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你的休闲行为环保吗?

来自2019-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的思考

人民政协报记者 纪娟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休闲行为越来越多样化、普遍化,而人们的休闲行为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文明的休闲行为既是大自然中的美丽风景,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暮秋时节,2019-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第17届)在京举行,主题正是休闲行为与日常生活环境伦理

    你的休闲行为环保吗?

    召开此次会议之前,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马惠娣在会议通知中公布了两组数据:

    第一,网购垃圾惊人。2015年快递服务业务量总计206.7亿件,大约消耗了塑料编织袋29.6亿个、塑胶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胶带169.5亿米。

    第二,外卖餐盒过量使用。2017年我国在线外卖业务产生了160万吨包装垃圾,包括120万吨塑料盒,17.5万吨一次性筷子,16.4万吨塑料袋和4.4万吨塑料勺子,是两年前的9倍。

    “人的休闲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和破坏,构建日常生活环境伦理、从内在方面规范人的行为对于生态文明建设十分重要。马惠娣说。

    会议上,多位学者的调查研究印证了人们休闲行为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和破坏。浙江大学哲学系教授刘慧梅展示了几组对比图片,一边是音乐节的狂欢、观看体育赛事的激情,一边却是音乐节之后满地的塑料瓶、赛事结束后观众区散落的垃圾。休闲伦理是人们在从事与休闲相关的一系列活动时应遵循的秩序和行为准则,人们的休闲行为,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刘慧梅说。

    北京化工大学STS研究所教授张明国从技术伦理学的视角,论述了休闲行为的伦理规约。他说,休闲行为以为道德原则指导行为实践,不仅包括利己,也包括利他。其中,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负责是利他的应有之义。目前,引发生态危机的主要因素可能就是不良休闲行为,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人们不律于己的放纵和不对环境负责的自私。除了必要的机制管理和制度惩治外,还要重视休闲行为的伦理规约。

    过有益于人与环境的生活

    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生活,是看手机电视还是看鸟飞花开?手机电视代表的是工业文明,而鸟飞花开则是指生态文明。

    与会专家认为,倡导有益于可持续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才是好生活。

    “我们为什么常常不快乐?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田松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他认为原因之一是人们获得日常生活知识的渠道缺失,人们失去了休闲的能力。他建议推广博物学,从关心一棵植物,关心一朵花,关心一片叶子开始。你不了解大自然,怎么可能热爱大自然?他认为博物学中包含丰富的生活世界,是个人休闲行为走向生态文明的途径之一。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朱效民正是一个快乐的徒步者,乐于在日常徒步中发现自然的美。他曾组织数百次徒步活动,从竞争性、专业化、挑战式的徒步转变到如今不随便挑战极限、不走专业化道路、徒步日常化理念。

    “你们在圆明园徒步上百次了,同样的景致,不觉得腻烦吗?曾有记者问他。他回答说:怎么会呢,不必说一年当中春夏秋冬的季节差异,就是同样的花草树木、山水云天即使在同一天的不同时刻都会有光影的奇异变化。可以说是一步一世界,这种自然的感觉,用心去感受,就能体会平常、自然的恬静。

    作家梭罗以《瓦尔登湖》而闻名于世,他笔下的与自然共生、回归自我的生活曾是很多人的理想国。厦门大学哲学系王贤龙认为,梭罗追求简单的生活方式,物质简朴,精神丰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观,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

    构建日常生活环境伦理

    “自然资源和人际关系形成了人的日常生活环境,这一环境随着自然资源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建构。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宁泽群说,特别是工业化发展导致了生活用品的加工化特征,致使人们在观念上对自然产生疏离感。他认为,人们的生活方式是在生活观念的指导下完成构建的,要让人的休闲行为与人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树立尊重自然和敬畏自然的观念,重建尊重自然的环境伦理认知非常重要。

    对此,马惠娣深表赞同。她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以天为则是重要的传统之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敬畏自然是中国古人自然伦理的内核。人们应该从古人的自然伦理内核中吸取营养,并清晰地认识到,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解决环境污染与生态失衡问题,不仅依靠发展经济,运用法律手段,而且需要民众的伦理信念。在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中与自然、生态、环境建立新型的伦理关系,并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冯长根表示,希望通过人们的休闲行为,比如:自产食蔬、素食、垃圾分类、自行车骑行、减少使用塑料袋、园艺小品等行为方式构建日常生活环境伦理,使每一个人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都负有使命感、责任感,有内在驱动力。

 

相关链接:

前辈的期待思想的传承

 

17届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年会大屏幕上,一张合影照片,写着这样的注释:不能忘记的人!

    照片中的他们,是中国休闲学研究的奠基者。从这张照片里,可以看出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年会举办17届以来的岁月痕迹。

     作为奠基者代表,他们还带着期待来到了会场。

    “休闲不仅是生活的状态,还是生命的状态。过去我们常说,休闲是人类文明的孵化器。当前,休闲产业以及休闲文化同样值得关注。休闲学是一个覆盖很广的交叉学科和新型学科,有着广阔的前景,希望大家用创新的精神投入到这门学科的研究中。中国科协书记处原书记沈爱民说。

    “休闲不仅是生活的,还有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的变化。国家外国专家局原局长马俊如提到,30年前,他到美国硅谷访问,到达之后,他问工业区在哪儿?因为在他的印象中工业区都是冒烟的,车水马龙的,但他当时看到的是环境优美的办公环境。这种休闲的工作环境,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过去的20多年,他是休闲研究的坚定支持者,他说:支持休闲研究事业,就是支持人类社会的未来。如今科技进步正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革,各种挑战也接踵而至。学术研究当有战略眼光。

    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原副会长孔德涌是中国休闲研究的早期奠基者之一,他告诉大家“1996年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第一届年会时,马惠娣的大会发言引起了组委会的很大争议,很多人认为,休闲是资产阶级的产物,如果安排大会发言对学界将是个误导。那时,我刚从联合国中国代表处回国,对休闲的价值是认同的,所以坚持安排了马惠娣的大会发言。20多年过去了,休闲业已成为我们国家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真理是讨论出来的。研讨会应多留出点时间,让大家的讨论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孔德涌如此建议说。

    “我们的会议开了17届,有了一批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我建议要传承这些会议成果,例如每年形成一个休闲学研究社会共识,真正对社会进步产生积极的影响。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冯长根说。

    思想的传承,前辈的期待。刚才几位休闲学科的奠基者,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人。马惠娣表示。

    作为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9年学术年会第八分会场,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休闲哲学专业委员会、桂林旅游学院主办的第17届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年会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以休闲行为与日常生活环境伦理为主题,收到近50篇论文,论文从多个角度阐释了构建日常生活环境伦理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