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正规和非正规食物经济的知识交叉点在哪里?

——“自产食蔬”国际合作项目第二讲纪要

2020年12月17日整理

马惠娣

“自产食蔬”国际合作项目网络会议第二讲于12月16日北京时间21:30分开讲。主题:“知识生产轴心外:西方学界视野内的东欧非正式食品的实践与理论探索”,由布拉格捷克科学院民族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皮特·杰立卡(Petr Jehlička)博士主讲。

皮特·杰立卡的演讲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他与他的团队在近些年对欧洲国家(主要是东欧)“自产食蔬”这一社会现象的调查,数据显示出,东欧国家有近50%的家庭具有这种生产行为。第二部分,基于东欧的这个现象,皮特试图从知识建构的视角质疑欧洲学者对这一现象具有“知识边缘化”(the marginalization of knowledge)的倾向,或者说忽略了这一问题。 他试图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基于非正式的、日常的、非市场化的经济行为,考虑提出与市场为基础的可持续消费形式相适应的概念系统,并启动伦理关怀下的消费行为。在皮特看来西方学术界对这一研究归类为区域范畴,为西方理论只提供了细节经验。他认为,造成这一现象有四个原因:其中之一是东欧被排除在欧洲人之外,东欧人只是被动地学习西方(其他三个原因未记下来)。第三部分是结论:皮特认为,应当建构一个在城乡时空范围内的新知识体系。通过对东欧非正式食品的实践研究,解构西方知识背景中对东欧非正式食物实践的“解读”,寻找到“正规和非正规食物经济作为交叉点”。

接下来的提问和讨论环节相当活跃,知识点也多元,当然也有质疑之声。提问者的学科背景显然与之前的更多元和多样。

有的问题相当深奥,比如,有人问:“把城乡作为二元分开有必要吗?发生在城市住宅的知识生产为什么要出现在乡村语境中”。有人问“为什么要在城乡建构这样的知识体系?重点应当是知识在研究中如何被运用。”有人说“这个问题应该回到美国人类学的经典研究中。”有人说“将科奈(Kornai)的学术当作经济学来解读具有片面性。”有人说“自产食蔬是对稀缺理论的挑衅和对抗”。有人问“自产食蔬是否会诞生代理公司、生态代理人,以及劳作者的代理”。有人说“可持续理论应当注重结果,而不是意向性的可持续”。有人说“土地稀缺,有多重规范的约束。”

当然也有人意识到“自产食蔬”在自然教育、健身,以及社区凝聚力等方面有独到的作用;而且应当成为“粮食战略”的一部分。

大家对皮特的演讲内容表现出了高度的兴趣,讨论气氛的浓烈,启发了不同专业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的思索,这些都十分难能可贵。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南亚等国51位参加者。

笔者的问题是:疫情期间布拉格的“科维德城市种植”1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对疫情期间的食物短缺是否有改善?人们依然有互助行为吗?但是,皮特没有准备,嘱我稍后回复于我。

我个人以为,首先我对皮特的“知识建构”的思路缺乏应有的知识,在很多方面听起来发生“困难”。其次,我对此设想也同样有质疑,说明我的脑洞没打开;在我参与“自产食蔬”后有七方面的理论预设,包括:社会哲学、人文地理、天人关系、食物伦理、城乡文化互补性、现代性局限等,显然,与皮特的理论没有交集在一起。总体上感觉皮特的理论限于传统政治经济学,以及受东欧前社会主义理论影响较深。不过大家热烈的讨论还是给了我许多启发。

皮特·杰立卡毕业于剑桥大学政治地理专业,从事该项目研究有15年以上的历史。他曾长期在英国开放大学执教,2020年8月回到捷克。目前正在主持:“悄然的可持续发展空间:自我供给与共享”的研究项目。

特别说明的是,由于本人英文水平和专业背景的限制,内中理解恐怕有误,仅供大家参考。

 

1、“科维德城市种植”是布拉格市郊的一个专门的、集中的“自产食蔬”种植园地,全部为私人拥有,有互助管理委员会。是布拉格一个较著名的“生态园区”。2019年11月访问布拉格期间,皮特和托马斯专程陪同我参观了那里,并分享了“业主管理委员会”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