制;再制度化;时间分配

 

 

回到人本身:马克思人学思想的正义能指

谷君峰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摘要]:人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马克思从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的生存状况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角度经典地阐述了自己的人学思想。在其人学思想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从现实的个人出发,将正义置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并将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程度确立为正义的衡量标准,深入考察了人的现实社会生活,并深刻阐释了正义的价值内涵,凸显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正义旨归。

[关键词]:正义 人学 异化 自由全面发展

 

 

 

科技时代的劳动美学、休闲美学与文学艺术

王东昌

(华中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在当今中国新的工业化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自身的边界和局限变得日益明显,因此,必须发展出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美学形态——马克思主义休闲美学。这种新的美学形态和劳动美学既相对应又相互补:劳动美学是一种基础形态的美学,休闲美学是一种高级形态的美学。它顺应了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际,为劳动美学和文学艺术之间的过渡提供了中介,更接近文学艺术的审美本性,为更恰当地解释文学艺术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平台,从而为它在中国美学界和文艺学界的生根发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  休闲美学 文学艺术

 

 

劳动与休闲的辩证关系

——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的路径

宇文博

(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日益被固定在某一种工作上,尤其在泰勒制发明以后,人类更是变成了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不但一生只从事一种工作,而且只能做一个动作,使人在简单重复性劳动中变成了一个机器,劳动成了人类痛苦的根源。马克思主义认为,这是人的异化造成的,在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将实现人的本质的回归,人类将简单重复性劳动交给机器人完成,而人类上午是个渔夫,晚上则成为一个批评家。可以设想,此时的人类只从事三种工作,一是创新创造性的工作;二是体育娱乐类的工作;三是与自然界紧密接触的工作。同时,劳动时间的缩短可以使人们从事多种活动,可以上午从事与自然紧密接触的工作,下午从事体育娱乐性的工作,晚上则从事创新创造性的工作,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虽然我们距离共产主义还很遥远,但也给人们一定地启示,让现代社会忙碌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劳动与休闲的转化。

 

 

马克思主义自由观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自由观

之异同的探索

——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例

王柔健

(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自由观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眼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人的充分发展作为最大的生产力反作用于劳动生产力。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则认为个体的自由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与群体的联系,肯定自由对实践的创造性,强调一种生态的自由观。两者各有千秋。

[关键词]:自由观;马克思;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牛仔裤:作为审美感通的公共符码

李河成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陕西 西安 710062

[摘要]:以牛仔为代表的底层审美趣味获取社会感通的普遍范式,从公共哲学而言,牛仔裤服饰依托劳动阶层的劳动支撑而追求的行动自由,成为主体力量的准入前提;牛仔新贵、绅士贵族等等多元力量的共通难题因牛仔衣饰灵肉双修的审美感通而获得解释。时尚穿着不仅仅是一种符码,而且是一种现实。针对牛仔语义对“功利”放任宽容的折中前提,此立足于物质基础的公共理性,对主体原子的责任和判断力的提升余力不足,这将成为公共秩序的心性难题。牛仔的时尚实践合于鼎礼操演而具“礼政”的演练,时尚精神因美而构组的团契机制热望共通制度的允诺。即使牛仔展露了上升阶层民主意志的优位,但时尚则进入公共精神的考量,由此难免审美判断力对时尚责任的决疑问题:应当蕴含能够,还是应当意味着必然。借此就切入自由平等主义和公民共和主义的争论,该争论突显了审美判断力对提升永恒美的品质的迫切要求,此关涉审美之厄与礼政社会中的政治判断力、道德教化,经济模仿等丛生问题。这些论题集中为个人审美判断力的自决,但解决则指向美学的先验。

[关键词]:牛仔裤  共通感 现代性 时尚 礼政 劳动 责任

 

 

浅析生态素养培育的社会联动机制

罗靖 胡正?

(暨南大学 深圳旅游学院? 深圳? 518053

[摘要]:文章利用生态素养理念深入探索了当今社会整体的文化教养培育情况,分别调查了政府、企业、非政府非营利组织三者的生态知识教养情况与生态行为践行情况,在分析、归纳、对比三者的数据后不难发现,三大主体在整个社会的生态素养培育中分别扮演着生态知识教养、生态行为践行以及综合促进生态素养进步的角色。最后文章对社会联动机制分工提出了信息共享的建议以促进全体社会生态素养提高

[关键词]:生态素养 企业 政府 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 社会联动机制

 

 

儒家哲学思想下的休闲养生

王光惠

(成都体育学院)

[摘要]:中国儒家的哲学思想蕴含丰富的休闲养生文化,从根本上分析人体的健康需要动静结合,强调修身养心、仁寿相兼的养生观。以礼”、“乐”作为生活的调味剂,在追求和实践道义的过程中培养兴趣爱好,追求将“娱乐”升华为“快乐”的休闲自在的生活方式,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也是现在所推崇的休闲养生法。总的说来,儒家思想下的休闲养生就是重视天地万物的变化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乎人与天地之间关系的和谐,崇尚“中和”的养生之道,适当的除去一些过多的欲望,回归身体与自然的平衡,达到休养生息的目的。

[关键词]:儒家哲学,休闲,休闲养生

 

 

 

社会转型背景下高校开展休闲伦理教育的探索与设想

于云

(浙江科技学院人文与国际教育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23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大发展推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呈现出新的特点:手机和网络等高科技工具的普及为学习提供高速、快捷的互动平台的同时,也为网购、网游、网恋等通俗信息文化提供了条件。在高校开展休闲伦理教育,有利于我国大学生形成对休闲的科学认识,提高自身生活品位和质量、培养个人情趣、增强个人修养、认识人生价值,成为具有高素质、高品位的专业人才。

[关键词]:社会转型;休闲伦理;探索与实践

 

 

生态文明环境中的森林休闲旅游

——以秦岭森林休闲旅游为例

杨芳 李丹

(西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与休闲体育系? 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摘要]:生态文明即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并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森林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游憩方式它的内涵在于体验各种走进森林亲近自然的运动休闲项目,以求获得身心愉悦达到精神上的深层放松。生态文明中的森林休闲旅游是以求通过运动休闲中的各种项目达到生理上与精神上一种良好的“纯净”状态,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在辨析生态文明中的运动休闲与森林旅游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总结出运动休闲最终需与森林旅游相融合,产生出现代生态文明视野下的森林休闲旅游业。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让人们重视森林休闲旅游业存在的意义,在实现人类个人生命价值的同时重视森林自然环境的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以陕西秦岭地区森林休闲旅游为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借鉴生态文明运动休闲和森林休闲旅游等相关理论,具体采用旅游休闲系统的规划法对秦岭地区的旅游休闲进行了系统的规划。剖析秦岭休闲旅游发展的驱动动机,具体分析秦岭休闲旅游发展现状,清晰的认识秦岭地区的休闲旅游发展非可持续因素,提出针对性地秦岭休闲旅游开发思路。本研究以秦岭地区休闲旅游为特定的研究对象,沟通自然社会和人文之间的内在机制,从生态休闲旅游的角度上为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森林;休闲旅游;秦岭

 

 

我国现阶段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的定位研究

盛小芳

(湖南商学院)

[摘要]:以文献研究和逻辑分析为主要分析方法。城市休闲不同于休闲城市,其对于城市的意义主要是通过对城市中最重要的资产,即居住在城市中的人的影响和作用体现的。这种影响和作用分为浅层次和深层次两种。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供给是实现城市休闲的重要和具体渠道。通过界定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从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供给主体和服务属性三个方面对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进行定位分析。研究认为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休闲公共服务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城市中人(个体)的发展;其供给主体应以政府为主、社会组织和市场组织为辅,同时大力发展志愿者体系;而服务属性则是体现福利性、公益性和社会共享性。

[关键词]:城市休闲,社区公共服务,概念界定,定位研究

 

 

 

试论旅游学的人学意蕴

王晓倩1 曹诗图2 杨丽斌2

1.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72 2. 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430081

[摘要]:学术界对旅游学的学科属性、学科范畴与学科定位目前还存在着争议,对旅游学科本质与定位的正确认识是关系到旅游学科建设和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对当代人学内涵与意蕴的探讨,结合旅游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旅游的“始基”,人追求身心自由为旅游的形成埋下种子,从根本上促进了旅游的需求与发展。旅游的本质是旅游者“异地身心自由的体验”。发展旅游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将旅游学从意蕴上视为一门“人学”,其理论根据主要体现在旅游者的人性需求以及旅游的本真性、自由性和休闲性。基于人学视角进行旅游研究,有利于科学解释旅游现象,明确旅游学研究主要方向;可以超越传统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的定位局限,克服旅游科学研究的功利主义倾向,践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探索旅游学的人学意蕴,运用人学基本理论、在人学的视域中重新审视旅游学科自身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将有利于旅游业与旅游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学; 人的本质; 身心自由; 以人为本

 

 

试析社会发展的动力观

徐铭青

(中岗中学 安徽 阜南 236301 )

[摘要]:历史上许多学者都在努力破解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但是,只有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才能够揭示出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因。研究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只能在社会历史及其现实中寻找答案。其实,通过深入分析探究社会历史事实,结合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不难发现需要与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方面认识上的不断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发展动力 ;基本矛盾 ;需要 ;生产力 ;地球家园 ;和谐

 

 

论我们的休闲贫困

宋艳艳

(辽宁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未来的社会也必然将朝着休闲化的方向发展。在体闲化的社会里,人们将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升,健康而良好的休闲生活是休闲化社会中人们所追逐的目标。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普遍存在“休闲贫困”的问题,它们具体表现为:休闲时间的贫困,它是休闲的前提。休闲空间的贫困,这是体闲的基本保障。另外是休闲活动的贫困,休闲活动作为休闲的载体直接决定我们休闲的体验。最后是休闲观念的贫困,它是我们休闲贫困的最关键原因。

[关键词]:休闲贫困;休闲时间;休闲教育;休闲活动;休闲空间

 

 

从“新共产主义思潮”看马克思人的发展理论之当代意义

孙海洋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872

[摘要]:“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描述,在这一社会形态中,不仅“现实的个人”基于其自由自觉的劳动从支配性的生产方式中实现了彻底解放,而且这一共同体也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正义的社会语境。肇始于巴迪欧(Alan Badiou)、朗西埃(Jacques Ranciere)、奈格里(Antonio Negri)的“新共产主义思潮”则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病理进行批判诊断的基础上,实现了将马克思这一构想在当代政治哲学中的激进复兴。巴迪欧提出的“共产主义构想”认为,在这样一个充满弹性而流动的公共社会,每一个人消除了劳动分工中的不平等关系,拥有多元的劳动能力,超越了私有化生产机制的限制。朗西埃基于席勒的审美教育思想倡导“感性分享的共同体”,不仅克服了个人与他者的疏离,超越了政治与经济、宗教或艺术、日常经验之间的断裂,而且将集体创造的理智能力转化为人的感性丰富性,由此摆脱了感性与理性的尖锐对立,将共产主义奠基在感性的审美转化之上。奈格里主张“非物质生产”是重新思考共产主义的核心概念,在这一占据当今主导性地位的非物质生产劳动中孕育着新的公共性酵素,其中自由与财富之间的对立已被“公共品”所消除,一切人类解放归根到底是主体的解放,是人的独特性、自由和能力的提高。由上述哲学家们推动的“新共产主义思潮”不仅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的当代阐释与弘扬,也是对当代社会之公共人日益衰弱、公共空间日渐萎缩、公共文化日趋边缘的矫正与反拨。

 

 

当代科技发展背景下大众休闲体育价值观的嬗变

陶宇平

(成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系)

[摘要]:当代科技猛烈地冲击着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学习,也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在科技时代,休闲体育从贵族奢侈的生活方式逐渐成为人民大众的生活必需,大众休闲体育价值观正发生着急剧的嬗变。从社会哲学的维度对中国大众休闲体育参与者的行为动机、时间效率、空间范围、形式内容及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嬗变进行分析讨论,拟得出结论:大众休闲体育价值观的发展是当代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大众休闲体育价值观与法律、理性、情感交织,时而和谐一致、时而矛盾冲突,这是不可避免的客观存在;以情感为导向、以理性为基础、以法律为依据的辩证思维是大众休闲体育在科技时代安全健康、科学有序发展的必要保障。

[关键词]:科技时代;休闲体育;价值观念;嬗变分析

 

 

科技进步与休闲

谢嘉俊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摘要]:休闲来源于科技的进步,也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的休闲却又变得既对大自然造成不良的影响,又给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带来困扰与障碍。科技进步确实是一把双刃剑,但是科技发展的历史告诉了我们科技进步本身就可以解决前期阶段造成的问题。无论是过去火车的发展历史,还是马克思预言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都给予我们关于科技进步帮助人们得以真正享受休闲的巨大信心。

 

 

我国城市不同年龄段公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会能度调查

舒建平1 温晓媛1 樊超2  陈静姝1

1 成都体育学院 2 山西农业大学)

[摘要]:运动技能会能度是指运动技能会与不会之间的区分度,代表运动技能掌握程度。也是公民参与和体验休闲体育活动的关键。研究采用Likert scale5,通过专家和预调研筛选出30个较为普及的体育项目,以受试者主观自我感觉为依据,调查我国城市不同年龄段公民参与休闲体育活动会能度情况,得到运动会能度分值,通过点二列相关和多系列相关方法,分析性别和年龄与休闲体育会能度的相关性以及运动项目特征,找出了特定人群的“特征”运动项目,得到了不同群体选择运动项目的一般规律以及会能度值的变化趋势。认为:我国城市公民体育项目会能度偏低,不同年龄段会能度有所差异,年轻人较偏重体能项目,年长者更偏重技能项目,女性偏向于柔韧和协调性项目等,而较低的会能度说明公民休闲时参与体育锻炼少,也是参与休闲体育活动的主要制约因素。

[关键词]:休闲体育;会能度;相关性

 

 

我国城市居民足球项目技能会能度调查

张小从1  舒建平2

1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2休闲体育系  610041

[摘要]:运动技能会能度是参与和体验休闲体育的重要前提。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以城市居民对足球项目技能会能度的主观评判为依据,得出我国城市居民的足球项目技能会能度在地区、学历、职业、性别和年龄上存在差异。在地区上,会能度最高的是湖南省,最低的是内蒙古自治区,从我国地势分布特点来看,呈现出中东部、中部、西南部会能度逐渐由高到低的的分布格局。在学历上,会能度与学历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在职业上,会能度最高的为事业单位人员,最低的为下岗失业人员,从整体来看,具有稳定工作及工资收入的职工会能度普遍高于无稳定工资收入的人员。在年龄上,会能度最高的分布在25-35岁之间的居民,其次为19-24岁之间的居民,最低的为60岁或60岁以上的居民。在性别上,男性的会能度要高于女性。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城市居民的足球项目技能会能度不高。

[关键词]:休闲体育;足球;会能度

 

 

异化·享受·复归:休闲之于人的生命的内在性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休闲学试读

吴文新

(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与休闲研究所,山东,威海,264209

[摘要]: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蕴含着丰富的“休闲”思想,几乎是马克思主义早期的一部休闲学经典。其中“异化”、“享受”、“扬弃”、“复归”,乃至“感觉”、“需要”、“解放”等概念也正是休闲学的重要概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休闲学意蕴。从休闲学的意义上说,异化就是休闲缺失的状态,享受以至审美作为休闲的要素是人本该有的正常状态;对异化的扬弃就是把外化、异化了的人的本质返回给人自己,就是人性的复归,就是自主劳动、自由劳动或休闲化的劳动的实现;人的感觉的丰富性只有在扬弃异化、复归人性的状态中才能实现;人最根本的需要是对人自身的需要,是人对人的相互需要,是人对解放的需要、自由的需要,也就是休闲的需要。休闲在异化劳动状态中是人的外在需要、奢侈的需要,但是当扬弃异化、复归人性,休闲便历史地返回人自身,成为人的生命的内在需要,休闲之于人的生命的内在性便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关键词]:异化,享受,扬弃,复归,休闲

 

 

武汉市民休闲生活研究

董二为1  刘勇2 谭昌盛2

1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 2湖北大学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对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有着越来越深的认识。但是,休闲生活方式的研究还不明晰,这是文章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分析武汉市民的休闲生活,探索制约市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了解武汉市民个人生活质量情况,探究武汉市民的闲暇时间利用,以期把握武汉休闲经济与休闲活动的发展动向,展望武汉市民未来理想的休闲方式。

[关键词]:休闲生活;闲暇时间

 

 

 

武汉市全民健身机构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研究

——以洪山体育中心为例

黄水平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武汉 430079

[摘要]:武汉市洪山体育中心以立足体育本体、服务全民健身、彰显社会职能为目的,通过对这一政府全民健身机构公共体育服务供需现状的分析,对群众公共体育需求表达机制、公共体育服务体制的研究。得出加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要完善健身环境和设施,提升服务档次和能力,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以青少年业余训练和夏令营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夯实全民健身中心的基础和丰富其内涵;开展职工教育和培训,提升中心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这一研究旨在为武汉市全民健身研究作出一点参考。

[关键词]:洪山体育中心; 全民健身机构; 公共体育服务

 

 

新环保法能否催生一种新生活方式

韩振武

(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215009

[摘要]:环保国策出台40多年来,中国环境污染仍然严重,生态修复任重道远。新修订的环保法要求公民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碳节俭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也提出将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近年来,政府节能减税补贴、苏州等地的公交达人、基督教组织的饮食改良、社会学者对消费社会、汽车社会的批判等行动,呼应了国外LOHAS的探索。但目前的户籍制度、人口政策、教育制度、延迟退休政策、画地为牢的医保体系等仍制约着城乡居民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矛盾观、富强为首的价值观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路线也与闲暇生活需要格格不入,重建生态文明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更需全面反思奋斗目标。

[关键词]:环保法;生活方式;改革

 

 

休闲教育德育功能探析

王敏

广东省韶关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休闲与休闲教育,本该是一个年轻又轻松的话题,但是,在高校这样一个休闲时间富足而充裕的地方,休闲教育因为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成为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盲区,然而,休闲教育无论是从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还是从教育培养人的目的来讲,都应该是推进高校文明校风、开展高校德育教育的一个助推器,因此,普及高校休闲教育就显得越来越必要。

[关键词]:休闲;休闲教育;高校

 

 

休闲空间形态与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基于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界定

李云霞

(中华女子学院)

[摘要]:当代中国,关于休闲理论的研究多集中于休闲时间问题,缺乏休闲空间形态问题的探讨,这使人们面对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大量社会闲暇时间无以应对,社会上产生很多消极休闲形式,引发出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危害。马克思对人的三方面规定性包括自由自觉的活动、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的独特性,这三方面的规定性给休闲空间形态的划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可以破除休闲研究的学科壁垒,整合休闲研究的方向。以马克思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指导下的休闲空间形态研究将提供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引领人们走向自然的回归,促进人和社会的和谐,提升和塑造人的精神世界,培育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关键词]:全面发展;休闲空间;形态

 

 

论马克思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何以可能如何可能

朱成全

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核心是“人的自由发展”。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一方面,马克思诠释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何以可能”。从人的本质出发阐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即人的自由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充分发展的统一。根据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与人的个性发展的内在联系得出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马克思论述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如何可能”,指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现条件。

[关键词]:自由全面发展 何以可能 如何可能

 

 

武汉市民休闲生活与健康关系研究

谭昌盛

湖北大学休闲体育发展研究中心

[摘要]:人们对休闲在健康方面的积极功效有着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但对于休闲生活与健康之间的联系还不明晰,这是文章探讨的重点。文章通过实证调查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法分析武汉市民的休闲生活,探索制约市民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了解武汉市民个人生活质量情况,探究武汉市民的休闲生活和健康的关系,以期把握武汉休闲经济的发展动向,展望武汉市民未来理想的休闲方式。

[关键词]:休闲生活;健康;关系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中的高校人文教育

朱白薇 李伟群

(广东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1

[摘要]: “生存论”意义上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的解放”意义上的人文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我们既要认识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对人文教育的指导意义,更要认识到人文教育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在高校人文教育实践中坚持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体现教育目标的超越性、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教育方式的实践性、教育过程的主体性。

[关键词]:自由发展;全面发展;人文教育

 

马尔库塞“艺术生产力”理论的价值诉求

朱春艳

(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辽宁,110819

[摘要]: “艺术生产力”是艺术生产作品的能力。在马尔库塞看来,物质生产力生产的是物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艺术本身也是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不同在于,它作用于人的思维和审美意识,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艺术生产力在作用上也不同于物质生产力,它不能直接改造外在世界,而更多地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艺术生产力”思想表达了马尔库塞改变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单向度特征的良好愿望,但资本主义社会中“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基础限制了这一理论的现实化。当代中国,“美丽中国”治国理念的实现要求发挥艺术的生产力功能,以推进人的自由、幸福和全面发展。

[关键词]:马尔库塞,艺术生产力;美丽中国

 

自由何以可能:马克思自由观的再阐释

鲍金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40

[摘要]:尽管追求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支撑和最终归宿,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的论述却极其简约,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不关心“自由是什么”的抽象规定,而是关心现实的人为什么会不自由以及怎样才能实现自由,即“自由何以可能”。正是从这样的问题提问方式出发,马克思一方面彻底地驱除了劳动概念之上的意识形态教条,阐发了人的自由本质所赖以生成的真正的劳动基础,从而为人的自由的实现奠定了科学依据;另一方面在揭示出生产力、分工和共同体对于自由实现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重点揭示了自由时间对于自由实现的关键意义和内在意义,这样人类走向自由的道路就豁然敞开了。探讨马克思自由观的问题指向和价值诉求,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提问方式,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自由观 劳动 时间

 

 

从“礼拜日”的意义看马克思的“自由劳动”

戴劲

(华中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哲学研究所,湖北 武汉 430079

[摘要]:由于本文进行的是一项跨学科、跨信仰——如果视基督教为有神论、视马克思主义为无神论的话——的尝试,因此要将安息日-主日的意义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中打开并展现出来。在这个新的地平线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端是基督教,另一端是马克思的哲学。而作为这两端理解的桥梁的是黑格尔“思辨的认知”。最后得出,马克思的想法是:让每一天的劳动都成为礼拜日式的劳动。

[关键词]:马克思 安息日 主日 精神 劳动

 

 

唯物史观主体实践的多元基础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刘晨晔

(辽宁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辽宁 大连,116029

[摘要]:以往国内外理论界对唯物史观主体实践仅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单一基础理解,深入犁耕经典著作文本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努力揭示个人生存实践的丰富性,以探寻实现理想社会目标的现实基础和可行路径。他们至少确认了人的三大基本生存实践:以物质生活资料生产为核心的劳动谋生实践、以人自身的生产活动为核心的生理延生实践、以自主自由活动为核心的休闲乐生实践,这成为考察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程度的三大现实生活基础。由于时代使命的要求,加之受人类知识体系发展和自身生命周期长度等的制约,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主要致力于劳动谋生实践方面的批判研究,对生理延生实践只做了少量研究,留下了片段思想,而休闲乐生实践虽然也内在于他们思想的逻辑,但在他们有生之年未及展开研究,由此我们可以清楚看到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内在不平衡性,这成为我们从文本出发与时俱进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在逻辑生长点。

[关键词]:唯物史观;主体实践;多元基础;劳动谋生实践;生理延生实践;休闲乐生实践

 

 

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历程及其历史背景

何理

(北川医学院)

提纲:考证马克思的相关著述可以发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思考贯穿其中,表明马克思对该问题的关注一生从未间断过,甚至他的理论研究始终是围绕着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而展开。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主旨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坚持探索人的发展的现实途径。

一、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关注的初期

以马克思的中学德语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为起点,至18433月结束《莱茵报》的工作为止,是马克思从学校到初入社会的阶段,正是青年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初步探索阶段。

二、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思考的深化期

以克罗茨纳赫时期为起点,到1845年春为结点,是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思考的深化期。

三、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确立期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已经形成的新世界观基础上起草了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战斗纲领——《共产党宣言》,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第一次最系统、最完整的阐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确立期结束。

四、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期

马克思在1850年之后开始了对现实生活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力图通过对社会发展根本动力的把握和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寻找到一条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道路,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发展期,直至他逝世。

 

浅论“爱一行、干一行”

——以“太空翼少儿足球教育”为例

李婧

首都体育学院

曾经,我们听到的是“干一行、爱一行”,“祖国需要在哪里就甘愿化作一根螺丝钉钉在哪儿”,这种爱岗敬业的前提是,祖国的需要就是个人的幸福源泉。而今,在诸如“你幸福吗?”、“时间都到那儿去了?”的追问之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回答直抵内心深处。所以,“爱一行、干一行”不再是憧憬,而是在践行着实现个人幸福感。“爱一行、干一行”不一定非得创业,但若是以创业来干一行,便可窥其爱之深,当然也就行必果。

 

 

“绿色化”消费模式的协同推进机制

栗燕梅 胡春立

(广州体育学院教授 中共中央党校博士生)

[摘要]:绿色化是世界发展的潮流,消费模式实现绿色转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实现“绿色化”发展,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每位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作为普通公民应该自觉贯彻“绿色化”的消费理念。当下,实现绿色消费,不仅要深刻、全面理解绿色消费的本质,而且要剔除影响绿色消费的种种障碍,构建多个主体(生产企业、政府管理部门、消费者、大众传媒、社会组织等)的协同推进机制,给绿色消费以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 绿色消费;本质解读;推进机制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模式

卿前龙

广东金融学院休闲产业与高端服务业研究中心

[摘要]:休闲农业资源具有强烈的乡村性,它除了农村的自然风光,还将农民的劳动、生活和民俗风情舞台化地展示在游客面前。发展休闲农业,既是传统农业与现代休闲服务业的产业融合发展,也是对农业和农村土地空间的深度利用。当前,休闲农业发展的空间模式主要有环城休闲农业带模式、区域休闲农业中心模式、景区依附的空间嵌入模式和资源依赖的离散分布模式。由于我国城市居民假日出游空间行为的短途环城游和乡村游的特点,决定了当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主要应选择环城休闲农业带模式和区域休闲农业中心模式。有强大客源优势的风景名胜区周边农村则可以考虑充分挖掘其特色休闲农业资源,选择景区依附的空间嵌入模式。而那些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除非有独特吸引力的休闲农业资源,否则在选择和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战略时要格外慎重,如果盲目进行休闲农业开发,将很难实现预期目标。

[关键词]: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空间模式

 

中国现代化视域下的和谐休闲文化与文明生活风尚建设

秦学(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

 

【摘? 要】和谐休闲文化与文明生活风尚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刻地体现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具体而言,就是蕴藏在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四个文明”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

【关键词】和谐休闲文化;文明生活风尚;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