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城市发展 呼唤文化立市
——“2005-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综述

  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协办,浙江省江山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05-中国:休闲与社会进步学术年会”于2005年9月24日至27日在浙江省江山市召开。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文化与城市发展”,重点讨论了:(1)城市发展与人文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的保护;(2)休闲时代城市发展文化特性的研究;(3)礼仪与构建城市文化;(4)历史名城文化原生态的破坏极其教训:(5)城市游憩空间建设的意义与原则;(6)国际(包括中国)城市发展建设公约的考察;(7)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指标;(8)城市与社区建设的内在关系等问题。
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40余人出席了会议,江山市人民政府各部门约100人也出席了会议并参加了讨论。会议收到学术论文近40篇。
  年逾90高龄的于光远先生专门为此会写来了书面发言,他特别强调对“现代城市发展的比较研究”、“评价城市发展标准的研究”、“城市发展与现代生活方式的研究”、“现代城市中人的休闲娱乐特点的研究”。
  9月25日上午学术年会在江山国际大酒店举行,马惠娣女士主持了会议。她指出:文化是城市最富魅力的源泉,是城市经济的根基,是城市生活的灵魂。城市不仅汇集了所有的经济要素,而且也汇集了现代社会所有的文化要素。正是由于经济要素和文化要素进行有序的运动,得以形成现代城市与文化的互动。当今,中国正在进行如火如荼的城市建设,从深层次上理解“什么是城市”、“什么是文化”、“城市发展与文化的内在关系”等等问题,成为当今城市决策管理者深感困惑的问题,也是城市化进程中所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届休闲与社会进步的年会确立了“文化与城市发展”的主题。
  在大会开幕式上,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梦溪先生首先作了“礼仪与文化传统重建”的主题发言。重点谈了晚清到五四,由于社会的变迁,中国文化发生了极大的动荡,主流文化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五四”的反传统思潮对传统的打击是致命的。但对“小传统”的大破坏却是五四过了50年之后的事,它是一种非理性的反传统运动。这对文化性格的影响是难以想象的。六、七十年代的反传统运动是无知者对中国文化的毁坏。所以,对本民族的文化传统要重新加以诠释。现在,城市建设对文化的破坏是难以想象的,而最为人所忽略的、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带给一个民族秩序和文化、文明程度的礼仪问题。礼仪可以增强人的庄重性,可以重建人的尊严,这是我们今天文化重建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江山市副市长何蔚萍就“保护历史文化城市”的问题作发言,她介绍说:江山千年古城给我们留下了灿烂的文化,其中仙霞古道、江南毛氏发祥地、山青湖之村完整地保留了中国手工制作瓷器的全套工序、廿巴都古镇里有142个姓氏讲13种方言、当地保留的浙式、徽式和闽式多种风格的建筑群等等都有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从多方面保护和弘扬江山城市文化品格是江山市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博士就“城市的发展与历史的记忆”作了发言,她认为:城市是记忆历史的载体,世界上所有的名城都是有丰厚历史的城市,没有历史的城市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名城的。因此,要重新找回我们的历史记忆,这种历史记忆,不仅是古罗马的,而是每个民族的、每个地方的。通过这场记忆的寻找,我们会重新建立起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传统文化可能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如果把这个基础破坏掉,我们就无法再发展下去,所以这个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寻找文化的记忆也非常重要。
  黑龙江大学文化历史旅游学院胡凡教授主讲了“文化与文明概念的界定新论”的发言,他认为:文化的过程是把上一代人所创造并留下的各种文化成果传授给下一代人,又由下一代人用自己的创造性充实它,丰富它,再传给下一代,由此不断地累积,创造和传承下去这样一个动态的过程。而文明是用文化成果凝聚而成的,它是人类文化在各个时期所创造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社会体系和行为规范的客观实在和外观现实。
  中国文化艺术研究院的摩罗在“当代城市文化批判”的发言中指出:在大城市生活跟在小城市或乡村生活是很不同的,城市生活的“质量”很低。在这么一种生活状态下,人已经不是一般的生活质量在下降的问题,而是生命本身在不断地退化。所以我对城市化的这种过程保持一种无奈和悲观的心态。
  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张巨功先生在题为“文化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真正动力”的发言中指出:文化是撑起发展的内在根本动力,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按照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思路,来思考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果不扭转这种GDP至上的建设理念,如果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未能注入更加普遍意义上的公平公正,那么我们国家面临的将是一种难堪的局面。
  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校长卢志文先生,他围绕着“休闲”的主题介绍说:我们集团有25000名学生,可是我深深地感到我们中国的孩子不会休闲。中国把休闲当作堕落的态度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我们的孩子是“两眼一睁学到熄灯,熄了灯睡直身”,宿舍的孩子晚上一熄灯就有宿管员跟班主任去查,哪个宿舍的孩子都不敢讲话。对孩子的管理是一放就乱,一管就死,于是他们为了防止这种乱,不惜死管,直至管死。这就是我们今天孩子的现实。但另外一种情况是他们无所事事,无事生非,无限沉溺。为什么不能正确地对待休闲呢,为什么不能建立正确的休闲的价值观,为什么不能建立正确的闲暇目标和态度,为什么不能培养孩子一定的闲暇的知识和技能?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9月25日下午,年会分三组转入小组发言。
  第一小组的陈洪良认为:一个城市失去了历史与个性,在文化上一点儿价值也没有。苏州的显文化有两种:园林与昆曲。苏州古代尚武,但后来发展文化改变了苏州的特点。苏州的小吃著名,但食文化正在消失,到处都是肯德鸡。城市的发展,中产阶级要占大多数,最富和最穷的人占少数。这几个问题有典型性。
  曹红发言介绍说:威海作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提出“人居、环境、发展”的口号,现在又提出了“国际人居节”,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威海发展没有打出“文化牌”,有些文化元素如“海草房”正在消失,需引起重视。
李春生说:珠海作为特区,在改革开放前沿,引进了很多科技人才,但现在很多又都走了。人才到一个地方不仅是居住,还是需要一个发展平台。
  陈洪良认为安祥、宁静是江山的特点,现在搞的水泥、化工业是污染大的产业,把古城江山污染了是一种罪过。
  李春生认为:旅游开发现在是粗放式的,旅游营销问题值得研究。这次会议选址在江山较好,这是一个理想的休闲之地。城市文化的问题很重要,广州人都很务实,很多居民文化层次较低,只重发展经济,缺少发展后劲,社会治安也较差,最终还是要出问题。
缪音征认为: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问题至今未解决,对中国本土文化如何认识,固守传统文化不行,要将阻碍发展的糟粕剔除。有时专家的意见也有局限,并非真理,需要结合江山的实际加以考虑。
  武汉的邹时荣、王麓怡介绍了他们的题为“都市休闲文化与休闲产业的关联激励”的内容丰富的论文,他们认为:休闲活动和休闲产业在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产业形式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一方面,经济参与“买来”休闲,它是回报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休闲可以被用来娱乐、消费,正是这种发展享受型消费的“再创造”性,支撑着休闲与经济的双向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地域性的城市休闲产业是重要资源。
  王建军认为:古代文化资源的价值在于她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对她加强保护还是加强开发,永远是一对矛盾,文人倾向于保护,官员倾向于开发,如何处理好这对矛盾有时只在领导的一念之差,著名文化遗产平遥和周庄的存废就是明证,如何恰到好处地保护与开发,对领导的文化素质和思想观念是一种很高的要求,而要改变领导的思想观念,就需要文人的正确引导。
华南师范大学的学生处处长刘海春在“休闲:生活方式之维”的论文中对休闲的种类作了划分,他认为多元生活方式包括:雅闲、俗闲和恶闲三种,对于这种划分和“恶闲”的提法,大家有不同的看法,并引起热烈的讨论。
  孙天胜的发言中谈到:规划工业区放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位置似有不妥,城市规划首先是城市定位,定位不准易导致规划失败。城市规划有时也不同产业规划、旅游规划很好地结合。有些单位作规划时派几个研究生,把其它已作过的城市规划拿来随便一替换,几天就把一个规划搞出来了,这是不负责任。
  马惠娣认为:城市规划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规划不应随领导换届而任意改变。城市规划中是否考虑了绿地的数量和树木的采伐与保护。美国纽约曼哈顿的绿地占了整个区域四分之一的土地面积,我们应从中获得启示。
  朱明认为:我们可以从佛教中吸取管理经验。我国古代也有自己的管理思想和传统。
  王冰梅认为:江山将水泥和机电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是否考虑了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和对森林的影响,这些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机电主要影响树木的生长,按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金克木,金多了对木不利。城市发展应有整体规划。
  施啬生发言:现在郊区农民的休闲问题被忽视了,很多人的休闲方式就是打麻将,因此,要重视休闲科普,将科普渗透到休闲生活中去。
  9月26日,大会组织代表考察江山市的文化古迹和有待开发的重要景点,为江山市的文化产业和休闲水平的提高献计献策。
  9月27日上午继续举行大会讨论。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的王建军研究员在题为“城市化在文明跃迁中的枢扭地位”的发言中指出:城市不只是聚集、生息和休闲之地,她的主要功能是文明推进的物质载体和精神文化平台。她是人类文明的“自发秩序”和自组织过程孕育出的最艳丽的社会之花。人类文明由低级到高级,由农牧业文明向工商业文明的跃迁离不开城市化的驱动和演进,如果城市化的速率不能跟上文明跃迁的步伐,文明在由低级向高级的转型中,获得突破以后还会出现倒退或“回抽确认”,以等待城市化水平和其它一些基本的文明硬指标的增长、演进和“补量”过程,这一历史过程可能相当漫长。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的孙天胜教授在“大学在城市文化中的意义和作用”的报告中指出:大学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现代城市的发展相伴随,使得大学文化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城市拥有一座名牌大学,或者拥有一座大学城,也就拥有了一座标志性建筑。如英国的牛津,美国的哈佛,德国的海德堡。一所优秀的大学,不仅是她所在城市的一颗明珠,而且始终是这座城市骄傲的名片。大学的功能归结为“聚合人才、孵化科技、传播人文”, 大学是一个城市吸纳、储备、培养、输出人才的大型人才库,是汇聚文化精英和高科技人才的大本营,是构建城市人才高地的基础。
  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曹红教授在“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中的休闲元素及现代化”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传统家居文化中的休闲内容十分丰富,它体现了中国人的精神追求与生活品质。古人根椐“仙人好楼居”的说法,追求仙人居住生活的建筑环境,使楼阁式住宅应运而生。“中国古代顶级闲暇生活方式”,具有创造性、文化性、享受性、体验性、精典性、高级性等特点。
  江南社会学院的陈洪良教授在“人工自然的文化观对城市发展的重大价值”中指出:从人工自然来研究人类文化,首先是一种自然还原论,只有这样还原,文化才成为一种可以看清的运动。现代人类文化就是在城市这个完全的人工自然体系中形成各个方面内容的。认清人工自然是人类城市文化的根基,是为了揭示人工自然变革人类城市文化的功能机制,这才是人工自然最大的文化价值。有什么形态的人工自然,就会形成与这种人工自然相应的文化物质基础。 可以说,现代城市的建设,首先是现代人工自然的建设,人工自然的合理性,就是现代城市文明的基础。
  山西大学的邢?教授就“文化的可重复消费”、“意义消费”、“审美愉悦”等问题发表见解,并结合江山市未来的文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专业性和针对性较强的建设性意见。
广东商学院的李春生教授就“我国城市主题公园的创新与发展”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上海市科协普及部的楼德民谈及城市科普与提高城市文化品位之间的关系。
宁波市委党校的张雅静就“休闲时代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兼论了城市文化的特性问题。
  由于时间关系一部分代表未能发言:如马惠娣向大会提交了“阅读城市”和“解读文化、文化资本与休闲”两篇论文;烟台大学副教授孙天厌“ 休闲的视角:城市化与人的全面发展”;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教育局所长张健“青少年闲暇教育对城市文化的影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李永胜“城市规划与建设的价值取向”;山东商学院胡春莉“城市发展中的急功近利”;苏州八宝粥公司经理沙佩智“小吃与城市文化”;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廖齐“城市发展的文化战略”;北京大学吴必虎教授“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等等。
会议还就城市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达成了“江山共识”:
  代表们一致认为,城市是文化的产物,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不同的时代留下了不同时代的文化“作品”,构成了城市的价值基础——纵横交错的街区、独具特色的民居、淳朴厚道的百姓、市井生活的街景、公平正义的交易、井然有序的商埠、枝叶繁茂的大树、美丽动听的音乐、传家久远的诗书、做工精巧的艺术品;普通市民的勤劳、智慧、善良、淳朴、诚信、礼貌、博爱、守法的优秀品质——所有这些城市生活中的平实、平易、平静、平常、平凡的要素,构成了城市文化的多样性与唯一性、个性与共性、理性与感性、审美与自然的统一。
  城市的文化个性决定城市的竞争力。城市的繁荣依赖文化的繁荣,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经济的繁荣和人性的光芒。而一个没有历史文化印痕的城市就是一个没有灵魂的驱壳。
  与会代表同时也指出:当今,城市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但是,普遍的误区是,以为城市化、现代化就是“拆旧房、建高楼,中间不要树和草;毁小巷、拓马路,豪华汽车满街跑;商务圈、娱乐城,五光十色闹糟糟;弃历史、造假的,不伦不类谓‘创造’”。使得中国城市的面孔极度雷同。更为严峻的是,城市的媚俗、粗制滥造、洋化、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破坏了许多城市原有的特色风格。大城市一个个相互看齐,中小城市也不甘落后,我们的城市几乎是“千孔一面”。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虽然历史文化名城占到了1/3,巴黎、伦敦等国际化大都市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完整地保存着历史的风貌。中国作为城市文明的摇篮却只有平遥和丽江两处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像西安、北京等赫赫有名的古城均因历史风貌在城市建设中遭到破坏而未能列入,令人痛心疾首。一位德国历史学家针对中国的旧城改造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有的,你们将来也会有;而你们现在拥有的,我们永远不会有。”这话应当让我们警醒。
  代表们集体讨论了以“文化:城市的荣誉与责任”为题的“江山焦点与呼唤”的倡议书,指出:保护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持续发展的责任,是人文文化学者的责任。为此倡议:
  1、 确立城市发展中的文化概念:这个文化概念,既要重视城市有形形态的建设,更要重视无形形态的建设。既要建设与发展交通、道路、广场、民居、商厦,又要传承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家风;弘扬仁爱、正义、礼貌的社会风气;培养人的诚信、教养、品行的基本素养,等等。
  2、 各级政府的公共政策、公共服务以及国民税款,应向学校(尤其是中小学校)、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社区、医院、公共游憩场所倾斜,城市发展应当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气息,充分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的需求。
  3、 遏制城市建设中GDP唯上的势头,避免把城市发展视为单纯的经济增长,避免城市建设“有增长无发展”,避免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失衡、生态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失衡、商务中心与文化中心的失衡、企业家与艺术家的失衡。
  4、 遏制城市建设中的政绩工程,遏制城市发展中所谓一流的“形象工程”,遏制各地落成的“标志性”建筑、广场、工程,被一个又一个商务中心所包围,遏制历史文化遗产周围被商业性开发的建筑所包围,遏制历史文化名城中大量的现代化建筑。
  5、 注重发展城市中的“游憩空间”,使它成为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使老百姓的休闲场所成为沟通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生态圈。一个没有真正休闲的城市,很难有真正的艺术、哲学、文学、科学与宗教,因而也就没有真正的经济发展, 城市只能是一架周而复始的机器。
  6、 城市的市长、政府有关部门应具有重视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目光和胆识;广大公民,特别是城市中的居民能够充分认识到所负有的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和使命,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变成每一位公民的责任与义务。
  本次会议的特点是:论文水平较高,理论联系实际,主题比较集中,代表讨论十分认真,江山市领导对会议高度重视。
  下届会议已有三个城市申办,主题初步考虑休闲教育问题。

(王建军 马惠娣 缪音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