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中国休闲研究网站

Welcome to the Website of Chinese Leisure Studies

简单旅行:了解自己 发现世界

——第三期文明休闲沙龙纪要

/ 纪娟丽 徐金玉

 

  518,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与本刊共同主办的中国文明休闲沙龙第三期在京举行,本次沙龙主题为“我们为什么要做背包族与沙发客”,通过一些背包族与沙发客的现场讲述,我们更加了解了这两种别致的休闲方式。

  背包族又称驴友,就是背包做长途自助旅行的人。而沙发客,顾名思义就是在旅行途中免费借宿别人家的沙发的游客。据全球沙发客自助游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该网站已有240多万注册会员,遍布245个国家(地区)8万多座城市。其中,中国有5万多名会员。

  虽然没有做过沙发客,但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却是一名背包客,有一次在瑞士参加一个国际会议后,她背起包骑着自行车周游了数个周边小城。在她看来,背包族与沙发客追求的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生活节奏那么快,偶尔做做背包客和沙发客,在行走间与自然对语,看似一个人的孤独旅行,实则内心充实而快乐。”

  旅行的意义

  在很多人还在跟随旅行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时,有些人已经选择“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别人难以看到的风景”,当起了背包族与沙发客。

  6年自费旅行了16个国家的“飞鸟鱼”算是资深背包族与沙发客了,她在旅行日志中写道,“出国旅行之前,生活被工作占据,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审视自己的生活。旅途中,遇到韩国高级的白领选择住2美金的地铺,却乐此不疲;遇到白发的可爱的美国老人不选择买家具,而选择在路上……原来生活也可以这样过,原来世界如此多元。走的地方越多,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旅行中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们带给你心灵的碰撞或共鸣,远比风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深刻得多。”

  这是很多选择简单旅行之人的共识。王金岩是一个自由职业者,她通过网络认识了世界各地的驴友。“我选择去的地方,一般都有朋友。”王金岩笑着说,无论是单独去日本驴友家做客,还是组成驴友团到台湾,简单旅行,与人交流,异地的旅程总是让她收获温情。

  旅行更让人发现自己。在中华女子学院任教的王颖,也是个十足的背包客。“走在路上,感觉与世界如此之近,自己如此渺小,仿佛在与世界对话一样。”正因如此,每过一段时间,她都会选择上路,然后“整理好”自己再次回来。

  请到我家来

  正如马惠娣所说,背包族与沙发客有着共同的属性,那就是对简单生活、返璞归真的向往。因此,这二者总是相伴而生,很容易互相理解、互相接受。2008年,热爱背包旅行的朱阳独自上路,开始了西北采风之旅。旅途中,他偶遇一位同样孤身一人的大学生,两人相谈甚欢,这位大学生邀请他到甘肃农村老家做客。

  或许这陌生人的邀请会令不少人心存质疑,进而礼貌回绝,但是朱阳欣然前往。“我在那里待了整整一周,他的家人都非常友善和热情。他的母亲更是把家里最好的油饼送给我吃,让我心中暖暖的。”

  带着这样美好的记忆,朱阳踏上了返回北京的旅途。路上又遇到了6位驴友骑车去北京看奥运会。朱阳与他们成了朋友,并做了和那位大学生一样的事,把他们带到北京的家,盛情款待了他们,至今他们还保持着联络。

  “背包族与沙发客,能够周游世界,依靠的就是彼此的互助与互信。虽然我们素昧平生,但却以真诚为纽带。当别人帮助你时,或许并不是要你有所回报,而只是需要你在获得帮助后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朱阳做了一个很好的传递者。

  你要动起来

  背包旅行,也许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真正上路的,仍是少数。

  “背包族与沙发客,说到底就是两个字,想和行。只要行动起来,其实你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可以。”来自盛大创新院的曾贤儒从14岁离家,足迹已经遍布中国,可谓是“行”的典范。

  同样践行“在路上”的中国知识产权报刘瑞升一直研究《徐霞客游记》,2003年开始重走徐霞客之路,截至目前已走过全国19个省份,徐霞客走过的地方中,仅剩广西他还没有走到。“徐霞客算是背包客的先驱,早在300多年前,他就用脚丈量大地。当他从一处山上游览下来,听当地人讲还有一处景观没有游览时,第二天他就会再次寻找。想和行,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境界。”

  “在行之前,还一定要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中华女子学院教师李云霞说,“首先是做好案头工作,包括目的地的情况之类,另外还要有风险预期,对可能出现的危险要有足够的认识,这样才不至于危险出现时手足无措。”

  面对当沙发客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已经接待过来自俄罗斯、波兰、美国、德国、韩国、意大利、马来西亚等国的十多位沙发客的“飞鸟鱼”说,在决定选择某个沙发客之前,需要多次邮件沟通。你从对方的自我介绍中,从发送的邮件和答复中,从之前的评价中都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合适。女生尽量选择同性或者家庭接待。

  沟通成就旅行

  对于背包族与沙发客,也有不少人表示不理解。

  首都体育学院教师洪峰起初就很不理解女儿,“一个姑娘,背包去沙漠,那不是自找苦吃么?”后来,慢慢走进女儿的生活,洪峰才认可了女儿的选择,“这是加强生活张力,寻找心灵自由的一种方式。”现在,偶尔,他还会加入女儿的行列。

  在朱阳去新疆旅行时,也曾一度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最后,朱阳邀请母亲同行,母亲走上一遭后,回来后才放心让他去做背包族。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王金岩身上,父母常为她与素未平生的驴友旅行担惊受怕。但当她把旅行的细节原原本本地讲给父母听之后,父母口中的“狐朋狗友”的字眼才彻底消失了。“其实这样的代沟问题很简单,如果你认真地向他们讲述旅行的过程,就会得到他们的认可和理解。”

  对于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曾贤儒有切身的体会。他的妻子就是狂热的背包客,当她行至拉萨时,深深地被那里吸引,于是辞掉了在北京的工作,留在拉萨开起了客栈。虽然与妻子分隔两地,但曾贤儒很理解妻子的举动,因为他也曾感受过背包旅行的魅力。

  一种旅行,一种收获;一种选择,一种生活。你,会选择做背包族与沙发客吗?

 

黄金葵补写——中国休闲哲学学 术沙龙第三次会议纪要