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惠娣在2005年11月9日在“文化多样性与休闲发展”国际论坛上的演讲全文

 

文化多样性与中国人的休闲智慧
——兼及休闲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修改稿)

马惠娣

 

 

 

整个论文由五个部分组成
    一、 文化多样性的本质
    二、 文化多样性与休闲
    三、 中国人休闲智慧的特征
    四、 中国休闲智慧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中的价值
    五、 休闲与和谐节约型社会的关系
            (全文重点在后三部分)

内容概要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文化多样性本来是一个常态,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产生古希腊文化、希伯莱文化、拉丁文化、东方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等。
  当代国际社会只所以重申文化多样性,其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民族文化具有特殊性——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与根基,没了文化便没了根基和灵魂。
  二是当代文化多样性正在受到一元文化的严重威胁。
  三是实现文化多样性才会使世界和谐、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才成为可能。

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必须走出误区
  以为越多地引进别人的就是体现文化多样性;
  以为越是洋化的、现代化的就是文化多样性;
  以为走向世界,就是模仿世界,抄袭世界,而轻视、偏离本土的、本民族的、本国的文化样式;
  文化多样性应是一种思维方式——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休闲是构成文化多样性最基本、最普遍、最易沟通的元素,是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休闲是一种亚文化形态——传承主流文化,创造文化多样性。
  正确认识休闲、理解休闲、实践休闲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途径之一。
  中国休闲文化历史渊源流长,至今仍折射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光芒。输出中国休闲智慧,将是中国古老文化对当代世界的又一贡献。


一、文化多样性


  在人类进化的历史中,文化多样性本来是个常态,正是因为如此,才会产生古希腊文化、希伯莱文化、拉丁文化、东方文化、伊斯兰文化等等。文化的差异性,才使这个世界丰富多彩。也正是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不断地激发我们产生新的灵感。
  文化多样性源远流长,但只是在全球扩张的时代,它才成为一个问题。

  1、文化多样性的本质
  当代国际社会只所以重申文化多样性,其主要原因:
  一是,文化领域具有特殊性——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根基,没了本国文化便没了国与家的根基和灵魂。
  二是,当代世界文化多样性正在受到一元文化的严重威胁。实际上,美国是将文化保护执行得最彻底的国家。据报道,美国文化消费产品的进口比例还不到3%。
  三是,实现文化多样性,才会使世界各民族文化得到尊重,正如生物多样性一样,不同文化间的相互依存,才能促进不同民族的安宁、和谐与持续发展。
  文化多样性国际公约的制定,其目的是阻止文化单一化的势头,主张“文化的多元”、“文化的多样”,承认文化产品的特殊性,为文化产品市场制定规则,保证各国决定本国文化政策的权利,以国际公约的形式为各民族文化提供更多的生存空间,向人类提供更多的文化选择。
  说到底,文化多样性就是以本土化校正全球化,以多样性缓和一体性,在交流和对话中发展全球背景下不同民族的文化。勿庸置疑,实施和维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这一物种继续生存下去的关键。
  显而易见,文化一体化将是世界的灾难。(阳光卫视集团主席杨澜的5岁女儿在回答幼稚园老师的提问“如果只有一种颜色,那么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时说:“世界就分不清白天和黑夜了”)在文化一体化过程中,弱势文化的大众文化会直接追随强势文化的大众文化,本土性的文化权势将逐渐消失。玫瑰花虽好,但这个世界如果只有这一种花,那么,这世界一定是暗淡的、凋零的、衰亡的。
  当然,全球化不可全然取代本土化,本土化也不可能阻挡住全球化的浪潮。这二者之间应该存在着必要的张力。

  2、以国际公约的形式弘扬文化多样性的现代意义
  经过长达数年的努力,2005年10月22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3届大会宣布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该《公约》的通过标志着国际社会在保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方面向前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也为各国今后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其现代意义在于:
  建立相互尊重的原则,阻止强权政治,避免战争,促进和谐。
  保护世界上大多数人的经济利益,减缓不发达国家的贫困趋势。
  寻求不同文化的共性,“存异求同”世界文化才能更开放,对话更有基础,方能实现全球化。

  3、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必须走出误区:
  以为越多地引进别人的就是体现文化多样性;
  以为越是洋化的、现代化的就是文化多样性;
  以为走向世界,就是模仿世界,抄袭世界,而轻视、偏离本土的、本民族的、本国的文化样式;
  文化多样性应是一种思维方式——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二、休闲与文化多样性


  休闲是人类社会共同拥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构成文化多样性最基本、最普遍、最大众化的元素,是一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样式与文化表达,是培养一个民族自信心与创造力的重要舞台。
  正确认识休闲、理解休闲、实践休闲是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途径之一。
  寻求人类休闲价值的同一性,尊重不同国家民族休闲形态的差异性,是实现文化多样性,维护不同民族尊严的核心问题。

  1、什么是休闲
  亚里士多德是对休闲给予最多赞美的人之一,他曾在《尼各马可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名著中,阐述了什么是快乐、幸福、休闲、美德和安宁的生活,他认为“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并把休闲看成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条件之一。他说,人在休闲中的沉思状态是最好的“境界”,是一种神圣的活动。他相信不同的思考和推理能力可以把人区别开来。
  瑞典天主教哲学家皮普尔认为,休闲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他指出,休闲有三个特征:第一,休闲是一种精神的态度,它意味着人所保持的平和、宁静的状态;第二,休闲是一种为了使自己沉浸在“整个创造过程中”的机会和能力;第三,休闲是上帝给予人类的“礼物”。人有了休闲并不是拥有了驾驭世界的力量,而是由于心态的平和,使自己感到生命的快乐。否则,我们将毁灭自己。
  概括起来说,休闲是一种生存的状态、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精神的态度、一种价值观、一个民族的文化气质和智慧的体现,是“成为人”的过程,是展示文化多样性最大的舞台。

  2、现代社会形态中的休闲
  普遍有闲的现代社会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历史阶段,更有其时代特性:
  ①对个体而言,其实质是关注和关怀个体生命的存在质量——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精神的态度,是每一个人“成为人”的过程。
  ②对社会而言,是社会公共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重要的一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促进人自身的和谐(身心、脑体、忙闲、张弛)、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的重要途径。
  ③对各级政府的管理而言,是标志国家的治理与调控从经济手段、行政手段、科技手段、法制手段,向用文化引导和人文关怀的力量来推动社会的进步。
  ④对社会生产力而言,其实质是一种人的文化素养的投资和积累,她在文化进程中可以培养人的多方面的能力,从而使个体生命获得更强的创造力,且能让人的生命富有尊严和意义。

  3、休闲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
  休闲是人处于的一种文化创造、文化欣赏、文化建构的精神态度和行为方式。
  休闲具有人文性、社会性、创造性、审美性等特征,她本身的多样性才使人类社会丰富多彩,因而可以跨越各种交流的障碍。
  休闲在当代国际交流中,在不同文化的对话中,最能找到相互对话的切入点,最易于沟通,最易于相互欣赏,因而最能促进社会与人际关系间的和谐。
  休闲能使人在精神的自由中历经审美的、道德的、创造的、超越的生活方式,丰富个体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气质。
  休闲对社会发展进程,具有校正、平衡、弥补等功能。
  休闲是一种亚文化形态——传承主流文化,创造文化多样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整个人类文化的进化史,实际上也是一部人类的休闲史。

三、中国人的休闲智慧


  中国的先贤们对“休”和“闲”二字的创造和使用,可谓别具匠心,特别是对休闲的独特理解方式和行为方式,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成为我们民族创造文化历史辉煌的智慧。那么,中国人的休闲智慧体现在哪里呢?
  1、“休”与“闲”在字义学中的寓意
  “休”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美善、福禄”的意思,强调人倚木而休,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中国人敬畏自然的一种态度。“闲”,通常引申为道德、法度,也有限制、约束之意。“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的纯洁与安宁的意思。因而,对“闲”的理解,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余暇、消遣的时间概念上。
  从词义的组合上,不难看出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人倚木而休,使精神的休整和身体的颐养得以充分的进行。
  2、来自“和”的民族文化思想传统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重视调和、反对对立。儒家中庸之道讲究“不偏不倚”,道家讲究“和而不争”,佛家修养强调“得中道”。“天地间,和为贵”始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家的理想境界。中国人的基本思想是天地万物的和谐与协调,万物在共同的生活中相互适应且和谐,乃是“自然而有机”的动、静关系的基本原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张岱年先生最早地阐发了“和谐”的思想。他提出的生理合一、与群为一、义命合一、天人合一“生活理想之四原则”。把中国文化归结为“和谐”。 他认为,事物的发展“一乖一和”,“如无冲突则旧物不毁”,“如无和谐则新物不成”,人生之道在于“充生以达理”,“胜乖以达和”,“兼和”乃是人类最高的价值准则。张先生在晚年的著述中,指出中国文化对于人类的独特贡献主要有二:一是重视自然与人的统一的“天人合一”观,二是以“和”为贵的人际和谐论。
  3、尊崇“道法自然”
  作为一种休闲智慧,中国人可能深受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主张,人要活得自然,心性尤其要悠然散淡。在他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遵循自然法则,自然而然为之。因此,中国人推崇:“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赞誉“体静心闲”。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脑,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非常有代表性地表达了中国人休闲之境界与智慧——自我心境与天地自然的交流与融合——体悟到了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和谐统一。在中国人看来,休闲——是心灵的驿站,在这里,你可以驱逐精神的劳顿,安抚疲惫的心。休闲之时,或奔赴大自然的怀抱,或安卧于树荫下的竹椅上,或沉思,或对饮,或交谈……那么,“人类清明的深沉的伟大的优美的思想根源不就可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间,花草的颜色和香气里寻得吗!”(徐志摩)
  4、注重“自省”与“内敛”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养性,儒家讲究“吾日三省吾身”、“君子慎其独也”,强调“积习既久,脱然自有贯通处”。道家则强调“静观玄览”,才能达道。 “以静致动”突出了人的自省与内敛的色彩,重视个人的悟性,强调以“中”为度,以平为期,实现人体与外部环境、人体内部的和谐协调,直至“动”与“静”之平衡。这自有其深刻的道理,她是产生于一种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哲学认可的气质,在这种状态中——肌肉休息着,血液循环也更趋有规则,呼吸也更缓和,一切视觉、听觉,以及神经系统也多少在休息中,身体处于完全的平静状态。在这种状态中,人才能精神集中、思想敏捷,头脑才是自由的,因之我们才能欣赏,才能感知生命的美好、自然的美好、万物的美好。
  所以,中国人认为,休闲“是一种宽怀心理的产物……这种心情是由一种达观的意识产生。享受悠闲的生活是不需要金钱的,有钱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领略悠闲生活的乐趣,只有那些轻视钱财的人才真正懂得此中的乐趣,他必须是有丰富的心灵,爱好简朴的生活,对于生财之道不放在心头。”(林语堂)
  5、休闲实践“依于仁,游于艺”
  在中国人传统休闲实践中,人们很注重“游憩”。何谓游憩?泛指人的消遣、游玩、社交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庄子?外物》),在儒家文化传统中,游憩何止一个“玩”字了得!这里有深奥的“礼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君子之学,“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礼记.学记》)郑玄注:“游谓闲暇无事之游,然者游者不迫遽之意,”《论语.述而》:“依于仁,游于艺。”杨伯峻注:“依靠在仁,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六艺”对规范社会、教化民众具有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有“六艺”的世代传承,才可能产生诸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到清代闲适小品的休闲文化经典,才滋养了中国人的休闲智慧与气质。古代圣贤们还常常将休闲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养生延年紧密地连在一起。即使在民间,也诞生了许多精华的休闲品类,比如,赶集、庙会、放鹰、养鸟、观鱼、垂钓、猜谜、楹联、诗社、书院、风筝、踢毽、打拳、舞剑、啜茗、嚼蟹、书市、园林、流觞、国画、曲艺、管弦、戏曲、书法、金石……表达着我们民族的聪明与智慧、道德与伦理、勤劳与善良。

四、中国休闲智慧在文化多样性背景中的价值


  当今,世界正被多种问题所困扰,其中休闲文化多样性正被“一元文化”所侵扰,美国好来坞大片、麦当劳、唐老鸦几乎遍布中国的每一个犄角旮旯。休闲生活正被解释为“消费”,而且还要高消费,消费主义的兴风作浪正甚嚣尘上。这两个问题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毫无疑问,此局面如果得不到迅速的纠正,其文化多样性必然受到严重的挑战,进而,我们民族的本土文化将丧失殆尽。因此,
  1、文化多样性是维护世界秩序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前沿问题之一;自觉地履行联合国科教文卫组织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2、强调文化多样性是交流的基础,加强尊重与理解。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兼容并蓄、百花齐放,促进和谐、和平、合作,实现双嬴、多嬴、共嬴。
  3、中国是一个休闲文化的大国,但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应当加强休闲文化理念的输出。坚持民族性、本土性,才能获得更多的尊重。忘记历史的民族,注定被未来的历史所淘汰,也必然被其他民族所不耻。
  4、多样性应成为我们思考问题的重要角度,多样性其实质是更强调文化的民族性、本土性,因而也就会成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一员。有人误以为,把世界上的东西都拿到我这里就是多样性了。
  5、中国休闲价值观在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中已丧失殆尽,伴随当今消费主义的盛行,我们正在全面接受西方的东西。中国休闲价值观不容被肢解、歪曲,更不能成为“摇钱树”。
  6、世界需要和谐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新的发展模式,西方的模式绝对不可取。中国传统文化恰恰是解决人类困境的锦囊妙计和价值源泉。
  7、关于输出中国休闲智慧的问题:近年来,文化部在法国、美国等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大获成功。不仅促进了交流,而且让外国人欣赏到了中国人的休闲文化之精髓,获得了处理国际关系的智慧。
  8、现代中国休闲产业应特别注重本民族文化传统故事的开发与设计,特别是现代传媒业的动漫设计不能依赖于从国外大量进口。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话故事,如:孙悟空、哪吒、宝莲灯、白蛇传、岳飞传、梁祝、三十六计、孙子兵法等等,它们所表达的内容,不仅具有很强的正义、智慧、凄美的文化表达,而且也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观赏性、审美性、思想性。

五、 休闲与建构和谐与节约型社会的关系问题


  1、 正确的休闲理念与价值观是规范社会生活与个人行为的基础。休闲的核心是如何“休”闲。积极、健康、文明的休闲方式,可以提升人的教养,减少社会的交易成本、减少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2、 倡导合理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行为方式、饮食方式、消费方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对地球资源的无情掠夺,“和谐”与“节约”才可能一并向我们走来。
  3、 倡导勤劳节俭,崇尚简朴生活,扩大素食者、环境保护者、动物保护者的民众队伍和民间组织。遏制个体与全社会的浮躁之风,降低欲望,尤其对钱财、仕途的贪婪。倡导“隐居求志”、“不慕容利”。
  4、 在财富的二次分配中,解决分配政策的公平、公正与合理问题。提高休闲产业服务者、经营者的经济待遇、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强服务与被服务者的相互尊重。促进人与之间的相互融合。
  5、 大量生产和出口中国人的休闲文化品类,借此宣传中国文化传统,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历史文化的价值(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设计相当成功)。事实上,国外真正了解中国的人很少,一项调查表明,知道中国的美国人只占27%。
  6、 200多年前的中国,一直是文化输出大国,也是文化强国,曾经为世界文化做出过辉煌的贡献。而今,输出中国人的休闲文化智慧,不仅是对中国文化的振兴,也是中国古老文化对当代世界的又一大贡献。
  中国是文明古国,但我们现在只是文化大国,却不是文化强国,我们要走出尴尬、走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