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祭  牙

马惠娣

(2022年10月8日)

 

昨日读孙老师微信公众号文章“拔牙祭”,让我同感。我在三个月前一次拔掉四颗牙。读此文令我伤感,不禁心生悲悯,自责没有良心,随即写下了下面的文字发给了孙老师。
牙齿是人的重要“器官”之一,它的经历丰富,除了承担日常咀嚼食物的功能外,也常常通过“明眸皓齿”展示五官端正;在表达某种情绪时会“咬牙切齿”;我们的勇气和智慧可以化作“铁齿钢牙”;最好的朋友犹如“唇齿相依”;有时无辜地承受“没齿之恨”(mò chǐ,意即爱憎分明);对于许多美食美味它“齿香留痕”;在逻辑思维中“伶牙俐齿”;怪兽们时不时会“青面獠牙”;我们难为它不能“虎口拔牙”,“狗嘴不吐象牙”……(瞬间想起了这些带“牙”的词,便串联起来了。)它是重要的“朋友”,是身体的英雄,是哺育我们成长的第一位营养师,是我们“攻坚克难”的得力助手。最后它却无怨无悔地挥手告别。

它的退场很悲壮,在“刀枪剑戟”中大义凛然地离去。我们却薄情薄意,没有任何心存感激地为之做出任留念的仪式,想来心酸而潸然。是我们不懂报恩了吗?是我们对“微小”太习焉不察了吧?总该有所反思。

谨此文字,为我的离去的牙做“祭文”。感谢孙老师“拔牙祭”的启迪。

 

我的四颗牙被拔出后,为它们拍下了这张照片。

 

 

附孙老师文:

拔牙祭

原创 孙天胜 兰陵散人 2022-10-06 18:00 发表于上海

 

一说要拔掉它,那颗牙立马就不疼了。

不疼就不拔你了吗?这些天来,就像刀郎唱的,你给我带来多少的苦痛折磨,你指望我一下子就能忘了吗?

牙拔掉了。医生用镊子夹着给我看,好像是让我证明一下,那确实不是别人的。

我没有带走他。跟医生道过谢之后,临出门前,我倒认真地瞥了它一眼,它静静地躺在托盘上,已不再对我构成威胁。

可走出门外,我又一下子怀念起它来。

这几十年的风霜雨雪,它曾经默默地伴我走过。遇事咬紧牙关的时候,它不还曾经是个主力吗?

    又想起很小的时候,当我们的第一颗乳牙从牙床里冒出来的时候,母亲一定是用惊喜的眼神仔仔细细地打量过吧?到第二颗、第三颗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的时候,母亲就把我们当成可以咀嚼东西的“成人”了。

想想,牙齿这东西,甚是奇妙。它伴随着我们东奔西跑,三更灯火五更鸡;它紧跟着我们看世间炎凉,不放弃也不抛弃。几十年来,尝遍了人世间的多少酸甜苦辣?品尽了多少人间滋味?有它的时候我们不觉得自己是个正常人,它的离去竟让我们一时成了“残疾人”。

牙为甚么会“出师未捷身先死”,常让我们泪满襟呢?

回想多少年来,我也没有多少咬牙切齿的日子,更没有什么以牙还牙的时光,也不曾去拾人牙慧。我还不是个伶牙俐齿的人,没有过度使用它让它未老先衰。更没有青面獠牙的时候,让它蒙受不白之冤。虽然明眸皓齿、齿若编贝、唇红齿白与咱无关,但自己也只是默默地去欣赏别人一下,自惭形秽一小会,然后回家照样该吃吃该喝喝。咱心里当然知道,别人的牙再好,也不能帮咱咬东西。乡下老农说得好,还是自己的筢上柴禾。

拔牙的医生告诉我,你上面还有两颗牙齿也已经有问题了,等下次拔掉它们一起再镶吧!听语气倒是挺温和,可对于即将失去一颗牙齿的人来说,总显得有些居心叵测。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这么好的医生哪里敢得罪?我苦笑着跟她说(那时候我还能笑出来),那再拔,再拔,我不就快成“无齿之徒”了么?医生兀自笑起来:可谁让你疼得受不了,自己找上门来的啊?

人在拥有一样的东西的时候,仿若理所当然。而一旦失去,便痛心疾首,觉得它是那么重要。祖先真是聪明,为我们创造了“珍惜”二字。小学的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眼睛。那时我的眼睛应该比现在更明亮。现在长大了,老师早已不在身边,我们一天到晚手机不离眼,早把老师的叮咛忘到了脑勺后面,谆谆的告诫早已随风飘散……

我们应该珍惜的东西其实很多,兄弟姊妹的亲情,朋友同事的厚谊,他人真心的尊重,社会实在的肯定,都是生命中极重要的部分,让我们没齿难忘。

从小就为我们服务的五官,一直与我们荣辱相伴,没有了它们,我们将一事无成——是的,一事无成!活到这么大,我才第一次真正理解了这个成语的内涵。一个人如果一事无成,在世界上便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人一生总要做些事情,为自己,为家庭,为朋友,为社会,这样我们的存在才显得有些意义。人是追求意义的动物,做这事有什么意义?这是我们常挂在嘴边放在心头的追问,一直追问到我们的每一个细胞。

伴我几十年的一颗大牙一去不复返了,我谨用此文作祭,追悼它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