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一部走向公众的医学科普著作:人体泌尿系统探奇

——读《人体泌尿科学惊奇》有感

 

202217日)

马惠娣

 

泌尿系统与每个人的一生都息息相关。除了医者和医学专业者外,绝大多数人对泌尿系统的认知可谓白茫茫一片。十年前的数据显示,我国有3000万罹患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且每年以两位数字在增加。但是却有88%的人不了解泌尿系统疾病的基本知识。因而造成病程加重、加长,生命质量降低,甚至致残致障。而医疗费用和精神负担成为隐形的压力,并累及家庭与社会。

尤以近十年来,随着人的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疾病也悄然生成更为复杂的谱系。一面是医学科学的巨大进步,另一面是公众对自身身体认识的一知半解。何处解忧?人们多么渴望有一本走向公众的“科学”读物。宋刚医生撰写的《人体泌尿科学惊奇》正在填补泌尿医学的空白。

宋刚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科已有20余年临床诊治经验的医生。书中他以专业的视角、科学的精神、优美的文字、贴近大众的语言,出神入化地讲解了人体泌尿系统的基本常识及求医问药的多种路径。不仅告诉读者泌尿系统是什么,而且还解释了泌尿系统与其他身体系统的相互关系,以及防病治病的常识。

宋刚医生开篇就写道:“人体体重的70%是由水组成的。人体的消化、吸收、循环、代谢、排泄,乃至人生命的每一刻,都离不开水。而大众最为熟悉的,与“水”相关的人体系统之一就是泌尿系统。人体的泌尿系统通过生成和排出尿液这一人体非常重要的体液成分,在人体排泄废物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类似城市下水道之功用。”泌尿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西方,“下水道”被誉为“城市的良心”,需要的是工匠精神、哲匠智慧,当然,也拿社会上最高工资。 宋刚医生将泌尿系统喻为人体的“下水道”,可见其情、其性、其品、其志。看到了医者的良心与大爱。正是这样的使命和担当,他义无反顾地带着满腔的热忱和智慧为公众理解的科学而创作,在其笔下的泌尿系统呈现出披沙沥金的妙趣,也解惑、答疑疾病与肌体的相互作用性。正可谓“左手专业、右手科普”,缜密地做“良心工程”。

《人体泌尿科学惊奇》一书分为上、中、 下三篇。上篇的题目:“神奇的人体‘下水道’”,披露了我们日常常见的憋尿、尿色、结石、痛风、前列腺、男性的“秘密花园”等等病状的前因后果。中篇的题目:“吃喝拉撒之‘撒’的学问”,把人们日常生活中“尿路感染”、“蜜月性膀胱炎”、“肾结石”、“尿毒症”、尿潴留、“增生与疝气”、“前列腺的癌细胞”解析的清清楚楚、头头是道。下篇的题目:“妙手回春与医学求真”,宋刚医生以妙趣横生的语言,“搬出兵法”、“搞笑诺贝尔奖”、“隔山打牛”、“三羊开泰”、“大珠小珠落玉盘”、“华山再论剑”、“安慰效应”、“未来医学幻想曲”......既见医者的侠肝义胆、勇士壮烈,又见其情似水之柔、纤云弄巧。在对泌尿系统纵横捭阖中更现宋刚医生的医术之精湛与执着的专业追求。

作为走向公众的科学著述,宋刚医生巧妙地将科学、医学、专业与文学语言融为一体,把人体的泌尿系统的基本结构、科学原理、医疗前沿、以及与其他“系统”间相互作用的机理、泌尿健康常识等等问题,以清新脱俗、点石成金的笔法带领读者进入神奇的泌尿科学世界。

正如郭应禄院士在“序言”中所说:“本书字里行间饱含哲理和情韵,将文学化的语言和艺术化的图画完美结合,反映了作者很高的科学素养和娴熟的文字驾驭能力。本书呈现给读者的医学科普大餐,不仅内容色香味俱全,摆盘方式遵循科学逻辑,还大量引入中国传统成语、俗语、诗词典故、书画艺术等元素,给读者以科学的营养,更有文学、美学的享受。让人惊叹:原来科学与文学、美学竟可以如此交相辉映。”

我与宋刚医生相识原本是“以文会友”,当时很惊奇,一位科班的医学博士、经年的临床医生,怎么会对文辞、文章、文采感兴趣呢?甚至我觉得即使有天赋、有兴趣,作为医生却哪里有时间分神于文学艺术?看了这本《人体泌尿科学惊奇》,我自愧不如,慨叹后生可畏矣!同时看到了文理兼容、打破壁垒、情趣丰满在当代的必要性。

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几个细节,比如,他在他对疼痛榜前三位(分娩、胆绞痛、肾绞痛)的描述,尤其对肾绞痛做了这样的概述:“其特点是突然发作剧烈疼痛,疼痛从患侧腰部开始沿输尿管向下腹部、腹股沟、大腿内侧、睾丸(男性)或阴唇(女性)放射, 可持续几分钟或数十分钟,甚至数小时不等。一般是单侧发作,‘痛得直不起腰’形容的就是这种疼痛。发作时常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辗转不安等症状,如果引发感染可导致高热,甚至肾盂肾炎,对孕妇的危害更大,同样不可小觑.....”(见119页)由此可见,他在临床中问诊之详、体察之切、判断之准。有关宋刚医生的医术、医德、医品我大多是从患者的评论中得知的。我只有一次去他的特需门诊,见他正对一位92岁高龄的老妇人面临手术的抉择而焦躁不安时,他一边安抚,一边忙着到麻醉科征询意见。时已近午,后面还有三个患者在等待。他又一一地详细问诊、捕捉病人的每一个细节,并详细地记录病案。这是我亲历的一次。

宋刚医生对专业与学术的执着,在书中的另几处可见。比如,为了查询到的泌尿系肿瘤外科鼻祖美国医生哈金斯教授1941年发表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原文,他利用到美国参加会议之机与同事一道历经“大浪淘沙”的真功,在哈佛大学医学图书馆地下书库的海洋中终于发现了原文(第211页)。功夫并未到此终止,在他回来后,又认真地研读了八十年前的这篇文章,并对哈金斯教授当年的结论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他对未来人工智能医学有某种憧憬,他希望所有的病患都能在新技术的帮助下获得“新生”和健康。但是,他坚定地说:“医学是关于人的生命的科学,最后做决定的始终是人类医生”(第220页)。可见宋刚医生在专业与学术的道路上始终如一地在传承中不恪守旧约,在科学中勇探真相,在专业中追求独立思考,在治病救人中恪守医者仁心。

去年读了他的科普读物《画说新冠》一书,我惊奇,“新冠疫情”伊始一个月之后,这本八万字的书便问世,且从多学科的角度介绍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现简史、传染病数学模型、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毒传播的流体力学规律、疫苗研发主要过程,以及疫情期间自我防护、心理调节、饮食营养搭配等相关知识。此书读后受益匪浅,成了我两年多来防疫抗疫的全程疗效“疫苗”。后来我问他:怎么会有如此的神速?他说:“这是医生的天职和使命、甚至是下意识,甘愿夜以继日”。在这本书的“后记”中,我知道了宋刚医生在2003年刚入职不久就奔赴了抗击“非典”的第一线,那一年,他只有25岁。

读完宋刚医生的书,我有很多感想。其中最想说的是,科普是人类科学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民素养中最重大的工程。“科普”是在中国通常使用的用语,而在发达国家则表述为“走向公众的科学”(Science Towards the Public),或是“公众理解的科学”(Public Understanding of Science),或是“公众参与的科学”(Participation of the Public in Science),这样的定义区别于“科普”,强调了科学家(包括医学家、医生)能把高深的科学(知识、方法、逻辑、价值、精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吸引大众参与进来,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所以,都是遴选最优秀、最杰出的科学家来完成。“走向公众的科学”也是检验和评判科学家学术能力和社会责任的标准之一。宋刚医生作为中国泌尿外科的摇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培养出来的医学才俊,已率先在中国树立了标尺。不仅如此,也为科学与文学、科学与人文、医者与仁心的互通互溶探索出了新路。

我依然对宋刚医生何以在专业与工作之外,能安排时间阅读大量的文学艺术经典之作,且能吟诗作画,又是如何运筹时间,或有着超人的记忆、或有家学渊源的涵养等等问题充满好奇。

 

《人体泌尿科学惊奇》,18万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